王雷 趙濤 趙建紅
皮膚外科是皮膚科的重要分支之一,是一個以皮膚病學為基礎,以外科相關技術和手段治療和解決皮膚疾病、修復皮膚缺損、改善皮膚質量的交叉科學。皮膚外科是一門新興學科,主要興起于美國,1967年Frederic Mohs創建了美國化學外科學院,即現在的美國Mohs顯微外科和皮膚腫瘤學院,是皮膚外科學發展的里程碑之一。我國皮膚外科學起步相對較晚, 1986年第二軍醫大學王高松教授主持召開全國皮膚外科學術會議,在會上他首次提出皮膚外科學的概念。皮膚外科醫生必須具有豐富的皮膚病學臨床及理論基礎,掌握外科,尤其是整形和微創外科的手術技巧以及一定程度的皮膚病理學專業知識和美容醫學專業知識。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皮膚科自2002年開始設立皮膚外科學專業方向,主要是通過手術方法解決皮膚組織病理活檢取材、皮膚良惡性皮膚腫瘤治療等相關問題。皮膚外科學具有非常好的發展前景,在皮膚外科學的教學工作中我們針對的主要對象是低年資醫師和進修醫師,我們主要的教學體會如下。
1強調皮膚外科學與整形外科學的區別
皮膚外科學與整形外科學在很大程度上有重疊,如二者均采用手術方式達到治療目的,但二者也存在明顯的區別,皮膚外科學強調以外科學手段來達到明確皮膚病診斷,治療皮膚疾患,而整形外科學則在更大程度上強調修復和再造,以改善和恢復生理功能和外貌。皮膚外科學的工作范圍一方面是為疾病提供合適的活檢取材,以期為疾病達到明確的組織病理學診斷,另一方面是采用外科學方法切除各種皮膚腫瘤,如色素痣、黑素瘤、鱗狀細胞癌等。
2強調皮膚病學和皮膚病理學知識的重要性
皮膚外科學的工作范圍包括皮膚病活檢取材,腫瘤切除,冷凍外科,皮膚填充等。如果不掌握皮膚學和皮膚病理學的基本知識,外科醫師不可能順利完成從簡單的活檢到黑素瘤手術切除等一系列外科操作。如在皮膚炎癥的活檢取材中,皮膚外科醫師必須了解皮膚炎癥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因此疾病早期、中期和晚期的臨床和病理學改變完全不一樣,而活檢取材則最好在疾病的早期。皮膚炎癥所累及的深度可以是表皮、真皮或皮下脂肪層,因此對于不同的疾病活檢的深度也完全不一樣。在惡性皮膚腫瘤的手術切除中,只有熟練掌握黑素瘤、鱗癌等腫瘤的基本病理學改變和生物學行為后才能夠選擇合適的手術方法,切除范圍和深度。在本單位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求每位青年醫師均長期、系統性的進行皮膚病學和皮膚病理學的培訓,從而提高了皮膚活檢質量和皮膚腫瘤手術切除的質量。
3重視外科基本功的訓練
大多數低年資醫師和進修醫師以前未受過皮膚外科或整形美容外科系統、正規訓練。基本技能的欠缺是存在的普遍問題,也是制約他們進一步提高的“瓶頸”。我們根據不同層次人員的特點,重點進行專業基本功強化訓練。主要方式包括進修和自學,包括選派人員去整形外科輪轉、進修學習和組織科室內學習。通過整形外科輪轉和進修,學習者能熟練的掌握外科基本功,如手術切除、縫合、皮瓣技術等。通過組織科室內學習,主要是每周一次的授課和討論,學習者能系統掌握全身各淺表組織的解剖特點,了解國內外皮膚外科學最新進展。
4注重科研能力培養
我們非常注重在教學工作中強調臨床科研能力的培養。我們通過收集整理醫療工作中的手術方法、手術技巧等開展臨床科學研究,撰寫臨床研究論文以及在各種學術會議上進行報告,逐漸形成了自身特色。如目前已經在甲外科、毛發移植、白癜風表皮移植等多個方向上形成治療特色。
5注重醫學人文知識的培養
人文醫學知識的匱乏是導致醫患關系緊張的重要因素,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不僅需要醫務人員具有精湛的醫療技術,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還要具備應有的人文醫學素質。 皮膚外科醫師因為需要對患者進行有創檢查和治療,因此更需要加強醫學人文知識的培養,以便加強醫患溝通,提高醫療服務質量1。我們在數年的臨床實踐過程中,發現皮膚外科仍然是皮膚科醫療糾紛最多、醫患關系最緊張的區域。因此在近兩年來我們非常注重和患者的溝通,在術前和患者進行充分、有效的交流,并從制度上完善各種醫療文書,從而減少了醫療糾紛的發生率。
6嘗試多種教學方法
隨著技術的進步,多媒體教學方法得到了較快發展。我們在每周的教學授課中采用多媒體方式進行,使授課內容更直觀具體,這樣記憶牢固 ,明顯的提高了教學效果2。我們也嘗試采用案例教學法進行教學,以培養和發展學生舉一反三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案例教學的優勢在于通過實際個案的分析,引導學生全面掌握某一個具體方面的內容。如通過對一例臨床表現為甲黑線的患者的案例分析,可以總結整個甲黑線的臨床特點,良惡性鑒別要點,手術方式等。總之多種新的教學方法的應用也使得皮膚外科學的教學效果得到了提高。
綜上所述,皮膚外科學作為皮膚病學的重要分支,在皮膚病患者,尤其是面部損容性皮膚病的診療中具有重要意義,加強皮膚外科的教學工作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其重點在于從理論和實踐操作兩方面打好基本功,注重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及醫學人文知識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培養高素質的皮膚外科學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白莉.傳統醫學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及對策[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 2003,5(1):51-53.
[2]歐陽瑩,冉素娟.多媒體課件在皮膚性病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醫學教育探索,2007,6 (12):1194-1195.
[3]李勇,查旭山,李東海.案例教學法在皮膚科臨床帶教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社區醫師,2010,12(36):248-249.
[收稿日期]2012-04-18[修回日期]2012-05-11
編輯/張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