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道隆 蔡云
一、“文革”前的《青年文摘》試刊號
1959年下半年,中國青年出版社(以下簡稱中青社)由我們負責編輯的《青年共產主義者叢刊》轉交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編輯室分別編輯,于是我們原叢刊編輯室的人計劃編一種刊物,取名《青年文摘》。從1960年年初開始籌備,到下半年編成第一期試刊號,內部發行征求意見。試刊號為16開本,封面由中青社美編宋祖廉設計,畫有一枝荷花,顯得十分清新活潑。內文為綜合性文摘,包括思想理論、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等各方面的內容。有一篇文章題為《三伏馬天武》,頗有諸葛亮七擒孟獲的味道,至今記憶猶新,出版后受到讀者歡迎。但不久社內認識發生變動,闕道隆于當年10月調中青文學編輯室主持工作,蔡云也調總編室任中青社黨組秘書。這樣,《青年文摘》出了一期試刊號便結束了,但她在我們的腦子里留下了深刻印象,一直無法忘卻。
二、“文革”后《青年文摘》正式創刊
“文革”期間,中青社停止出書業務,全體人員下放“五七”干校,1975年才獲準復業。經過十年動亂,出版園地一片荒蕪景象。青年的思想面貌也發生了巨大變化。他們深受林彪、“四人幫”的禍害,失去了正常的學習機會,迫切需要在思想道德和文化科學知識方面進行補課。我們面對新的讀者對象,感到陌生和思想上的距離,于是決定到青年中去調查,重新認識和了解讀者。1979年10月,我們先到天津市做調查(同行的還有林君雄、劉平同志),找基層團干部和各行各業的青年座談,當面聽他們的意見,體察他們的所思所想。
有一次,到工廠開座談會,有一位青年技術干部(可惜把他的名字忘記了)很有思想見地,系統地談了青年的閱讀要求。他說:這一代青年被“十年動亂”耽誤了,迫切要求知識補課。但青年的時間和經濟能力有限,不可能看到各種刊物的好文章。如果你們辦一個刊物,把各種好文章匯集在一起,讓青年花很少的錢和時間,獲得最多的知識,就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一定會受到青年的歡迎。聽了他的意見,我們立即想到1960年試刊的《青年文摘》,正好符合青年的要求。于是我們四人形成共識,決定共同建議中青社正式創刊《青年文摘》雜志。
這位青年技術干部還談到,現在青年中愛好文學的人很多,但苦于沒有發表園地。中青社如果為他們辦一個文學刊物,也會受到歡迎。我們覺得這個建議也很好,決定一并提出來,請社黨組考慮決定。
在天津調查結束后,我們在天津市附近的河北大成縣停留了幾天,住在縣委招待所,將調查材料和創刊建議整理成文字,然后回京向社黨組匯報。關于創辦《青年文摘》和《文學青年》的建議獲得社黨組批準,并決定立即組織實施。
當時閱道隆任中青社副總編輯,協助社長朱語今同志主持全面編輯工作,于是社領導決定由蔡云任《青年文摘》首任主編,《青年文摘》正式創刊。《青年文學》很快也配備了編輯班子,并正式出版,日后成為以“青年寫、寫青年、青年讀”為特色的知名青年文學刊物。
三、《青年文摘》逐步發展為知名品牌刊物
《青年文摘》創刊號出版于1981年1月,為季刊,小52開本,由新華書店發行。作為一項綜合性文摘刊物,它以“活躍思想、豐富知識”為辦刊宗旨,辟有《社會與人生》《學習與探索》《祝你成才》《文苑漫步》《科學長廊》《自然之謎》《國外風情》等欄目,出版后受到讀者的歡迎,發行達25萬冊。
1982年由周奇接任主編,改出16開本雙月刊,交郵局發行。1983年改為月刊。雙月刊和月刊,以“按照青年特點,薈蘋文章精華,開擴知識視野,促進身心健康”為辦刊方向,增辟了《美與生活》《青春寄語》《戀愛婚姻家庭》《健康顧問》《知識卡片》等欄目,強調注意刊物的知識性、趣味性和可讀性,進一步受到青年讀者的喜愛。1985年平均月發行量達75萬冊。
從這一年開始,《青年文摘》雜志社同團中央宣傳部和中央電視臺連續三年每年五月聯合舉辦“五四青年智力競賽”,由刊物刊登競賽題目,經過筆試后在中央電視臺演播大廳舉行競賽授獎電視晚會或競賽決賽現場直播。智力競賽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重視和關注。老一輩革命家王震、何長工、張愛萍,知名科學家錢三強、茅以升、王元,團中央領導人胡錦濤、劉延東、李源潮、李克強和中央電視臺臺長王楓先后分別出席了一、二、三屆競賽授獎大會。電視競賽在全國青年中掀起了提高智力水平的學習熱潮,也擴大了《青年文摘》在讀者中的影響。1984年刊登競賽題目的第五期,發行量達160萬冊,當年月平均發行量為123萬冊。1985年月平均的發行量為90萬冊。
從1986年起,《青年文摘》由胡守文、陳安鈺、張洪溪先后分別接任主編。陳安鈺、張洪溪任主編時,由胡守文、程紹沛代表中青社主管并負責終審。根據當代青年學習需求的變化,刊物在內容和形式上也與時俱進地進行了革新。從1992年起,刊物每期平均發行量穩定在100萬冊以上。2000年改為半月刊(即分紅、綠版),并在濟南、西安等地設立分印點,分區供貨,使當年年終發行量達到232萬冊。年創利在2000萬元以上。
在整個辦刊過程中,《青年文摘》曾先后榮獲首屆國家期刊獎,第二、三屆國家期刊提名獎,被列為國家期刊方陣的雙高期刊,被評為第一、二屆百種全國重點社科期刊之一,實現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成為國內知名的品牌刊物和中青社的重要經濟支柱。
(闕道隆系原中國編輯協會副會長、原中國青年出版社總編輯;蔡云系原中國青年出版社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