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立國
摘要:在內蒙古工業污染逐年增加的背景下,建立具有內蒙古特色的生態環境預警指標體系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對建立生態環境預警指標體系進行理論設計。
關鍵詞:內蒙古 工業污染 生態環境
1.建立內蒙古工業污染的生態環境預警指標體系的必要性
生態安全評價體系是通過研究區域的自然及經濟社會特征,建立能夠滿足生態需求和社會需求,保證經濟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安全評價體系。在內蒙古工業污染逐年增加的背景下,建立具有內蒙古特色的生態環境預警指標體系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內蒙古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壞,而通過內蒙古經濟增長與工業三廢的EKC曲線擬合,發現內蒙古經濟增長與工業三廢并沒有到達EKC曲線的頂點,也就是說,內蒙古在未來的很長時間內,隨著經濟的增長,工業三廢排放量的壓力還會繼續加大,環境污染依然會繼續惡化。[1]其次,內蒙古的工業企業多為能耗型企業,企業管理水平不完善,技術含量不高,不僅污染了環境,還不利于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通過建立內蒙古工業污染的生態環境預警指標體系,不僅能夠定性及定量評價區域的生態安全狀況,而且通過對現狀的介紹及未來的預測,能夠了解該區域發展成效及未來的趨勢,進而為內蒙古政府制定宏觀指導提供科學合理的依據,加強對工業企業污染的監控力度,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同步轉變。再次,工業為內蒙古經濟騰飛做出巨大貢獻的同時,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工業污染,因此,建立內蒙古特色的生態環境預警指標體系,有利于工業企業了解當前內蒙古工業污染的狀況,進而加強工業企業保護環境減少工業污染的社會責任意識,理解并支持國家及當地政府的環保政策,在生產的過程中注意環境保護,提高能源利用率,從而實現企業經濟效益與環境保護的雙贏。
2.內蒙古工業污染的生態環境預警指標體系的理論設計
2.1內蒙古工業污染的生態環境預警指標體系的建立
從以上計算可以看出內蒙古工業污染的生態環境綜合評價值為0.9518,由以上內蒙古工業污染的生態環境“壓力—狀態—響應”模型各指標體系值及綜合評價值可以看出,內蒙古基本全部處于惡劣狀態,工業在促進內蒙古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對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傷害。
從內蒙古工業污染生態環境預警“壓力—狀態—響應”指標體系的評價可以看出,內蒙古能源消費結構的不合理,主要以消耗“高能耗、高污染”的原煤、原油等為主,能源的生產與消費結構也不夠合理;內蒙古的經濟盡管增長較快,且逐漸由“二一三”的生產方式轉為“二三一”的生產方式,但是第二產業特別是重工業的比重過大,產業結構的不合理,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內蒙古的生態環境在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嚴重不合理的情況下,工業污染物排放物加劇、環境污染與破壞的次數增加的同時,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工業三廢的治理投資額較小,三廢的去除量及綜合利用率均較低,在外在和內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內蒙古工業污染下的生態環境處于危警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