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彬 劉蘭蘭
2012年12月11日,江蘇省蘇州市集約式電話預約掛號服務平臺正式啟用。這項當地政府實事項目,攻克了預約掛號過程中普遍存在的“注冊”與“付費”困難,讓過去因感“不方便”或“不會弄”而游離于預約掛號服務外的患者主動選擇這項服務。
“為看病難劃上了一個句號”,啟動會上蘇大附一院附長葛建一說道。之前,這家躋身首屆“中國地級醫院·競爭力”100強排行榜榜單前三的醫院歷屆管理者,都曾為掛號、收費、候診等窗口前等候長龍苦惱不已。
2009年,蘇州市政府推出“一卡通”實事工程,患者憑借一張卡就可在自助機上完成掛號、交費等活動。在一卡通實施過程中,該市又推出了智慧醫療網上預約平臺。“因為不能解決身份識別問題,需到指定網站注冊并進行銀行卡捆綁才能開通服務,這讓市民感到不便,不會上網的老人根本不會弄。”,蘇州市衛生信息中心主任戴春林說。
“一號通”是繼“一卡通”、智慧醫療網上預約平臺之后,蘇州市衛生部門推出的又一醫療服務便民措施。為解決“注冊”與“付費”兩大難題,蘇州市衛生信息中心在該市公安局等部門支持下,自主研發了市區集約式電話預約掛號服務平臺,它不僅把各醫院電話資源整合在一起,還將公安身份證資源、醫院信息資源、通訊服務商的通訊資源整合在了一起,并結合后付費模式,將預約掛號簡化成僅需對著電話輸入身份證,即可選擇醫院、選擇科室、選擇專家、選擇時間進行預約掛號。據悉,這種模式在國內尚屬首創。
據蘇州市衛生局局長張月林介紹,“一號通”實現了“四統一”,即統一對外服務號,12320;統一號源,開放100%普通門診號源和85%專家門診號源到電話預約掛號平臺上;統一規范,輸入身份證號碼在電話上預約掛號,使用身份證或市民卡在自助機上取號;統一流程,電話預約——自助取號——按時就診。目前“一號通”已成功與市區11家主要醫院對接,實現了各大醫院專家預約號及普通實時號的電話預約功能。預約掛號采取以“先診療、后付費”為主的方式,掛號費用在診療環節中需支付相關費用時一并支付。
就診時,醫保病人持醫保卡、自費病人持二代身份證、無二代身份證及無醫保卡的自費病人在醫院自助機上輸入取號密碼即可完成取號。各類預約方式取號截止時間分別為各時段前后順延15分鐘,過時作廢。如無法按時就診,患者可在就診前一天15:00前通過原預約途徑取消預約,超過取消預約時點,則先取號再至門診窗口退號否則視為違約。成功預約但未按約定時間至相應的醫療機構取號就診,自動視為違約。3個月內累計違約3次將被列入違約名單,此后3個月內,無法享受預約掛號服務。從9月份試運行以來,該模式使預約掛號的成功率較過去提高了5倍,服務效率提高了兩倍。
據了解,蘇州市“12320”衛生服務平臺除可進行預約掛號外,還涵蓋了公共咨詢、心理干預、專家咨詢、行風監督等功能。
資訊
河南淮濱: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投入加大
近年來,河南省淮濱縣堅定不移地走“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城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的城鎮化發展之路,創新農村資金投入體制機制,建立健全融投資體系,加大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投入力度,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和諧、健康發展。幾年來,該縣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比例始終保持在20%以上,縣域經濟綜合實力在全省位次由2005年的108位上升到去年的66位。
籌集建設資金,加大財政投入力度。今年1至10月份該縣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99億元,同比增長36.8%,收入增幅位居全市縣區第一位;地方財政支出完成15.29億元,同比增長28.3%,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堅實的資金保障。
建設誠信社會,完善融資擔保體系。該縣在全省率先開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誠信淮濱”。該縣信用擔保公司累計實現涉農貸款擔保3.2億元,有效解決了資金“瓶頸”問題。
狠抓金融創新,助力經濟社會發展。該縣積極創辦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引導更多資金投向“三農”。目前,該縣銀行金融機構由原來的4家增加到7家,縣域內金融機構新增存款用于當地發放貸款的比例連續多年保持在73%以上,比歷史低點提高了兩倍多。
整合涉農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該縣投入財政涉農項目資金4.4億元,打造新型農村社區。落實強農惠農富農補貼資金1.2億元,補貼農民12.5萬戶,補貼面積76.6萬畝,補貼購置大型農機具307臺,有效地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和縣域經濟社會跨越發展。
(章志剛馬 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