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訊對于國內用戶普遍關注的“寬帶不寬”和上網慢的問題,工信部通信發展司副司長陳家春日前表示,今年將重點實施寬帶上網提速工程,提高居民使用寬帶的性價比。目前,工信部正在制定相關工程實施方案,研究確定階段性的量化目標。
去年11月,國家發改委對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啟動反壟斷調查,稱兩公司在互聯網接入市場上涉嫌壟斷。陷入風波的中國電信表示,5年內將用戶上網單位帶寬價格下降35%左右。中國聯通也稱,將立即著手實施下調公眾用戶上網單位帶寬資費水平。
去年年底,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發布《中國寬帶用戶調查》報告稱,目前中國絕大部分互聯網用戶在使用“假寬帶”。在寬帶費用方面,中國內地網民實際每月為1Mbps寬帶的支出遠高于國外絕大部分國家和地區。
對此,陳家春表示,今年將以建光網、提速度、廣普及、促應用、降資費、惠民生為目標,重點實施寬帶上網提速工程,并以此落實推動中國寬帶基礎水平和應用水平的提升,提高居民使用寬帶的性價比。
工信部部長苗圩近期也在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等多個場合表示:工信部已向國務院建議將“寬帶中國”作為國家戰略,爭取國家政策和資金支持,“要像重視高速公路、高速鐵路一樣重視寬帶網絡建設”。
據了解,我國電信運營商已展開了寬帶提速的行動。自2010年4月,工信部等七部委出臺《關于推進光纖寬帶網絡建設的意見》以來,中國電信就推出了“光網城市”工程,中國聯通則推出全國寬帶提速計劃,兩家公司2011年的寬帶投入資金分別約為350億元和187.5億元。
業內專家表示,美日韓這些國家都實現了光纖入戶,如果我國要想實現這樣的速度和價格就必須實現光纖到戶,因為目前國內所用的寬帶基本上都是ADSL或撥號的寬帶。
但光纖到戶有諸多難點。首先,光纖入戶成本較高,比如入戶需要光端機,也就是“光貓”,一個“光貓”要2000多元,現在一個普通的“貓”(調制解調器)才100多元,價格相差20倍,對此消費者和運營商都不愿意出錢。其次,運營商在光纖入網進小區時,往往需要花費大量溝通的時間成本和額外的入場費。另外,還存在著部分住戶比如不上網的老年人對光纖入網“不買單”等問題。
對于這一問題,陳家春指出,工信部擬通過進一步創造更好的政策環境,促進政策協同和產業鏈合作,組織開展“城市光纖到樓入戶、農村寬帶入鄉進村、寬帶應用創新示范、公益機構接入普及、寬帶使用感知提升”等計劃。
目前,北京已經展開寬帶提速的工作。自去年12月開始,北京聯通就開始了對回龍觀電話局、展覽路電話局和大有莊電話局覆蓋的寬帶進行了提速。此外,北京電信也表示,將對所有北京電信寬帶用戶啟動寬帶免費提速,但寬帶提速啟動的具體時間目前還未確定。
(康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