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牟縣貫徹紅旗渠精神 發展水利改善民生
“紅杯”是河南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競賽活動的獎杯“紅旗渠精神杯”的簡稱,也是河南水利建設戰線的最高榮譽。2月1日,在剛剛結束的河南省委農村工作會議上,傳來令中牟水利人振奮的消息:河南省中牟縣再次榮膺“紅旗渠精神杯”先進縣,這是該縣連續21年奪得“紅旗渠精神杯”農田水利先進縣,也是全省唯一一個連續21年奪得“紅旗渠精神杯”的先進縣。
中牟縣也連續21年獲河南省鄭州市“中州杯”先進縣、并獲得過“全國農田水利建設先進縣”、“全國飲水安全建設示范縣”、“全國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等榮譽。中牟縣水務局也曾多次獲得“全國水利系統和河南省水務系統先進集體”、“鄭州基層組織建設先進單位”等榮譽。
在中牟縣楊橋現代灌區示范區,新疏挖襯砌的渠道一眼看不到邊,橋、涵、閘配套設施完備,田間主要生產路全部是新修混凝土路面,用“渠相通、路相連、旱能灌、澇能排”形容一點也不為過,一條條平坦的水泥路直通南北村落,一排排筆直的農水渠伸向田間地頭。
萬灘鎮三劉寨村村民朱道全說,他剛記事兒那會兒,這里是一眼望不到邊的鹽堿地。“鹽堿板,花狗臉,種一葫蘆打兩碗。”那時候,莊稼根本沒法種,家家戶戶靠賣堿過日子,村里的姑娘爭著往外嫁,小伙子連個媳婦都娶不上。1975年,政府修了楊橋、三劉寨兩條引黃渠,引黃河水淤灌,淤積下來的泥肥得很。當年,縣里又組織了十萬人的北水南調大會戰,把黃河水引到了沙灘地。當時朱道全家15畝地全種上了水稻。這兩年,縣里又搞楊橋現代灌區示范區建設,現在修的渠都是水泥襯砌的,想澆地把木塞一拔,水嘩嘩地就流到地里了。水利條件好了,這大田都變成菜園了。
數字顯示,中牟全縣91萬畝耕地中有效灌溉面積達86.76萬畝,旱澇保收田面積82.17萬畝,節水灌溉面積45.57萬畝,分別占耕地總面積的93%、88%和49%。大力弘揚紅旗渠精神,以改善民生為宗旨,不斷加強農田水利建設,中牟在水利建設史上續寫了一個個輝煌篇章。
明確思路創造氛圍
中牟縣是西接河南省會鄭州,東鄰古都開封的農業縣。大部分土地屬于沙荒地、鹽堿地,旱澇災害頻繁,中牟人民對水利建設寄予殷切期盼。中牟縣水務局局長黃劉建說,歷屆縣委、縣政府都非常重視水利工作,把水利建設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專題部署。
首先,完善豐水興利治水思路:將中牟最初的“鞏固完善北部、提高強化中部、重點突破南部”的治水思路,轉變到“縣中南部實施中低產田和井灌設施改造、縣北部實施灌區渠道綜合整治”的建設思路,實現農田水利可持續發展。其次,全局上下以“創先爭優”活動為契機,把弘揚紅旗渠精神作為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舉措,開展“對照紅旗渠精神找差距,我為紅旗渠精神杯添光彩”活動,迅速掀起了新一輪解放思想、干事創業、加快發展的熱潮,確保實現“紅旗不倒,紅杯不丟”,全面推進水務事業健康有序發展。同時,開展全縣農田水利動員:從1990年開始,縣委、縣政府以紅旗渠精神為動力,連續21年開展中牟縣“水利杯”競賽活動,先后自行籌集資金3.1億元,對賈魯河、運糧河等9條骨干排水河道進行清淤疏浚、裁彎取直,累計動土方500多萬方,累計治理長度達66.89公里,建成了比較完整的防洪工程體系。
現代水利增產增效
為徹底改善農業灌溉條件,中牟縣堅持不懈地開展抗旱節水灌溉工程建設。2009年,該縣樹立大水利意識,著力推動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轉變,投資9303萬元,以投入多元化、建設規范化、管養系統化、面貌園林化、用水科學化、效益最大化為目標,在楊橋灌區規劃了5萬畝的現代灌區示范區。去年年底,楊橋現代灌區示范區建設基本完成,當年修建干、支渠堤頂道路10公里,田間生產道路17.3公里,工程總投資1800萬元。
2011年,中牟完成了楊橋灌區田間高效節水項目,共疏挖襯砌斗渠6.8公里,疏挖襯砌農渠1.2公里,排水溝疏浚3.5公里,新建、重建各類建筑物284座。工程總投資222.6萬元。同時,完成楊橋灌區、三劉寨灌區6條干渠、11條支渠總長120.6公里渠道清淤任務;恢復完善支、斗渠、田間灌溉渠系和部分建筑物配套。完成農業綜合開發三劉寨灌區2010年節水配套改造工程,共襯砌渠道14.01公里,重建管理房400平方米,新建、重建、改建各類建筑物34座。工程總投資1950.36萬元。
據介紹,該縣水務局2011年還在縣中部和南部大力推廣農田灌溉智能管理系統,共新打機井400眼,配套水泵4500臺,新建護井工程4500個,安裝射頻IC卡智能控制設備1000套,總受益面積18.43萬畝。既方便了群眾生產用水,又提高了灌溉時效。同時,探索微噴節水模式,目前已經推廣應用4.3萬畝。由縣水務局組織開發推廣的農田灌溉智能控制系統,融機井控制、電量自動計費、電價核算等功能為一體等技術,先后被《中國水利報》、《河南日報》等多家媒體相繼報道,內蒙古、甘肅等地考察團紛紛前來參觀考察。2009年11月,在河南鄭州召開的全國冬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會上,與會領導和專家現場觀摩了中牟縣萬畝井灌節水灌溉區項目,給予了高度評價。
民生水利改善民生
2005年以來,中牟縣以“關注民生、改善民生、發展民生”為主題,堅持把保障飲水安全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以“集中化供水、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經營、專業化管理”的工作思路,科學安排規劃項目實施,逐步解決農村飲水不安全問題。截至2010年底,共投資12691.5萬元,建成集中供水廠11處、聯村供水工程5處、單村供水工程108處,解決了260個村莊、30.24萬人的飲水不安全問題。在建設中,中牟縣還引入高科技管理系統,采取先進的一體化自動加氯消毒、變頻自動控制技術和管理,實現了數字化、微機化管理,努力實現農村飲水安全戶戶通,使廣大農村群眾與城市居民享受同等條件的飲用水。2011年,中牟縣又完成了兩批戶戶通安全水工程建設任務,建設集中供水工程3處,管網延伸工程1處,涉及3個鄉鎮、29個行政村、總人口5.2萬人,新打深水管井6眼,安裝各類水泵13臺,建設管理房2182平方米、清水池3座,工程總投資2034萬元。
2009年,縣委、縣政府制定了危橋改造3年計劃,并連續3年列入年度實事目標。2011年度,共重建石溝楊橋、婁莊西橋、狼城崗干渠東村橋、丈八溝張莊西橋、大孟溝霍莊橋等5座危橋,工程總投資134.94萬元。目前,全縣54座危橋全部改造了一遍,有效地解決了群眾出行安全問題。
改革機制 激發活力
水利設施養護,創新管理是關鍵。黃劉建局長說,近年來,縣水務局不斷積極探索深化水利管理體制改革。推進水務一體化進程,形成了集水利施工、城鎮供水、污水處理、防汛抗旱、引黃灌溉、移民安置于一體的現代水務管理格局,這在全省都是不多見的。在引黃灌溉管理方面,針對灌區灌溉面積衰減問題,實施灌區灌溉用水計量到用水鄉鎮、成立用水協會、按畝次灌溉、定額收費等管理模式,實現了引黃灌區規范化管理,逐步恢復引黃灌溉面積,并從2008年開始,由縣財政設立專項資金對引黃用水進行補貼,3年來投入390多萬元,恢復引黃灌溉面積8萬畝。
在農田水利建設方面實施了三項改革。一是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形成了以政府投入為主導、農民自愿投入為基礎、社會經濟組織參與的多渠道投入機制。去冬以來,該縣水利建設投入資金2.3億元,群眾自愿投資達到2861萬元。二是深化灌區管理機制改革。開展了以水費收繳為主要內容的灌區管理體制改革,成立了農民用水協會、農民用水組織,實施了用水計量到鄉鎮,按畝次灌溉、定額收費等管理模式,實現了引黃灌區規范化管理。三是深化安全飲水工程管理機制改革。成功實施了協會、股份制、企業化三種管理模式,審批成立農村供水管理總站,全面負責全縣農村安全飲水的日常管理,逐步實現城鄉水務一體化管理。
風鵬正舉正當其時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鮮花和掌聲將是新征途的起點。黃劉建說,“十二五”期間,中牟將著力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顯著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中牟糧食生產提供有利水利支撐。
“十二五”期間,中牟將完成楊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剩余的工程投資,完成三劉寨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剩余4076萬元的工程投資。同時,在楊橋灌區南干渠下游的韓寺、姚家和刁家三鄉鎮及三劉寨灌區東西干渠兩側區域劉集、萬灘和雁鳴湖三鎮計劃實施12萬畝的末級渠系工程建設,并按現代灌區示范區建設標準進行配套,打造灌區末級渠系建設的典范。
完成對賈魯河的治理工程,主要建設生態護坡、堤頂道路硬化等人造景觀,全面提高該縣賈魯河防洪除澇能力。中牟縣七里河、丈八溝、運糧河等8條骨干排水河道列入國家中小河流治理計劃,上述8條河道被合并成5條實施。通過對5條河道的治理,將使河道的防洪標準由10~20年一遇提高到20~50年一遇,農田除澇問題將基本得到解決。
2012年,用紅旗渠精神武裝起來的70萬中牟人,將繼續高舉紅旗渠精神的旗幟,抓住中央水利建設的有利時機,把中牟的水利建設推上一個新的臺階,昂首闊步創建更加絢麗多彩的水利建設春天。
中牟水利,風鵬正舉,正當其時!
劉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