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倩
摘要: 現代影視事業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讀者因為各種原因開始摒棄書籍,熱衷快餐文化,而這種現象對我們心智的發展以及整個文學的發展都將產生或大或小的負面影響。因而,我們應該回歸文學本身。
關鍵詞: 影視欣賞名著閱讀回歸文學
現代社會發展速度飛快,手機比賽更新,電腦搶著換代,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讓趕路的人們不得不只能嚼幾口快餐填飽肚子,這樣難免影響營養補充。同樣,學生在不得不了解名著的時候,也只是看看改編的電影電視聊以慰藉饑渴的心靈,這個,已經不單單是營養的缺失了。
觀看影視代替名著閱讀,我們的學生,可能或多或少都存在著類似的問題。成堆的作業,繁重的學習任務,考學的壓力,家長的期望,社會的競爭,擠掉了本該屬于這個年紀心靈成長的空間——讀書。因此,當我們學到名著片段或者談到某部作品,他們只能回家打開電視按鈕,欣賞那個別人眼中的林妹妹。
電影電視都是藝術,有著自身特色,但是對于理解名著,我們卻絕不能依賴它們。
退一步講,小說戲劇可以變成生動立體的形象搬上影視,讓大家接觸到,那么散文呢?詩歌呢?講語文,談文學,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什么都借助二三十集的電視劇甚至一兩個小時的電影,我們就忽視了太多讀書可以習得的東西。
首先,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種對人物對情感的個性解讀是最珍貴的。只有在自己閱讀的精神世界里,才能感覺到自己是自由的,是切實存在的,這個時候思想才可以乘著自由的翅膀肆意飛翔。但是當把名著撇在一邊,只拘泥于影視中的解讀與打扮,學生思想的翅膀就被折斷了,長此以往,他們就懶于思考,懶于想象,懶于閱讀,我們不再仔細品讀千百年來留下的文化經典中的內涵。
《紅樓夢》中林黛玉的形象滲透在小說的字里行間:“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可是這“一竅”是多少度?那“三分”是怎么量?每個讀者心里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審美天平,于是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位“度量”都恰如其分的林妹妹。不管具體到底芳容如何,只要讀者心中有了一個最美麗的林妹妹,便于利于對整篇小說的把握的。
其次,影視劇非常直觀,有畫面,有聲音,生動形象,具體可感,看起來輕松愉快,有些甚至不需要任何思考。讀書作用于感官的是文字,文字變成直觀可感的形象還需要進行加工處理,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再創造,讀起來當然費神費力。
如陳小軍老師說的,了解名著看電視劇帶給人的是視聽的快感,這根本無法和閱讀文字帶給人的審美體驗相提并論。
一位網友發表帖子說,兒子看了好幾遍電視版《三國演義》,她在暑假引導兒子讀《三國演義》原著時,他說,書中的人物和故事都知道了,沒有再讀的必要。這位家長這才覺察問題的嚴重性。其實,只看電視不讀書,以看電視代讀書這種現象在中小學生中普遍存在,這應引起廣大家長和教師的高度重視,引導孩子正確處理看電視和讀書的關系,絕不能以看電視代替讀書。看電視可以增長知識,但多以消遣為主;讀書可以消遣,更讓人沉思,如果用心去讀便能不斷提高文學欣賞水平和寫作能力。讀書與看電視可以互為補充,互相調節,但絕不能互相代替,更不能以看電視代替讀書。如果養成只看電視不讀書的習慣,就會變得懶惰而思維遲鈍。
比如老舍先生《駱駝祥子》中有段描寫:“街上的柳樹,像病了似的,葉子掛著層灰土在枝上打著卷;枝條一動也懶得動,無精打采的低垂著。馬路上一個水點也沒有,干巴巴的發著些白光。便道上塵土飛得多高,與天上的灰氣連接起來,結成一片毒惡的灰沙陣,燙著行人的臉。”讀完后我們可以盡情想象,病怏怏、懶洋洋的柳條讓我們聯想到了走在街上的或是躲在家中的人因天氣炎熱而昏昏欲睡的樣子,同樣讓我們感受到了天氣的炎熱。干巴巴的馬路已經能反射出刺眼的白色陽光,也足可以看出陽光照射得多么猛烈。這些感覺只有讀書時細細咀嚼,慢慢品味才能體會得到,但是在影視中,這一切可能因為時間畫面等局限一掃而過,我們無法細細體會其中的深意。
最后,讀文學作品不止是要感受,對于學生來說,還有學習的意義,讀名著可以學習作者的寫作藝術,領略名著的語言魅力、構思技巧以便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而觀看影視只能了解故事的情節,這根本達不到我們閱讀文學名著的目的。
“那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筆直的干,筆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之內,絕無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緊緊靠攏,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為一束,絕無橫斜逸出;它的寬大的葉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更不用說倒垂的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銀色的暈圈,微微泛出青色。這是雖然在北方的風雪的壓迫下卻保持著倔強挺立的一種樹。”這是茅盾先生《白楊禮贊》中對白楊的精彩描寫,當我們苦于文思枯竭的時候,不妨讀一讀這類名作,它告訴我們可以將事物進行分解,然后來描寫,這樣不僅詳細,而且相當精彩,對我們的寫作很大幫助。
美國教育家杰姆·特米里斯認為,五彩紛呈的電視圖像會使孩子不能把注意力完全放在“聽”上,而且會抑制孩子的想象力,無法使孩子專心感受語言的美。研究資料也表明,孩子每天看電視三小時左右,讀書效率會驟減。當然,我們不是反對欣賞影視作品,影視作品也有學習教育娛樂等多重功能,但是我們不提倡用影視作品完全取代讀書;況且,影響作品良莠不齊,一旦沉溺其中,不利于身心發展,更不可能有讀書的時間,所以,千萬莫讓影視屏幕蒙蔽我們閱讀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