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秋菊
摘要: 結合平時教學實踐的實地經驗,作者分析并提出了提高農作物抗旱能力的栽培技術的要點,為提高我縣農業生產水平提出了新措施,為促進農業發展提出了新建議。
關鍵詞: 農作物抗旱能力栽培技術
生物體與環境條件是統一體,農作物要獲得高產就必須為之創造與其生物特性相適應的環境條件。全球氣候變暖及我縣多春旱、伏旱和冬旱的氣候特點給農業生產帶來了不小的危機。為改善這種不利情況,一方面要從土地和環境入手,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土地生產能力,增加農作物產量,另一方面要從農作物本身入手,提高農作物本身的抗旱能力和農業的抗旱栽培技術。
一、改變農作物灌溉方式
在農作物抗旱栽培過程中,滴灌技術和微灌技術是行之有效的節水灌溉方式,這種灌溉方式既能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又能保證農作物的生長,土壤時刻保持足夠的含水量,改善農作物生長環境,同時,適時選擇中耕淺灌的方式種植農作物,每次灌水量適度,保證墑頂土質疏松,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中水分蒸發的速度,并可適度減少灌水次數,保證25%左右的節水量。
二、采用抗旱品種
采用抗旱品種,以種省水。不同作物間的耐旱性差異較大,被稱為作物界駱駝的地瓜、花生等作物抗旱能力強,在缺水旱作地區可加大種植面積。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種間抗旱性也有較大差異。抗旱品種較一般品種根系發達,具有深而廣的儲水性和調水網絡,具有受旱后有較強的水分補償能力。品種的抗旱性也屬高產穩產問題,受到國內外的廣泛關注。抗旱品種的培育可通過雜交和誘變等具體的方法進行。
三、調整作物的耕種結構
農作物的耕種結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抗旱節水能力。一是加大水改旱的力度,近年來玉米—大蒜的效益超過水稻—油菜的效益,并能有效減少用水量。二是增加落葉果樹的種植面積,能有效減少用水量。三是采用生育期適中,根系發達的抗旱玉米品種。
四、改善作物苗期的栽培技術
在作物苗期蹲苗,即人為控制水分,如小麥、玉米、棉花、蔬菜在蹲苗后能顯著提高抗旱能力。餓苗也是一種提高作物抗旱能力的行之有效的辦法,即扦插苗和移栽苗從苗床取下后,放置在陰涼處1—3天后再栽,經過餓苗后的幼苗含水量減少,組織老化,栽后抗旱能力提高,并促進根的發育。[1]
五、運用化學藥品提高作物抗旱能力
在作物生長過程中施用適量的化學藥品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農作物的抗旱性,如噴灑保水劑和抗旱劑等,同時也可以在土壤中施用一些化學制劑,改變土壤屬性和肥力。這些化學制劑的使用能減慢土壤中水分的蒸發速度和作物本身蒸騰作用的發生速度,避免水分不必要的流逝,促使農作物生長出發達的根系,有效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另外,也可在種子播種前使用一些化學制劑進行浸泡處理,能提高種子的出苗率,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和產量。除了用化學制劑對種子浸泡以外,使用種子試水的鍛煉方法也能夠提高農作物的抗旱能力,在播種前選用循環干濕法對種子進行處理,使種子不斷浸濕、風干、再浸濕、再風干,經過這一過程后,種子自身能夠不斷接受到干旱訓練,從而產生對干旱條件一定的抵抗能力。以玉米種子為例,在20℃左右的水里浸泡一定時間后的種子,在經過循環干濕法后,幼苗更健碩,植物本身的含水量也大大增加,約能增加10%的產量。[2]
六、注重防治病蟲害
在干旱氣候條件下生長的農作物易受到病蟲害的侵蝕,近些年殼蟲、蚜蟲、飛蛾的危害呈上漲趨勢。病蟲害的發生會嚴重阻礙農作物的生長,使土壤養分和水分流失。還要注意防治白粉病及由水分失調所引發的相關問題。以葡萄種植為例,干旱會導致葡萄作物缺鋅、硼、鐵等多種重要的生長元素,這些元素的缺乏反過來又會阻礙作物對養分和水分的吸收,這樣會引發一系列危害的惡性循環。
七、科學施用有機肥和化肥
合理施用農家肥及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能增加土壤中有機質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從而增大田間持水量,提高土壤的抗旱能力。有機肥經過土壤中各種微生物的分解與合成,能穩定釋放農作物可直接吸收利用的、種類其全的營養元素,部分有機質在土壤中變成腐殖質,能調節土壤養分,把礦物質、土粒膠結起來形成團粒結構,使土壤結構性能穩定良好,增加土壤的儲水性能。在干旱嚴重的情況下,作物吸收養分困難,此時可用葉面噴施的方式補充養分,如噴施磷酸二氫鉀、“天達2116”、“碧護”及腐殖酸類葉面肥效果都不錯,這是因為磷能提高細胞結構的水化度和增加膠體束縛水的含量,減少細胞水分的損失并增加原生質的黏性和彈性,從而增加原生質對局部脫水的抵抗能力。鉀能促進作物根系生長,提高根冠比,從而增強作物吸收水的能力。所以要注意氮、磷、鉀肥的配合施用。實踐還證明,每公頃施腐熟的有機肥60m2,磷肥30kg,鉀肥20kg,適量補施硼肥,可顯著提高作物的耐旱能力。[3]
此外,在干旱條件下生長的農作物其根系會比較發達,所以,給干旱條件下農作物施肥時要特別注意施肥的深度,最好選擇在20cm左右的土層進行,這樣的施肥深度不僅有利于農作物的根系發育生長,還能保證根系部分能吸收到足夠的養分和水分,為農作物生長保證足夠的水養供給。[4]若在較淺土層施肥,根系很難吸收到足夠的肥分,需要足夠的水量將肥分溶解,這樣則會對灌溉用水造成極大浪費。另外,集中施肥也能夠保證作物根系周圍養分的濃度,使作物根系有足夠的養分供給和吸收,進一步促進根系的發育,提高農作物的抗旱能力。
八、地面覆蓋保墑
一是薄膜覆蓋,在春播作物上運用可增溫保墑,抗御春旱;二是秸稈覆蓋,將作物秸稈粉碎,均勻鋪蓋在作物行間,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增加土壤蓄水量,起到報墑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呂哲慶.夏初注意防治稻惡苗病.農村科學實驗,2011,(6).
[2]劉風弼.農作物抗旱栽培技術要點.云南農業,2010,(5).
[3]肖植文.提高農作物抗旱能力的十種方法.
[4]王虎全.增強農作物抗旱能力的措施.農家科技,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