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慶霞
摘要: “預設”問題一直以來受到語用學研究者的青睞,語用預設相對語義預設而言,是人類認知能力的重要體現,本文結合語用預設的特征對各種各樣的幽默語篇進行深入分析和解讀,發現語用預設在言語幽默的生成和理解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關鍵詞: 語用學語用預設言語幽默
1.引言
幽默是一種常見的語言現象,其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它是通過聽話人結合語境及先前的經驗理解話語,進一步感受到幽默的。林語堂曾說:“凡善于幽默的人,其諧趣必愈幽隱;而善于欣賞幽默的人,其欣賞在于內心靜默的理會,大有不可與外人道之滋味,與粗鄙的笑話不同,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本文試圖從語用預設角度解讀言語幽默的生成機制,旨在為幽默語言研究提供一個新視角。
2.語用預設概述
預設這一概念最早是由德國著名哲學家、數學家G.Frege于1982年提出的,指的是發話者在說出某個特定的話時所做的假設。預設最早起源于哲學領域,但隨著語言學的發展,預設逐漸成為語言學家研究的重要課題,起初語義學家把預設看做是句子本身的意義,但隨著研究的深入,語言學家發現預設還受到語境、說話人的認知能力及其他非語言因素的影響,便開始將視線移向語用預設并對語用預設在現實中的應用進行深入研究。
雖然國內外學者對于語用學研究的角度不一,但普遍認為語用預設具有幾個重要的特征:共知性、合適性、主觀性、單向性、可取消性、隱蔽性等。本文試圖運用語用預設的基本特征結合具體實例解讀言語幽默的生成機制。
3.言語幽默中語用預設的運用
3.1共知性與言語幽默
共知性是語用預設的基本特征之一,即聽話人與說話人具有共同的知識體系、共同的語言文化或者共同的文化背景,正是有了這種共知性才能保證交際的順利進行,反之,如果缺乏共有知識,就不能有效地傳遞信息,便會出現“牛頭不對馬嘴”,各說各話的現象,導致不和諧現象產生并附帶一定的幽默效果。共知性制造言語幽默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利用遵守共知性,另一種是利用違反共知性。
趙本山:給一百塊錢還帥,跟你說這不是白給啊!一會客人到,你一定要給足我面子,明白么?我到點菜的時候你得替我兜著點。
小沈陽:咋兜啊?
趙本山:既把面子給了,但是呢,又不能花得太狠,我要點貴菜……
小沈陽:我就說……沒有唄!
此小品中,趙本山是從鄉下來的農民,請畢老師吃飯,既想體面點,又舍不得花那點辛苦攢下來的銀子,于是就想委婉地讓小沈陽幫這個忙,而小沈陽也意識到趙本山的意思,在趙本山不知道怎么更詳細地解釋時,反應迅速地接了句“我就說……沒有唄”,令人不禁捧腹大笑。這是利用遵守共知性制造言語幽默的典型事例,正是基于對整個形勢有共同的認識上所達到的默契。
再看下面一則幽默橋段:在小品《就差錢》中,當畢老師欣賞完田娃和劉小光的表演后:
畢老師:噢,兩個小伙子果然是人才,說學逗唱樣樣在行,這兩個小伙子上我的節目沒問題,老哥啊,你真有一雙發現人才的慧眼哪!
趙本山:啥是灰眼?
劉小光:就是青光眼。
田娃:我還有一雙斗雞眼呢,(作斗雞眼狀)大爺!
這里,畢老師夸獎趙本山慧眼識英雄,也就是說趙本山向他推薦的這倆人是能人,趙本山和畢老師沒有共同的背景知識,而把“慧眼”理解成“灰眼”,緊接著劉小光和田娃回答“青光眼”和“斗雞眼”,這種沒有共同知識的預設,勢必導致在交流中對方無法理解,導致交際的不和諧現象產生,具有一定的喜劇效應。
3.2合適性與言語幽默
合適性是語用預設的另一大基本特征,幽默的產生一方面離不開語言本身的內在規律,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于語言在語境中的使用情況。對于預設的理解必須考慮到非語言因素,一旦脫離語境隨意曲解預設,則有可能鬧出笑話制造幽默。
題目:用“其中”造句
小朋友寫:我的其中一只左腳受傷了!
老師批語:你是蜈蚣么?
題目:用“果然”造句
小朋友寫:昨天我吃水果,然后喝涼水。
老師批語:是詞!
在第一個例子中,小朋友預設老師講的“其中”這個詞為“當中的一個或幾個”,腿是整個身體的一個部分,便造了這個句子,但他根本沒有考慮到人只有一條左腿,怎么會存在“其中一條左腿”這種說法呢?在第二個例子中,老師讓小朋友用“果然”這個詞造句,而小朋友預設為只要這句話中含有“果”和“然”這兩個字即可,老師的意愿與小朋友的預設偏差很大,因此便造了這種搞笑的句子。
3.3主觀性與言語幽默
發話人作出預設,需要進行理解的是聽話人,聽話人即便知道發話人的意思也可以故意曲解制造幽默,這就是語用預設的主觀性。
例如在小品《捐款》中,起初趙本山告訴王小利捐了3000塊錢的時候大家都很高興,后來聽說捐了30000后,王小利心里很不是滋味,在之后的采訪中一直悶悶不樂:
小沈陽:大爺你好!王小利:沒好!
趙本山:他說生活美好,你說全了別老丟字兒啊!生活美好,美好的生活就是享受,是不是啊?說全了它,現場直播呢!來……
王小利:播吧!
小沈陽:啊,大爺,您是怎么看您親家捐款這個事情呢?
王小利:怎么看?……大義滅親唄!
趙本山:那啥啊?……內個……用詞不當!大義滅親?那叫大公無私!大愛無疆!大風呼呼……大雪無痕……
王小利:大什么大啊?我那是大……大……
趙本山:大腦袋锃亮行不?你怎么還打不住了你!
王小利:偉滴太大了……把我都圍進去了……
趙本山:他的意思是偉大的形象也有他的陰影。
那什么……我親家也很偉大!……
此段中,王小利一直預設趙本山坑了他,拿他的錢給自己長面子,說話中總是諷刺趙本山,而趙本山雖知自己失誤,但仍想保留面子,兩人都心知肚明,趙本山故意曲解王小利的意思,可謂力挽狂瀾,當觀眾看到趙本山這一番“不辭辛苦”,不覺捧腹大笑。
3.4單向性與言語幽默
語用預設的單向性與主觀性在某種程度上呈反向趨勢,主觀性強調聽話人的主觀理解,而單向性指的是說話人單方面作出的預設,在被聽話人處理之前只相對于說話人存在,為保證話語交際的順利進行,說話雙方都必須作出一定的努力。當預設不合實際,偏離主客觀因素時,預設就變成了虛假語用預設,說話人利用制造虛假語用預設使聽話人不知所云,誤解意思,便取得一定的目的。
老板:女士,您好。我們公司很注重兩點,一種是辦公室的整潔程度,希望為員工創建一個干凈舒適的工作環境,請問您在進來之前在地毯上擦腳了么?
面試者:是的。
老板:另外我們認為誠實很重要,門口根本就沒有地毯,不好意思!
在上則面試中,老板稱公司注重衛生,問面試者進來前在地毯上擦腳沒,其中老板的預設是門口有一塊地毯,而面試者為了面試成功,便謊稱在門口已經擦了腳,沒想到卻不巧中了老總的全套,預設“門口有地毯”是虛假語用預設,自然而然她的回答是不誠實的,這位老板可謂別具匠心。
3.5隱蔽性與語用預設
語用預設的隱蔽性是指語用預設的部分是隱含的,發話人沒有直接在話語中表現出來,而是以間接委婉的方式表達,一旦聽話人不留神就會把發話人的預設看成是真實的而加以接受。
有一天,愛爾蘭著名作家蕭伯納收到了一個小女孩的來信。她在信中寫道:“您是我最喜歡的作家,我想以你的名字給我的獅子狗取名,這行不行呢?”蕭伯納很快給她回了信:“親愛的,我并不在乎,可是你得先同你的獅子狗商量商量。”
這則笑話中,仰慕蕭伯納的女生想以蕭伯納的名字給狗命名,并寫信征求蕭伯納的同意,其實蕭伯納內心是介意的,他讓小女生與獅子狗商量商量,預設獅子狗是個人,能聽懂她說的話,暗示著如果狗是人,就可以用他的名字,這樣不僅巧妙地回答了女孩的問題,而且不會將女孩置于尷尬之地,可謂一舉兩得。
4.結語
幽默以輕松愉快的特性、獨特的交際功能受到人們的喜愛,在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結合語用預設的合適性、主觀性、單向性、隱蔽性等幾個特征解讀言語幽默的生成機制,發現合理應用語用預設各特征均能產生幽默效果。當然,對幽默的研究也應從更多更全面的角度進行。
參考文獻:
[1]何自然.語用學概論[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2]王馳.試析修小品中的語用預設[J].文學藝術,2011.
[3]周艷麗.語用預設與喜劇小品[J].四川教育學院報,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