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造性活動中,新形象與新思想的出現,常常帶有突發的性質,這種心理狀態人們稱為“靈感”。靈感既不是深思熟慮,也沒有嚴格的推理,它的經常會突既如其來,又會稍縱即逝。對設計者而言,靈感是設計的種子也是設計的生命,是決定設計作品優劣的關鍵所在。對于服裝設計而言也是如此。缺少靈感的設計,或者只是單純的借鑒與模仿,就很難在設計創造中有所突破和收獲。因此,在服裝設計的過程中,我們首要的任務就是找到設計的靈感來源,這就好比樹木有了根、水有了源頭,設計作品才有生命力。
翻開服裝的發展史,無論是中國還是歐美,乃至在世界各民族的服飾和服裝設計大師的作品中,都可以見到大自然的影子和展現自然之美的永恒主題。人類產生于大自然,在在自然的生活中感受著她賦予我們的一切美好事物。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河流山川等一切自然和美好的事物都能激發設計師的創作靈感,設計師通過對這些自然現象、事物和元素的梳理、提煉、感悟和升華,并最終設計出服飾,這也是設計師運用設計語言對于大自然情懷的一種理解和表達。在世界各國個民族的服飾中的服飾紋樣設計中:花卉、云紋、風景、動物和人物等圖案的靈感都是源于設計師對于大自然的美好崇拜和美麗再現。2008年我國著名服裝設計師,張肇達的設計作品《黃河》就是以大自然中的黃河為靈感來源進行創作的,這才有了這場名為黃河的視覺盛宴。他坦言是黃河洶涌澎湃的氣勢給了他深刻的藝術感受。在設計上他運用了冰川,河流,山景,民間器皿,古代物件等文化元素,將其適當的融入大自然,體驗大自然的風情,儲備大自然傳遞的信息。自然是服裝設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靈感搖籃和創作源泉。我們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只要我們熱愛大自然,細心觀察和體悟大自然,大自然便會賦予我們神奇的創作靈感。
我國素有“衣冠王國”美譽。我國的服飾在歷經了不同朝代的更迭和傳承后,形成了特有的服裝形制和豐富的文化內涵,56個民族的服飾之花也因各民族間的地域,文化等差異,都以其獨特的身姿競相綻放。這些中國傳統民族服飾都是服裝是設計師靈感來源的寶藏。古老,悠遠,神秘,永恒的東方文化一直以其濃烈的異域風情和深刻的內涵令西方人士癡迷,這種來自東方的靈感也常被融進大師們的服裝設計中,如中國式的織錦刺繡、云肩、立領,盤扣、和漢字,扎染、蠟染的傳統圖案,中國風的色彩和花卉,中國結等都多次在國內外著名服裝設計的作品中出現,如國際服裝設計大師Valentino也用金色織錦面料來制作拖地魚尾吊帶晚裝,金色的面料上,盤旋向上的褐色與淡紫色刺繡花朵極其生動,很有中國風情,設計師還特別在吊帶的底部加上了同是花朵的扣飾,與面料上的刺繡花朵相映成趣,非常漂亮。擅長于營造女性性感曲線的我國著名的服裝設計師梁子、一慧、張肇達、吳海燕等,中國傳統民族服飾的魅影也都多次出現在他們的作品里。
藝術根據表現材料和手段,分為許多不同的門類,如:繪畫、建筑、雕塑、電影、音樂、舞蹈等,各類藝術在其自身的發展過程中都積累了大量的經驗,都塑造了許多使人賞心悅目的藝術形式,而這些各自不同的創作經驗和千姿百態的藝術形式又都有著共同的藝術創作規律。因此服裝設計作為一門藝術表現形式也因該向姊妹藝術多學習來汲取營養,同時姊妹藝術也為服裝設計的靈感插上翅膀,使設計創作能穿越時空,自由表達。來自繪畫靈感的服飾設計伴隨著服飾的發展時至今日,多元的現代繪畫形式———“野獸派”、“立體派”“非洲黑人雕塑”、“超現實主義派”、“抽象派”等它們的技法、色彩、圖案、造型都給服裝設計以深刻的影響。20世紀90年代,范思哲也曾以瑪麗蓮夢露頭像圖案作為表達他對服飾藝術的理解。京劇是中國的國粹,京劇臉譜也常讓外國人目眩神迷。Valentino在2010年秋冬直接將京劇臉譜變成了隨身配飾,典型的京劇臉譜搖身一變成為了胸前的扣飾。最特別的是,這種扣飾其實可以別在衣服上,掛在包上,或者插在盤起的頭發上,很有特色。在RobertoCavalli2010年的秋冬時裝秀上,模特身著一襲宛若中國青花瓷圖案晚裝的出現,最直觀完整地表達出設計師對于中國元素的尊敬。
服裝自產生以來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除了追求美以外還與社會的政治潮流、經濟、軍事、藝術、宗教、歷史、文學、科技、文藝思潮等諸多學科和社會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這些也為服裝設計開啟靈感另一扇大門。進入90年代以來,國內外的一些著名服裝設計師在設計作品中多次把對未來科技的幻想,作為設計主題予以表達。曾在漢帛杯的服裝設計大賽中,一舉奪魁的作品就是一組以藏傳佛教為靈感來源的作品。
車爾尼雪夫斯基曾說過:靈感是一個不喜歡拜訪懶漢的客人。可見靈感不是憑空降臨的。在受訪的中外服裝設計師中沒有一個是象有些人想象的那樣,在午后慵懶的陽光下他們休閑地喝著咖啡……。恰恰相反的是,他們每天幾乎都是在不斷的工作和學習中度過,真正屬于他們個人的休閑時間很少。他們認為只有在不斷的工作和學習中才能不斷突破自己,完善自己的設計,才能為今后的設計積累更加豐富的經驗并獲得更多的靈感。就像列賓說的:靈感,是由于頑強的勞動而獲得的獎賞。
縱觀中外的服裝設計大師,我們不難發現他們除了勤奮以外,他們對生活和藝術的熱愛是癡狂的。這不但表現在他們的作品中,在他們平時的生活中也是如此。一個好的設計師,不僅是設計服裝,更是在設計一種生活方式。
服裝是追求美和展現美的藝術,設計師首要的就是要拓展自己的視野,提高自己對于“美”的見解力,這樣創作靈感的來源才能站在一個比較高的高度和起點。我們不但要注重學習鑒賞國內服裝設計師的設計作品,更要注重學習來自國外服裝設計的設計理念和設計作品,不斷被拓展視野,提高“美”的見解力,只有從國際服裝發展角度出發,站在國際化的高度去看待、思考和審視服裝設計作品,才能獲得新起點的靈感。
靈感有時是稍縱即逝的,它經常很喜歡和我們捉迷藏,躲在某些事物的背后,若隱若現地出現在我們的腦海里,它有時象天空的閃電,一閃而過。所以我們要養成良好的習慣,隨身攜帶紙、筆等通過文字或者圖像等形式來記錄靈感的來源和過程,有效地抓住靈感,抓住服裝設計靈感的這條生命線。
服裝設計是一項創造性的工作,它需要設計師有很強的創造能力,而這種創造力正是服裝設計靈感的體現,可以說靈感是服裝設計的靈魂。我們只有站在國際服裝發展的高度,不斷學習,抓住屬于服裝設計靈感的生命線,我們的服裝設計作品就一定能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在國際舞臺上更加絢麗長久地綻放。
【參考文獻】
[1]張丹.析借鑒姊妹藝術的創意服裝設計[J].絲綢,2008,(9).
[2]劉元風,胡月.服裝藝術設計[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6.
[3]馮燕.服裝設計所需的創造性思維[J].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1).
[4]張星.服裝流行與設計[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0.
(作者單位:馬麗,桂林理工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