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貼設計一直是緊跟時代步伐的一種藝術形式,風格流派眾多,是一種介于藝術與設計之間的介質和載體。因此在海報教學當中除了需要對其構圖方法的教學外,更為重要的是教導學生如何在自己的設計中巧妙地植入信息。
目前很多招貼設計的教學一直以探討設計方法為主,探討畫面的構圖細節,探討文字的設計以及排列方式等等,是以細節教育為主要的教學方法。以培養學生具備一定的圖形表達能力的基礎的教學方法。但是對于海報設計“信息教學”的探討和圖形與信息間關系的整體學習和研究尚還欠缺。招貼設計的“案例式”教學方法重在利用案例來對招貼設計需要表達信息進行處理,處理的方法分為:“分析信息,處理信息,簡化信息,表達信息”的方法,重在激發學生創意,并結合創意利用圖形這一載體精確的將信息表達出來。
在《朱子語類》中朱熹說過:“以心驗之,以身體之,逐一理會過,方堅實。”體驗和體會是“案例式”教學的核心。將學生與教師放置在同一個起跑線,都從對一個未知課題開始,降低了學生對于學習的抵觸情緒,并能主動地參與到案例中來,同時在作品產生并發布的過程中不斷地實現自我和超越自我,是主動學習的一個基礎。
在“案例式”教學中選擇一個好地案例是教學中的重點,課題選擇上盡量選擇學生們感興趣的案例項目,提高學生的參與的興趣度。挖掘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的聯系,學生從自己熟悉的環境和生活入手。
除了興趣選擇以外還需要有明確的信息指向,如《反對皮草國際競賽》這樣的課題在信息的指向內容上非常的明確,涵蓋的內容簡單明了,避免學生對過多信息處理上產生迷茫,不知道從哪里下手。該案例內容有兩點:皮草、反對,有明確的態度信息,就是要反對和勸導人們去抵制使用和穿著皮草。同時也是在學生中進行了一次很好的環保教育。
課題的選擇要從淺入深,具備一定的可擴展內容,要有一定的深度。還是以《反對皮草國際競賽》為例,“皮草”并不僅僅是一個單面的內容,實際它涵蓋了動物保護,商品流通,奢侈品的使用等等的社會問題。學生在了解皮草信息的同時也了解了相應的經濟,環保的知識,有助于學生知識面的擴展。
具備了好的“案例”以后就需要對相應的內容進行信息的分析,在課上讓學生對該“案例”自己搜集資料,整理出論文和文案,讓學生主動地深入挖掘其文化背景。以《大學生運動會的海報案例》為例:讓學生自己動手搜集每屆大學生運動會的海報資料和歷史背景,不僅僅學到了設計的知識還讓學生的知識面增強了。
在整理和分析的過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幾個內容:
第一,分組合作:開始嘗試個人與團隊思維的創作方式,在不同的合作中學會團隊的協作精神。
第二,每組同學的搜集方向需要不同,以《反對皮草國際競賽》為例:每組的搜集內容需要有方向的不同,需要每個小組確定自己的方向。有的小組搜集皮草制作衣服的內容以及過程;有的同學以消費群為主要信息的搜集方向,購買皮草的消費人群的心理以及過程;有的同學則調查皮草的歷史形成的過程等等。不同的方向調查不僅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也讓學生的設計角度和廣度一下子打開。
“案例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也是一種增強學生主動學習的互動式教學,不僅僅是老師單一的灌輸式的講授,而是學生可以自己參與進來選擇自己有興趣并能主動與老師交流的新的教學模式。
學生搜集和整理好信息,與老師、學生共同分享信息的一個過程,學生拿來信息需要進行整理,選擇自己所認為的重要點,并能夠自己在講臺上講解給老師和各位同學選擇這些重點的原因。
學生講解完信息后可以跟同學們討論在眾多的信息中選擇一至兩個更為適合自己設計的方向,老師也可以在旁進行信息的分析和指導,并指導學生在選擇的方向中如何融入招貼設計的理論知識點。
學生們將眾多的信息搜集和處理過程都是一個加法的過程。招貼設計需要簡練,清晰并迅速的表達信息,所以在信息的簡化和處理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由于是“案例式教學”所以每一個案例都具備自己的獨特性,對于老師和學生都是一個挑戰,所以是需要一些方法來進行簡化。
第一,質疑簡化法。當學生門搜集并整理后的信息是否存在問題,這種質疑的形式,可以在學生的小組內進行,也可以全班同學對某個小組的方向進行質疑。最后是老師的質疑,我們將質疑較多的方向去掉,選擇一個質疑較少的方向進行最后的設計。
第二,推理簡化法。通過運用理性的推理方法,將所有的信息簡化成詞語,做成詞語的排列圖形,然后在詞語中選則重要的信息,運用理性的推理去掉繁復的信息,留下簡單并能夠準卻表達的信息。
通過之前信息的整理以及簡化,學生們已經有了明確的設計方向,接下來就是需要將這些方向的內容用準確的方式表達出來。當然案例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主動性,但是學生的學習壓力增大,沒有固定的教材學生會有些不適應。所以在表達信息上需要下更多的精力,該階段主要先通過著名設計師的表達方式的分析與講解,讓學生了解信息的表達的基本方式和方法。模仿大師的表達方式只是個基礎,逐漸轉換成具有自己表達形式的設計作品才是重點。在這個階段制作好的設計作品有一個傳遞閱讀的過程,將每個作品交換給班里不同的組去閱讀,并寫下表達的信息,當閱讀者與設計者的內容一致表示該作品的信息傳達精準。
通過對招貼設計課程“案例教學”的新模式不斷地進行探討和摸索,希望能打破傳統的招貼設計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與老師是一個平等的位置,共同參與并共同去探討、研究同樣一個選題。在課程中學生是主導,他們有更多的選擇權,在課程里師生試圖在觀念,觀點,相互交流、溝通,讓老師和學生共同協作來完成案例的設計。結合教師與學生的智慧的這種加法的方式,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將招貼設計教學的重點從設計構圖等細節教學調整到信息教學中來,讓傳達的過程,與設計的過程完整的融合,讓設計方法更廣泛,傳達信息更精準。
【參考文獻】
[1]馬浚誠.品牌設計與解決方法[M].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08.
[2]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M].北京: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3]湯義勇.招貼設計[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
[4]朱國勤.現代招貼藝術史[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
[5]林家陽.金特·凱澤[M].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社,2003.
[6](宋)黎靖德.朱子語類[M].北京:中華書局,1986.
[7]王科本.繪畫性在招貼設計教學中的運用[J].時代文學(下半月),2008,(4).
(作者單位:郭娟,廈門大學嘉庚學院藝術設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