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芳
摘要: 中日邦交正常化后,為了增進中日友誼和實現中小學外語課程多樣化,國家有選擇地開展了中學日語教育,但英語學習的大形勢下,日語教育在規模、實力、投入和支持力上不能與英語同日而語,中學的日語教育正在面臨學生減少、高考受限、總體水平下降等問題;受高考制度的影響,中學日語教育演變成為單純的應試教育,違背為了加強中日友好和培養“知日家”的初衷。作者通過訪問、查閱文獻和問卷,對目前上海及周邊地區的中學日語學生情況開展了調查,發現了日語考生面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方法。
關鍵詞: 中學日語教育日語高考考生現狀前景分析
現行高考制度規定,學生的外語應試科目可以在英語、日語、俄語等中選擇其一,但目前全國90%以上的考生高考外語應試科目選擇英語,在上海這個比例更高,選擇日語作為外語應試科目的考生在上海只有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中學、甘泉外國語中學等為數不多的公辦中學和極少數的民辦中學。小語種考生,選擇日語應試有一定的優勢,但也存在不少問題。
一、高考日語考生的優勢
無論新課程標準對教育教學的目標如何設定,對學生和家長來說,中學階段的學習主要是為了考入理想的大學,社會衡量一所中學的教學水平也往往看其高考的升學率。近幾年來,日語高考平均分遠高于英語平均分,在升學方面占據一定的優勢。
歷年高考上海市英語、日語平均分
歷年日語高考平均成績比英語要高出20-25分,原因如下。
高考試卷有兩種形式:一種為全國統一試卷,一種為各地的自主命題試卷。目前很多經濟發達地區采取了自主命題的形式,受城市國際化進程的影響,社會、學校和家庭對英語教育的重視由來已久,中學生整體英語水平也逐年提高,所以一些發達地區的自主命題高考英語試卷考查程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難度較大。
與此相對,高考小語種只有全國卷,日語考生其他科目參加自主命題的考試,日語科目則參加全國卷的考試,日語試題需均衡考慮國內不同地區的教學差異,以全國平均水平出題。這樣一來,日語的全國卷和英語的地區卷就有了一個難度上的差別。
英語上海卷與日語全國卷題型比較
二、高考日語考生的劣勢
中學階段選擇日語作為第一外語的學生,會受四方面的限制。
(一)升學受限
在中學把日語作為第一外語的學生在初中、高中畢業時,外語只能選擇日語卷,而很多高中和大學對日語考生有招生限制,上海的絕大多數的高中和半數以上的大學不招收日語考生。
(二)自主招生受限
目前很多大學在高考前自主招生,通過高校自主招生的學生在高考中可以獲得加分或者被提前錄取,但是自主招生考試的外語語種只有英語,在實際操作上就淘汰了日語考生。
(三)就業受限
在現在社會,高中畢業生是無法實現就業的,學習日語的中學生不可能在高中畢業時進入公司、企業等。即使他們考進了大學,畢業后由于缺乏英語會話能力,也會在就業中處處碰壁。
(四)留學范圍縮小
部分日語學生初中或高中畢業后直接出國留學,但由于不懂英語,只能去日本留學。英語學生可以去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使用英語的國家,也可以通過先進語言學校再考大學的方式去日本等非英語國家留學,選擇面非常大,相對于此,日語學生留學可謂“華山一條路”。
三、高考日語考生的前景
(一)中學日語教育與高等日語教育的合作
中學日語教育要保持并發展下去,畢業生的出路問題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中學的日語學生有很好的發展前途,才能使日語教育突破發展的瓶頸,得到社會的認可。在這方面,加強與各層次高校的合作尤為重要。
1.建立優秀畢業生保送一流大學的合作。
學習日語的中學生中不乏品德優良、成績優異、有相當工作能力的佼佼者,中學應爭取與一流大學達成日語保送生的合作協議,使優秀的日語學生直接進入一流大學的日語系深造。
上外附中每年的高三日語畢業生中有40-50%可以直接升入上海外國語大學日語系學習,甘泉中學2008年至2010年共有7位高三日語學生通過提前考試進入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日語同聲傳譯系學習,這些對學習日語的學生來說是很好的機會。
中學日語教育要發展和擴大,學生的出路是一個重要因素,在目前限招問題無法簡單解決的情況下,開展日語教學的中學需要積極尋求與大學的合作,擴大通過保送直升進入高等院校的學生人數,擴大日語學生的專業選擇面,使更多中學優秀的畢業生憑借日語特色優勢在高考前以預錄取的方式進入大學,這樣中學第一外語日語才能有更大的發展機會。
2.加強與大專和職高的合作,培養懂得日語和技術的灰領人才。
對于中學階段成績一般的日語學生,在高考中如果不能達到第一批本科類大學的投檔分數線,只能在為數不多的第二批本科類大學和十幾所大專職高中選擇日語系。這些學生升學前景的黯淡使中學日語教育的發展陷入困境。
開展日語教育的中學應加強與大專和職高的合作,使之開放技術類專業招收日語學生,甚至可以通過自主招生提前錄取日語學生。社會需要復合型的人才,尤其是有一定技術水平和語言能力的灰領人才缺口很大,上海的很多日企需要懂日語的一線技術人員,有的企業不惜花錢請專職日語教師對員工進行日語培訓。在中學期間打下扎實的日語基礎、有相當日語語言溝通能力的學生如果能夠通過這種合作模式,在大專和職高學習兩到三年的專業技術,不僅解決了中學日語學生的出路問題,而且解決了缺少復合型灰領人才的問題。
(二)中學日語教育與海外教育機構的合作
1.完善保送留學生制度。
目前,有一部分學習日語的中學生在初中階段就有計劃去日本留學,很多有經濟實力的家庭,在孩子高考后不能進入理想大學的情況下也會選擇出國留學。中學日語教育要加強與日本高等教育機構的合作,建立日本留學的免試制度。高中畢業生通過校長推薦和日本大學的來滬面試,合格即可辦理入學手續,省去了學生參加日本留學考試的繁瑣和奔波,也省去了通過留學中介出國的高昂費用。面試合格的學生可以直接進入大學本科一年級就讀,不需要在語言學校進修日語。這樣的合作對學習日語的中學生來說是一條很好的出路。
不過,保送留學生制度還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現在能夠免試入學的日本大學只屬于日本國內二、三流的大學,且能報考的專業較少,一般只有國際交流、國際關系等專業招收免試留學生。積極與一流大學實現合作、擴大大學招生專業是中學日語往更高更深發展的一條途徑。
2.建立高中階段赴日研修制度。
學習日語的學生,在高中階段能夠有日本研修經歷,不僅可以促進其日語學習,而且在今后的大學自主招生考試和高考中都會占有一定的優勢。建立和完善高中生赴日研究制度是中學日語教育發展的一條出路。現在高中生的赴日研修一般分為三種情況:一是為期一年的長期研修(AFS項目①),高中生暫停國內的學籍,在日本學習生活一年,回國后繼續學業;二是為期三周到兩個月不等的短期研修;三是為期一到兩周的訪問研修。后兩者時間較短,學生無需暫停學籍。
單純通過高考研究中學的日語學習,我們能夠找到很多學習、升學和就業上的問題,并能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的辦法,但是筆者在最后,希望通過此文提醒社會關注中學日語學生的學習目的。筆者在181名把日語作為第一外語的中學生中,開展了一項關于日本感知度的問卷調查,內容涉及日本社會常識及青少年文化,受訪者中初中生128人,高中生53人。
問卷得出下表:
令人驚訝的是,有近40%的學生不知道前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和東京最繁華地段銀座,近80%的學生不了解日本最大的廣播電視機構NHK,只有15%的學生知道日本最傳統的節慶活動“祇園祭”。而日本現在最當紅的偶像派明星“龜梨和也”,表示非常熟悉的也只有41%。“非常熟悉”比例最高的是日本人氣動漫“龍貓”。86%的中學生對日本動漫及游戲非常感興趣,很多學生甚至表示“來中學學習日語的目的是能看懂日本的動畫片”。在生活實踐方面,學生對去日本旅游、留學感興趣,有一定的“哈日”傾向。
一直以來,中學的日語教育很重視語言知識,詞匯、語法、句型等都成為教學的重點,也有老師在教學中介紹日本文化、風俗習慣等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學校和教師都忽視了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如何讓學生正確認識日本?雖然語言知識有助于交流、文化背景有助于了解,但只著眼于表象文化的介紹,容易讓學生對日本的認識產生兩種偏差:要么盲目崇日,要么簡單反日。
中學階段是一個人形成社會意識、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關鍵時期,如果在中學開展了日語教育,僅僅進行語言知識的傳授和簡單的日本文化介紹是遠遠不夠的。鑒于中日之間的復雜關系,日語教師一定要有一種歷史使命感和對跨國文化理解的高度素質,在日語教學過程中,結合日語知識和日本文化,將中日之間源遠流長的相互交流、中日之間的友好歷史和摩擦背景等客觀地教給學生,讓中學生在日語學習過程中全面了解日本社會,體會日本文化的內涵,知道中日文化的淵源,做到理性“知日”,而非盲目“崇日”;教會學生懂得以史為鑒,懂得相互理解,懂得學習日本的長處,也懂得傳播中國的文化,通過這樣的學習,為國家培養熱愛祖國而又熟知日本社會的“知日家”后備軍。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日語教學大綱(試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日語教學大綱(試驗修訂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日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全日制義務教育日語課程標準(實驗稿)解讀[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日語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7]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日語1[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8]上海市教育考試院.2008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專業目錄[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9]上海市教育考試院.2005—2007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專業錄取人數及考分[M].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
[10]唐磊.試論基礎教育日語課程改革[M].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