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誠 桂玲
摘要: 作者結合競賽的實際情況,以及組織競賽和競賽培訓的實際工作經歷,討論競賽對獨立學院電子信息類學科教學改革的影響,重點對電子競賽對電子信息類教學內容整合、實踐教學等學科建設方面提出建議。
關鍵詞: 獨立學院電子信息類專業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學科教學改革
兩年一次的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以下簡稱“競賽”)是教育部倡導的四大學科競賽之一,它對全國普通高校電子信息類專業教育教學改革,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改革都起到積極地促進作用,是高校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的一件盛事,并已成為頗具吸引力的全國性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的良好平臺,不僅為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設計能力與優秀人才的脫穎而出創造了條件,而且為相應課程體系的改革起到了積極引導和推進作用,是引導教育教學改革的著力點[1]。
筆者結合競賽的實際情況,以及自己組織競賽和競賽培訓的實際工作經歷,討論競賽的成就和競賽對獨立學院電子信息類學科教學改革的影響。
一、獨立學院學科建設的現狀及其存在問題
獨立學院是我國高等教育在大眾化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種新的辦學模式,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已經成為當今我國高等教育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部分,但獨立學院在學科建設中凸顯出一些突出問題。
1.專業設置與學科建設不獨立。
獨立學院是一種立足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教育機構。但由于獨立學院辦學基本于依賴母體學校,因此在專業設置與學科建設上很難突破其母體學校的設置目錄,依舊沿用母體學校現有專業的培養方案、教材及教學大綱,讓獨立學院的學科建設束手束腳。
2.師資隊伍沒有形成合力,青年老師比例偏高,實踐能力弱。
目前獨立學院的師資隊伍主要來源于三個渠道:一是母體學校師資,但母體學校的師資因編制的限制,且工作量飽和,加之他們對獨立學院學生的特點研究不夠,無法落實因材施教,難以實現獨立學院人才培養目標。二是外聘高校離退休教師,這部分師資絕大部分為短聘,上完課就走。三是自聘師資,青年教師比例高。這些青年老師大都是從高校走向高校,缺乏教學技能和方法,駕馭課堂教學能力弱,工程實踐能力差。
3.教學條件限制,實踐教學處境尷尬。
當前大部分獨立學院過于依賴母體學校,投入到實驗室、實訓基地的建設資金相對有限或嚴重不足,因此實踐基地的開設前期顯得有些盲目,中期管理“萎靡”,后期無疾而終,沒有真正發揮作用;另外,獨立學院具有較強實踐教學經驗的教師數量相對不足,在如何提高獨立學院學生實踐動手能力上,處于一種力不從心的尷尬困境。
4.學科領軍人物匱乏,科研能力弱,不利于學科建設。
盡管近年來各獨立學院補充的青年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高層次人才逐年增加,但數量仍不足,教師中缺乏知名教授,學科帶頭人大多為母體學校的老師兼任且高水平的學科帶頭人偏少。其影響就是專業力量薄弱,創新教育與創新研究能力不強,科研和教研成果就不會多,就不會形成合理的學科梯隊,從而制約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的發展,阻礙辦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參賽對獨立學院電子信息類學科建設的促進作用
1.擴大獨立學院的自主辦學權,努力提高辦學質量,形成辦學特色。
對于獨立學院的獨立辦學之路,我國教育部門應該為其創造條件。首先,給獨立學院平等的競爭空間;其次,賦予他們自主辦學權,包括自主招生、自主設置學科、自主設置專業、自主開設課程的權利,不然,獨立學院只能按母體學校的行政指令招生、培養、管理學生,毫無特色可言,學校拿什么來吸引學生呢?
2.電子設計競賽引導了理論教學的建設,促進了課程體系的整合。
電子設計競賽是以電子技術(包括模擬低頻、高頻和數字電路)應用設計為主要內容,并結合模/數混合電路、單片機、可編程邏輯器、EDA軟件工具和PC機平臺等。歷屆競賽題都是側重基礎、緊扣教材。因此,首先要厚基礎,抓好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分析、設計電路系統的能力。針對目前高校重數字輕模擬、重具體電路輕系統設計等問題,要敢于打破傳統的課程結構和僵硬的管理模式,重構理論和技術并舉的課程體系[2],在保證基本理論不減少的前提下,對單片機系統應用、傳感器應用、微機原理、鎖相與頻率合成、無線電發送接收、網絡資料檢索與利用等多個知識點進行了教學改革之后,再將電子信息技術當前的熱點所需要的理論——ARM嵌入式微處理器、ARM嵌入式系統程序設計、數字系統設計等課程及時納入教學計劃,并開設實驗。其次,針對在培訓過程中發現的學生知識面窄,技術或器件落后等問題,在教學內容上應結合當今技術發展,不斷引入新技術、新器件情況介紹,使學生開闊視野。
3.電子設計競賽推動了實踐教學的建設。
長期以來,我國高等學校工科教育的弊端之一是重理論、輕動手,這阻礙了大學生獨立動手能力的培養,扼殺了學生實踐創新的積極性。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對電子類的骨干課程的實踐教學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3]。
(1)提高實驗、實踐在課程教學中的比重。壓縮“模電”、“數電”、“微機原理”和“單片機原理”等課程的課堂教學學時,增加實驗學時。二者在學時分配上的比例從以前的4∶1左右提高到目前的5∶2左右。
(2)革新實踐教學理念。應大力鼓勵教師同時承擔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以教學效果為導向,打破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的界限,加強理論教師和實驗教師的教學交流。理論課教師通過實驗課程指導,能深刻地體會到實驗教學,尤其是設計型實驗教學,對教師在理論、設計、調試和操作上的高要求,從而促進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的緊密聯系,提升教師自身教學和工程實踐能力。教學理念的革新不僅能確立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的互相依賴關系,而且能重構對實踐教學重要的認識,使實驗教學不再隸屬于理論教學。
(3)改革實踐教學內容,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實驗教學內容的改革是實驗教學改革的突破口。傳統的實驗教學忽視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發揮,不利于技能性人才的培養。為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和知識綜合應用能力,在實驗教學的內容上要建立起以驗證型實驗為基礎、設計型實驗為主體、綜合型實驗為提升的多層次的實驗體系。同時,還要重視課程設計。課程設計是對學生對某一專業方向課程掌握情況最為行之有效的檢測方法,其高質量的開展既有利于學生綜合運用其所學知識發揮主觀能動性,又有利于在實踐過程中啟發創造性思維,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4.引入高層次人才,加大青年教師指導電子競賽的支持力度。
學科領軍人物是學科實力的象征,是學科健康發展的有力保障。因此要加大知名教授等高層次人才引入的力度,有利于自主培養學科帶頭人,帶動本學科的科研和教研立項,形成合理的學科梯隊,促進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的發展,提升辦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同時,獨立學院應加大對青年教師指導電子競賽的“幫帶”活動支持力度。青年教師因為專業水平和工程實踐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在進入校門的頭幾年往往不敢參與指導電子競賽。而電子競賽的題目往往有很強的實踐性,很多都是實際工程中經常面對的問題。指導電子競賽一方面可以促使老師們發現和反思以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實現教學相長。另一方面也可以鍛煉和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促進科研工作的開展。因此,形成職稱結構和學緣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有利于學術創新和學科建設。
四、結語
近年來各類大學生電子競賽如火如荼地開展,對傳統高校電子信息類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的確立、教學改革和學生培養工作帶來的沖擊是巨大的。那么,獨立學院的電子信息類專業如何在“摘帽單飛”之時立于各專業之林?筆者借助于各類大學生電子競賽這一平臺,通過“以賽促改”、“以賽促建”,為獨立學院探索出一條確立自身的地位,提高辦學質量,形成自我辦學特色的新途徑。
參考文獻:
[1]王荊中.電子競賽與電子信息教學改革[J].管理教育,2008.10:56-157.
[2]趙孔新,劉剛.開展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促進電子信息類學科建設和課程體系深化改革[J].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十周年慶祝活動論文集.
[3]黃磊.全國大學生電子競賽對本科教學改革的啟發[J].中國電力教育,2011,(8):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