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曼 羅雷
摘要: “范式”作為一種理論體系,是一個科學發展階段的模式。文章分析了西方翻譯范式的演進過程,并結合國內近五年相關翻譯類核心期刊文章的定量分析,指出了中國翻譯學研究存在的一些問題和不足,探討了西方翻譯范式對中國翻譯學研究的借鑒意義,從而為中國的翻譯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即跨學科性和多元視角是翻譯學研究發展的必然趨勢。
關鍵詞: 范式翻譯研究跨學科性
一、引言
范式(paradigm),作為理論術語,主要闡述每一個科學發展階段所呈現的特殊內在結構。從本質上講,范式是一種理論體系,是一個科學發展階段的模式。這樣,科學的發展就呈現為一系列范式的更迭。自美國哲學家史家托馬斯庫恩提出這一理論,各個領域研究者以此為研究綱領,展開了具體的范式研究。針對翻譯而言,范式研究是翻譯發展過程中的必經階段。西方翻譯研究的發展軌跡伴隨著范式的演進和變遷,從不同層面體現了研究視角及研究重心的轉換。相比之下,中國的翻譯學研究則缺乏一定的廣度和深度,因此,了解西方的翻譯研究范式的演進,并探求其在翻譯中的積極影響,對尋求中國翻譯學新的研究范式意義重大。
二、西方翻譯范式的演進
西方翻譯研究經歷了從最初的規范性研究轉為涉及歷史、文化等多種因素的描述性研究的過程,這也是翻譯范式的演進的過程。西方傳統翻譯研究的范式以語言分析和文本對照為主,局限于微觀的靜態語言轉換機制,認為翻譯活動只是一種純粹的語言文字的轉換操作。[1]后來的卡特福德、奈達、費道羅夫、穆南、威爾斯等將系統功能語法、轉換生成語法、語言結構、文本功能等引入翻譯研究,分析和制定翻譯活動中語言轉換的規律。[2]到了1972年,霍爾姆斯在《翻譯研究的名與實》中首次描述翻譯研究的學科內涵和研究領域,主張翻譯學應分為“純翻譯學”和“應用翻譯學”兩大分支,“純翻譯學”又可再分為“描述翻譯學”和“理論翻譯學”,這標志著翻譯學學科的確立。縱觀各個翻譯流派,每一種范式都體現了一種視角的轉換,也使得西方的翻譯理論研究有所突破,推動了翻譯研究的發展。
三、中國的翻譯學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筆者通過分析翻譯類三大核心期刊(2007-2011年)中學者們對翻譯范式的相關研究論文(30篇),并結合“范式”理論,發現以下問題。
首先,目前,國內學者對“學科范式”這一概念有兩種認識,一種是對其概念沒有明確界定,作為約定俗稱的概念在用。一種是對其做了界定,但不十分清晰和明確,基本是借用范式理論的相關要素。然而,對于翻譯的學科范式來說,學者們并沒有給出明確的界定。
其次,雖然國內學者的翻譯研究深度不斷加強。其中傅永林和呂俊等研究者對有關翻譯研究范式的論述具有較高的代表性,如呂俊從語文學、結構主義語言學、解構主義和建構主義等多方面詮釋翻譯理論研究的發展和變化,但通過統計,在三大核心期刊近5年針對學科理論的研究論文中,西方理論引介性占18.3%,針對理論的評述性和繼承性研究占31.3%,這說明對翻譯學科的發展來說,理論的系統性研究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和深化。
四、對我國翻譯學研究的啟示
針對中國翻譯研究的現狀,有必要進一步明確“翻譯的學科范式”,并不斷開拓翻譯研究的視野,這將對翻譯研究的發展發揮重要的作用。結合“范式”理論及西方范式演進,對今后的翻譯研究和學科發展得出以下啟示。
1.確定翻譯學科的學科性質——跨學科
翻譯學本質上具有跨學科性。翻譯理論基礎建立在包括比較文學、計算機科學、歷史學、語言學、文字學、哲學、符號學、傳播學、心理學,以及認知科學等諸多學科基礎上。它是一門歸屬于人文學分支的整合性學科。翻譯學科的上述本質特征表明:目前翻譯研究處于一種分裂狀態,缺乏整體性。在這種背景下,翻譯理論的范式研究能為翻譯發展提供新視角和概念框架,即在整體思維的框架下,主動整合翻譯學的跨學科研究。
翻譯學中涉及的多學科是跨越不同學科群的多學科。簡單來說,研究中不僅僅涉及傳統的單一學科,至少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學科。首先,這些學科之間的關系如何?翻譯是一門多學科的學科?還是跨學科的學科?一般而言,跨學科研究指的是將兩個(有時更多)學科的知識結合起來產生綜合體,更加適合某些問題的解決。多學科研究的對象是不同學科之間的適當關系及其與更大的知識范圍的關系。[3]跨學科研究是回答、解決或提出某個問題的過程,該問題涉及面和復雜度都超過某個單一學科或行業所能處理的范圍,其借鑒各個學科的視角,并通過構筑一個更加綜合的視角整合各學科視角下的識見。[4]
一個翻譯作品或過程最起碼可以分為“作者一源語”、“譯者一過程”和“讀者一目的語”三個階段六個方面。本質上,翻譯研究的復雜性體現在“文本及語言系統→圍繞文本發生的社會關系→譯者的思維過程”,即客觀世界、社會世界和心理世界三個維度。[5]在翻譯學的發展過程中,各個學科之間越往深處研究就越沒有明確的界限。
顯而易見,跨學科范式下的翻譯研究和發展的趨勢是各個學科的融合,這可以促進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和交叉,最終使翻譯學科演進和日益成熟。
2.翻譯研究是跨學科范式下的多元視角研究和轉向
“轉向”研究是目前翻譯研究中的一個焦點。從詞義來看,“轉向”即改變方向,也就是翻譯研究領域中出現了新的研究視角,人們從不同的角度、從更寬泛的領域來看待翻譯現象。轉向不同于范式轉換,正如許鈞所言:“每一種理論流派都認識到翻譯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片面性,揭示的只是翻譯活動的一個方面,難以深刻地反映翻譯活動的全貌。”[6]
以國內期刊的文章為例,2006年霍恩比《翻譯研究的轉向——新范式還是新視角?》一書在國外剛出版不久,國內一些重要外語類刊物在2007-2008年間就刊登了6篇評介這本書的文章。此外,本研究發現,“轉向”在三大期刊研究論文(2007-2011年)中出現的頻次為13次,如“追尋翻譯研究的發展軌跡——《翻譯研究轉向:新的范式或觀念變革?》評介”和“《翻譯研究中的轉向面面觀》述介”等。由此可見,翻譯研究的路向和未來譯學的走勢是學者們所關注的焦點。
五、結語
翻譯學已經成了社會科學或人文學科門類中一個成熟的學科嗎?跨學科研究范式雖為譯學研究提供了發展框架和意向,但是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及融合會為翻譯研究和學科的演進帶來一定的問題。正如JulieKlein(1990)所言,每一個學術領域都有因從別的學科借鑒所產生的方法論和認識論方面的問題。各個學科如何更好地融合,是今后翻譯學科及相關學科共同努力和合作的方向。對于任何一個學科來說,跨學科范式都是科學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學科交叉點往往就是科學新的生長點、新的科學前沿,這里最有可能產生重大的科學突破。[7]
參考文獻:
[1]李紅滿.論當代西方翻譯研究范式的轉變[J].外語與翻譯,2002(2).
[2]廖七一.研究范式與中國譯學[J].中國翻譯,2001(5).
[3]孫藝風.翻譯學的何去何從[J].中國翻譯,2010(2).
[4]黎芳.關聯理論在翻譯中的跨學科移植芻議[J].湖南社會科學,2012(1).
[5]袁輝,徐劍.翻譯學的三個維度[J].上海翻譯,2011(3).
[6]許鈞.翻譯論[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7]路甬祥.學科交叉與交叉科學的意義[J].中國科學院院刊,2005(1):58-60.
基金項目: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的研究成果,題為“翻譯理論的整合范式研究”,編號為:2-9-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