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普
摘要: 新課標要求在數學教學活動中要關注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努力把情感態度目標有機地融合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因此,情感教育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本文不僅分析了情感教育的必要性,而且從以情動人,建起師生溝通的“心橋”;精心設計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學以致用的氛圍,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引導學生感悟數學之美,讓學生在美的熏陶中培育情感等方面闡述了如何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實施情感教育,從而真正實現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 新課程初中數學教學情感教育有效性
當今社會提倡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其中的“心”就是指學生的心理或心靈,情感則是心理和心靈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程標準也明確提出了在數學教學活動中要進行情感教育,促使學生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所謂情感教育是指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以積極的情感去感染學生,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大膽感受、探索,從中取得成功,體驗成功,從而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和明確的學習目的。
一、實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作為教學活動主體的初中學生,其情感態度和內容有著一定的豐富性和培塑性。這階段的學生,在心理學上稱為少年期,是從童年期向青年期過渡的時期,這個時期的學生處在半幼稚、半成熟或半兒童、半成人的狀態,充滿著獨立性和依賴性,成熟性和幼稚性。行為易受感情支配,不滿足于簡單的說教和現成的結論,容易固執和偏激,易受到外界不良思想理念的感染,形成與社會相悖的情感思想。特別是當前農村中學的大批“留守學生”,他們缺乏父母的關愛和正常的心理溝通,意志脆弱,自卑、自控能力差、貪玩、我行我素。加上新的“讀書無用論”在農村廣為流傳,學生的厭學心理比較強烈,不僅是學習成績差的同學不愿學習,就連成績好的同學也有這種傾向。這些都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心理健康。情感是師生交流的紐帶,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根基,也是學生奮發向上的動力。所以要進行素質教育一定要有情感教育。我們只有很好地完成了情感教育,了解并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才能提高他們學習的責任感,讓他們自覺地產生積極、勤奮的學習行為,刻苦鉆研、持之以恒的學習態度,最終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結合自身多年教學活動中的做法,談談培養學生思想情感的方法和措施,以求拋磚引玉。
二、實施情感教育的方法與策略
1.以情動人,建起師生溝通的“心橋”。
心理學研究表明:“不僅人的一切活動都伴隨著情感體驗,而且情感體驗對人的活動也有一定的支配作用。當人的心理處于興奮時,其記憶特別好,理解能力特別強,學習效率特別高。”所以,我在數學教學中注重激發和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
首先,教師要對自己的工作飽含熱情。一方面,要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富有情感的人。第斯多惠說:“誰要是自己還沒有發展和培養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發展和培養好別人的情感?!北R梭也指出:“在敢于擔當培養一個人的任務之前,自己就必須是一個值得推崇的模范?!苯處熑羧狈α己玫那楦行摒B,就無法實現自身行為的感染性和教育性,更談不上使教學放射出藝術的光彩。有感染力的教師可以把他的要求轉化為學生的需求,可以用自己飽滿的激情、自信心、堅強的毅力、克服困難的樂觀情緒,去啟發和感染學生,達到激起學生學習動因之目的,使學生增強解決問題的勇氣和擺脫由挫折或失敗所造成的消極情緒,達到身教重于言教的效果。另一方面,新課標倡導的教學活動,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教師只是組織者、引路人。教育家第斯多惠認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一個組織者若沒有興奮的情緒,就不能激勵人;沒有生動性,就不能喚醒沉睡的人;沒有生氣勃勃的精神,就不能鼓舞人,這樣的教學就談不上有效。因此教師教學中應以激情、真情、熱情去撞擊學生心靈,掀動其情感的漣漪,令學生置身于充滿濃烈氣氛的情境中,從而受到情的感染,引起學生興奮,形成愉悅的課堂氣氛,產生高度的愉悅心情,改變學生的厭學情緒,使之輕松、愉快地學習。
其次,教師要對學生傾注愛心。我國近代教育學家夏丏尊先生曾說:“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句名言說得多么透徹:沒有情感,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說明情感和愛在教育中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教師只有真誠的關愛學生,面對學生時才會產生親切感,形成自身的愉快心境和良好的教學情感。這樣即使是你關注的一瞥,信任的一點頭,飽含深情的一個微笑,一個溫柔的撫摸,也都是你愛的感情流露,都能給學生帶來無比的興奮與激動,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在此基礎上的師生雙邊活動,學生才能更多地參與,更多地感受到被人欣賞、被人關愛的溫暖與幸福,激發他們刻苦、頑強學習的精神。“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你投給學生一份愛,學生就會回報給你一份情。一般說來,學生對某位教師感情越深,就越喜歡某位教師的課?!坝H其師,信其道”與成語“愛屋及烏”就是如此。實踐證明:教師成功的教學都遵循了一條原則:“未成曲調先有情?!币A得更多的學生喜歡你,并愛上你所教的學科,那么,你對學生就要有情感,滿腔愛心,無微不至。只有你真情投入,才能換來愛的回報,才能獲得學生對你的認可,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精心設計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標要求,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與個性培養,對于同一教學目標、教材內容,采用新穎獨特的教法,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使一些單調枯燥的教材內容,通過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使整個教學過程充滿快樂、愉快、和諧的情感與氣氛,充分照顧到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滿足學生的需要,既讓學生喜歡學、樂于學,又讓他們知道學習的目的和意義,自覺主動地發展數學能力,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確保人人皆有所獲,充分享受學習數學的樂趣。于是,在新課程改革實施中教師不再是消極地扮演教材執行者的角色,而是一個新課程的設計者;教師不應是一個只懂得教人如何運動的教練員,更應該是一個具備現代觀念和教育素養,知道如何進行課程建設及如何運用教學方法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專業人員。新課標的實施,改變了以往的那種師道尊嚴,新型的師生關系正在形成。這就需要數學老師不僅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文化修養,而且要時刻思考:如何將所傳授知識與實際相結合,如何對題目進行巧妙的啟發與分析,如何讓學生進行大膽的討論與嘗試,如何將知識應用于生活中。有了這些觀念意識,我們的課堂就會變得生動、活潑、靈活,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激發出來。教師要尊重、相信每一位學生,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尤其是學困生,要及時幫助學困生彌補數學知識上的缺陷,使他們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還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善于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贊語等來縮短師生心靈間的差距,培養學習的自信心。同時教師還應以精深淵博的知識,嫻熟的教學技巧博得學生的信任和喜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他們前進。
3.營造學以致用的氛圍,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大量經驗表明,相當一部分同學對數學學習產生厭倦心理、缺乏興趣的主要原因:一是他們認為數學在現實生活中沒有太多用處,二是缺乏數學學習的成功體驗。鑒于這些原因,在數學教學活動中,一方面,教師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環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讓數學知識融入解決生活現象的具體問題中,這樣讓學生感到學習充滿趣味,又容易接受,深切理解數學并不是那么的枯燥無味,那么的抽象,數學其實是鮮活而有生命的,認識到數學是非常實用的一門學科,從而讓學生在數學知識的學習與運用中,不斷體會到數學學科的價值,從而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情感。另一方面,教師要從實際出發,努力為學生創造成功的條件。如:可以經常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為每個學生提供開放性的空間,以形成其獨立的思考習慣,彰顯學生的個性;采用分層施教策略,分層設置問題,盡可能給各類學生獲得成功的機會;給優等生解決富有挑戰性的問題等,多給他們一些表現“個性”的空間,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享受成功的喜悅,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另外,教師要用賞識的眼光對待每一個孩子,用敏銳的觀察力去尋找、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用一顆通融的心對待學生的每一次失誤,用激勵性評價方法去評價學生的每一次學習活動,來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產生強烈追求成功的渴望和克服困難的意志,并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嚴謹的學習態度和不懈追求真理的進取精神。
4.引導學生感悟數學之美,讓學生在美的熏陶中培育情感。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能引發人的愉悅情感。數學中蘊含美的因素是深廣博大的。數的美,形的美,式的美,隨處可見。它的表現形式,不僅有對稱美,簡潔美、比例美、和諧美,甚至數學的本身也存在著題目美、解法美和結論美。如數學中眾多的軸對稱,中心對稱圖形,等量關系都賦予了平衡、協調的對稱美;五角星,黃金分割等都體現了比例美;廣泛的數學符號使用充分展示了數學語言的簡潔美。各種變化多端的奇妙圖形,賞心悅目;各種撲朔迷離的符形數謎,牽魂系夢;圖形試題的巧解妙算,啟人心扉,令人贊嘆。數學確實是個富有魅力的學科。它所蘊含的美、妙、奇、趣,是其他任何學科都不能相比的。數學的邏輯力量可以使任何金剛大漢為之折服,數學的深感趣味能使任何年齡的人們為之傾倒。數學以它美的形象,趣的魅力,吸引著古往今來千千萬萬癡迷的追求者。這也許正是歷史上許許多多的科學家、藝術家,同時也鐘情于數學的原因吧。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挖掘數學教材中的美育因子,使之恰如其分地滲透在教學之中,讓學生去感受,去體驗,去感悟,去創造,不斷培養他們的積極情感,從根本上變“苦學”為“樂學”,顯現數學的文化意韻,陶冶審美情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發展。
總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情感教育越發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新課程理念呼喚數學課堂活動要凸現“情感與態度”的形成與培養。老師們,熱情地善待每一位學生吧,讓這些幼苗在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感化和陶冶下健康成長,日后結出碩果。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劉曉偉.情感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魏先平.淺談初中數學情感教學[J].考試·教研版,2011(1).
[4]田麗娜.農村初中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宜春學院報,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