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蕾
摘要: 在大英教學中,老師可以在利用語言交際的基礎上,充分使用非語言交際的作用輔助教學。比如用身體語言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用微笑的表情創造輕松的課堂,用物體的輔助作用和環境的變化改善和增強課堂教學效果,這些途徑都可以提高大學英語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 非語言交際大英教學課堂教學
1.前言
在我國英語教學過程當中,語言交際在英語教學中的角色非常重要。老師常常通過語言的方式講解知識點,和學生進行交流。特別是在中學時期,大量的語法、詞匯和知識點需要向學生灌輸,因此,傳統的教學方法很難得到改變,但是在大學的課堂上,老師和學生互動頻繁,學生逐漸成為課堂的主體。在課堂上,老師非語言交際的次數相對增加。因此,利用好非語言交際的功能,發揮它的作用,就能夠增強教學效果。
2.非語言交際的概念
人們在交際過程中,運用的表情、動作、語調乃至服飾、外物、時間、空間等多手段的溝通,都稱為非語言交際。非語言交際在課堂中運用的目的是擺脫英語課堂教學的局限性,是增強英語教學效果的有效方法和重要因素,是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發展的趨勢之一。
3.非語言交際在課堂上起到的作用
3.1身體語言的作用
首先,老師可以站在學生的周圍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老師在課堂上,不能總是站在講臺上不下來走動。一方面,老師不能夠對臺下學生學習的情況進行有效的監督。另一方面,老師無形當中和學生拉開了距離。老師應該常常走下講臺,在學生的周圍走動,這有利于拉近和學生的距離。其次,老師可以通過鼓掌、點頭、豎大拇指等方式表揚學生,從而達到增強學生自信心的效果,并且避免了單一的口頭表揚方式。最后,老師的站姿要優雅。老師如果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出現在學生的面前,就會對學生起到榜樣的作用,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特別是學生學習出現疲憊的狀態,天氣炎熱的時候,老師可以通過做表率起到帶頭作用。
3.2豐富表情的作用
首先,老師的一個笑臉可以營造出輕松的課堂氛圍。老師上課帶著微笑,可以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對于課堂表現積極的學生報以微笑,是一種表揚和肯定。其次,老師在課堂上可以充分利用目光,發現學生是否有疑惑,是否有問題要提出,監督和查看學生任務完成的進度,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活動。最后,老師用嚴肅的表情講述知識點,布置學習任務。這樣的表情能夠讓學生意識到事情的重要性,而去認真對待。此外,對于破壞課堂紀律的學生,老師用嚴肅的表情和目光對待他們,讓他們在無聲的壓力下糾正錯誤,但又不打斷課堂教學過程,影響到其他學生的學習。
3.3物體的展示作用
首先,物體的直觀感受比語言的描述更加直觀,形象和生動。如果老師需要講解的內容涉及一個物體,老師能夠把這個物體帶到課堂里展示給學生看,讓他們親自感受,這就能夠讓他們更加了解所講的物體,提高學習興趣。比如,當談論到因特網的時候,肯定會涉及計算機等上網的工具,如果老師能夠把筆記本、手機、平板電腦帶到教室,把它們上網的作用展示給學生看,就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網絡的作用,感受到科技的力量。其次,對于受到限制而不能夠帶到課堂的物體,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的方式,用文字、圖片、視屏等方式加深學生對事物的理解。特別是中西方節日的介紹說明、歷史文物的介紹、人物背景的展示,這些方法都能夠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
3.4利用變化環境的作用
創造一個合適的教學環境能夠更好地促進教學。創造的環境可以分為兩種不同的類型:一種是為了配合教學的內容和主題而創建的新環境,另一種是為開展教學活動而改變教室桌椅位置的環境變化。先說第一種環境的運用:比如在講到圣誕節這個主題的時候,老師就可以提前布置任務,讓一些學生在窗戶上貼上雪花的圖案,在教室的角落里擺放一棵圣誕樹,再穿上特殊的衣服和帽子扮演圣誕老人。通過營造圣誕節的氛圍,老師不僅可以利用這個環境講解課本知識和外國文化,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了解。第二種環境運用的時機是:在討論和演講課的時候,如果教室的桌椅是不固定的,老師就可以讓學生按小組的方式移動桌子坐在一起方便討論,或者是有表演活動的時候,把講臺移到旁邊,老師和學生一起坐在臺下看表演。這種輕松的氛圍同樣能夠拉近老師和學生的距離。
此外,老師要注意影響創造環境的幾個因素。環境的創建會受到成本、時間和空間的約束。老師在創建環境之初要注意到這些因素,否則環境創建不成功,建于這個環境的教學過程就會受到影響。在成本上,如果老師或者學生擁有需要展示的物體,就不需要額外的花費,否則老師就要考慮有沒有購買的必要。在時間上,創建環境的時間不能夠影響到上課的時間,不夠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否則就難以完成環境的創建。在空間上,如果教學必須在規定的教室里面,老師就要考慮在教室里創建怎樣的環境,達到怎樣的效果,幫助完成怎樣的教學活動。
4.結語
非語言交際在大英課堂上能夠起到輔助的教學作用。老師如果能夠充分了解非語言交際的方法和作用,并把它們合理地運用到課堂當中,就能使其為教學服務,也讓學生受益,從而達到雙贏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鄒華.跨文化交際背景下的非語言交際行為——沉默的跨文化對比分析[J].安康學院學報,2009(03).
[2]趙立允.淺談教師體態語對課堂教學效果的影響[J].教育與職業,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