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怡
在剛剛過去的一周里,互聯網舞臺最戲劇化的劇目要屬360無線產品被蘋果App處罰下架一事。不到3天,還沒等民眾弄明白“下架門”事件原委,360的產品就全部重新登上了蘋果App平臺。相比3天內民眾對下架原因的諸多猜測以及引發的口水戰,“下架門”算是虛驚一場。但操縱市場排名——這個互聯網的潛規則再次被揭露,無底線競爭也因此重新被推上討伐的臺面。
一次“百口莫辯”的封殺行為
“360旗下的App全部,沒錯,是全部,被蘋果kill,下架了!”
2月6日13點31分,網友“匿名亡者”在威鋒網發帖,稱自己是在做App Store調研時發現的——“下架門”的序幕就此拉開。
隨后,這一消息被轉載到微博上并擴散開來。15點之后,網絡媒體也陸續轉載。 一時間,360被蘋果“零容忍式”懲戒的原因眾說紛紜。其中一個版本稱,360涉嫌惡意刷好評;同時,也有人猜測,360的產品涉嫌竊取手機用戶隱私信息,因此遭蘋果下架。
2月6日下午,網絡導報記者登錄蘋果在線商店,搜索360相關應用產品,結果顯示:“您要的產品目前在中國商店不提供。”這對于360而言無疑是個沉重的打擊,有網友戲稱如此嚴厲的處分堪比古代的“株連九族”。當晚,奇虎360公司美股開盤大跌近8%,收盤跌6.09%。
2月7日,網絡導報記者收到的360致媒體公開信稱:“根據我們與蘋果公司的電話溝通,360的無線產品無需做任何修改,將在未來48小時到72小時內重新在蘋果應用商店上架。”
2月8日11時左右,奇虎360產品重新在蘋果商店上線。對于此次事件,360宣稱其產品沒有任何問題,不涉及侵犯用戶隱私,下架原因是部分產品被刷票,評價出現異常。“蘋果方面發現360部分產品被刷票,出現了異常的用戶好評和差評,因此按照慣例進行調查。由于360的所有無線產品通過同一個蘋果賬號進行提交,故部分產品評價出現異常導致全線產品下架。”
“我們的產品確實是被刷票了,把我們的好產品刷成差評,把我們要下架的產品刷成好的,這顯然不是我們自己做的,但蘋果并不了解這些情況,他們需要跟我們進行溝通調查。我們懷疑是被黑了,就是有人故意通過刷我們產品票的形式,讓我們違反蘋果商店的規則,導致蘋果對我們進行下架調查。”360總裁齊向東就對產品被蘋果App下架的原因如此解釋道。
360產品下架后,蘋果隨后對開發者發表了題為“遵守第三方營銷服務的指南”的聲明,雖然并未提及360的相關事件,但其中“殺雞儆猴”的警示意義頗耐人尋味。
蘋果在申明中稱:“一旦你開發了一款優秀的應用,肯定希望所有人知道。但當你推廣自己的應用時,不應使用宣傳或保證你獲得App Store頂級排名的服務。即使你并未親自參與操縱App Store排名或用戶評論的行為,雇傭這類服務仍有可能導致你失去‘蘋果開發者項目的會員資格。”
蘋果向360開刀,并沒有按慣例事先通知,的確事出蹊蹺。有消息稱,此時正值蘋果開展反剽竊行動,集中清理應用商店內的山寨應用,360在這個時候撞到槍口,所有應用被下架,真是百口莫辯。
一條黑色的刷榜產業鏈
事實上,刷排名行為在谷歌Android Market和國內第三方Android應用市場中并不少見。
所謂“刷榜”,是指一些第三方營銷公司在應用程序推廣過程中幫客戶刷應用下載量及排行榜名次,以之作為盈利的主要手段。營銷公司可以為應用積累大量好評,提升口碑,也可以故意給出大量差評,幫幫客戶打壓具有競爭關系的應用。中國特色的刷票經濟學很好地解釋了這個疑問:通過刷排名的方式進行推廣要比做廣告省錢。
記者通過淘寶、百度輸入“App Store刷排名”搜索,就能找到很多這樣的應用推廣公司。據了解,他們采取造假手段,提升某個應用軟件的排名,比如組織一大批“水軍用戶”,批量購買應用,將應用刷到排行榜前列,在不良開發者制造出的不良競爭中獲利。
某傳媒公司在網站上公布的一份價格表顯示,蘋果中國區App Store單個應用的起刷量為1萬次,單價為0.7元,如果想同時獲得高評分以及好評價,則需要另加0.8元。一般情況下,下載量越大,單個成本便會越低。不同地區的App Store中,下載單價不同。除了按照下載量收費外,有些公司還提供排行榜單日、包周、包月服務。此類收費價格浮動較大,熱門分類排行榜的包月最高價格可達30萬元,冷門排行榜則只要5萬元。
從App Store刷排名的產業利益鏈來看,刷票軍團可以從程序開發企業獲得不菲的勞務費,程序開發公司可以因刷票后排名靠前而吸引到許多真實的用戶去下載并且收費。而對于一些小的開發者來說,通過刷排名的方式進行推廣要比做廣告省錢。有些中小開發者為了獲得市場空間,便選擇了這樣的捷徑。
一個被忽視的真正受害者
利字當頭沒的說。只要能沖進排行榜內,被排在App Store的頁面上,就好像摸中彩票,下載跟銷售量將會爆增;當然,相反的就會沉入海底甚至就此消失。這種蹦極運動玩的不是心跳,而是“一將功成萬骨枯”。
然而,沒有人關心在這場混戰中真正的受害者——用戶。
他們由于被排名、被下載量以及好評度誤導而下載購買了自己并不喜歡、甚至是不安全的產品。一直以來,用戶權益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特別是關系用戶身家性命的安全領域。但360被下架,不僅令我們對安全領域產品和廠商的誠信度產生質疑,更值得深入探討的是,缺乏專業、客觀的評價體系+大量水軍給用戶洗腦+刷票產業正在崛起,正在不斷蠶食安全領域產品誠信品牌的基石。
那么, 誰能來為企業用戶提供值得放心的安全產品和服務呢?
記者第一時間去惡補了一下蘋果的《App Store審核指南》,除了極為嚴苛的應用審核條例,大多數程序開發企業或許忽略了蘋果寫在最后的動態文檔,而答案卻如此明朗地呈現著:
“感謝您參與到iOS的開發中來。雖然此文檔是一份‘不該做事宜的列表,但也請將那份短得多的‘必做事宜列表牢記在心。最重要的是,與我們一道共同努力讓用戶感到驚奇和欣喜。用創新方式向他們展示世界,讓他們用前所未有的方式與之交流。根據我們的經驗,無論是在功能和用戶界面上,用戶確實會對完善的程序有所反應。更進一步,給你期望之外的東西,帶他們去從未去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