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服務業:新業態迸發新活力
對于一個創業者來說,資金、經驗、人脈都是可能面臨的難題,而在中關村,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創業者發現過去的這些難事正在變得容易起來。
在中關村涌現的100多家創業服務機構中,不僅有以投融資為主要目的社交網絡——創投圈,還有為創業企業全方位介入服務的民辦非盈利孵化器——常青藤創業園,不僅有專注于早期階段投資并提供商業、技術、市場、人力等全方位服務的創業平臺——創新工廠,還有通過科技周刊和電子讀物等幫助互聯網創業者實現創業夢想的——36氪,不僅有服務于華人商業精英和創業者的公益性社會組織——亞杰商會,還有著名天使投資人自發組織,讓靠譜的錢找到靠譜項目的天使會。
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宣鴻說,創業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得益于這些年出現的移動互聯網創業潮,這些創業者不僅年輕,而且有工程技術背景,知識層次比較高,與硅谷類似。更為重要的是,不少投資者也開始專注于早期創業,而這些在過去創業者要到海外才能尋找到。
“1+6”讓中關村如虎添翼
企業專利申請量1.9萬件,增長超過30%;技術合同成交額達1890億元,同比增長20%;中關村示范區上市公司等規模較大企業在京外地區實現收入約1萬億元……這就是中關村2011年的發展速度。
這“不可思議”的速度的動力是“1+6”。2010年底,國務院同意支持中關村實施“1+6”先行先試系列新政策。中關村就是在這個制度的平臺上實現跨越的。“1+6”的“1”,是搭建中關村創新平臺。“6”,是科技成果處置權和收益權,股權激勵個人所得稅,中央單位股權激勵審批方案,科研項目經費管理體制,統一監管下的全國場外交易市場,完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共6項新政策。
在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科技部的支持下,中央財政3年投入15億元專項資金支持中關村現代服務業試點,北京市按同比例配套資金,大力培育信息服務業、電子商務和現代物流業、科技服務業等先進服務業態發展,探索發展新模式。
中關村代辦股份轉讓系統
企業年報業績保持高速增長
中關村代辦股份轉讓試點工作開展6年多來,掛牌公司數量逐步增加,并呈現出良好經營態勢,進入良性發展階段。截至目前,共有174家企業參與試點,其中已掛牌和通過備案企業121家。
2011年,掛牌企業整體收入和盈利大幅增長。114家掛牌企業共實現營業收入合計達124.42億元,同比增長30%。凈利潤合計達11.78億元,同比增長27%。其中營業收入在1億元以上的企業31家,5億元以上的企業4家,10億元以上的企業2家。
同時,掛牌企業產品的生產與銷售也出現大規模增長,整體盈利能力和資產質量上升。特別是電子信息行業企業持續引領作用明顯,新興產業成長潛力巨大。新興產業企業凈利潤同比增長超過100%的企業為27家,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新農業等領域,基本符合中關村產業優勢特征。
截至目前,代辦系統中已有久其軟件在中小板上市,北路藥業等5家企業在創業板上市。根據2011年年報數據分析,有45家掛牌企業符合創業板上市財務要求。
科博會百家中關村企業
展現城市智慧點亮百姓生活
第十五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于2012年5月23日-27日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拉開帷幕。中關村管委會在4號館設立了以“創新引領未來,創意改變世界”為主題的中關村示范區自主創新成果展,展現城市“智慧”,點亮百姓生活。
本次展覽以“創新、創業、創意”為主線,一方面以大力倡導創新創業的中關村文化,宣傳踐行“北京精神”為載體,突出展示示范區成立3周年以來,中關村不斷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先行先試、創新發展、引領示范,在建設創新型國家,服務北京建設世界城市,以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方面取得的最新成就;另一方面圍繞移動互聯網、北斗導航和空間信息服務、4G移動通信、生命科學和健康服務、節能環保、文化創意等中關村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聚焦產業鏈、產業集群和小微企業,推出一批以“智能”、“綠色”為主導的創新技術、創新產品以及整體解決方案。
中關村啟動“苗圃計劃”大力扶持創業企業成長
5月15日,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在清華同方科技廣場舉行“苗圃計劃”發布會暨授牌儀式,標志著中關村“苗圃計劃”正式啟動。“苗圃計劃”致力于為示范區創業企業提供良好的創業空間和優質的創業服務,扶持創業企業持續發展。該計劃是完善示范區創新創業服務體系的重要舉措之一。
目前,中關村示范區寫字樓空置面積較少,眾多創業企業難以在短時間內尋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辦公場所。為加大對創業的服務力度,幫助創業企業解決擴租選址難題,在中關村管委會的推動下,經中關村不動產商會審核篩選,“苗圃計劃”第一批擬在3個月內推出35家樓盤,總面積近64萬平方米,主要分布在海淀園、豐臺園、昌平園、電子城、雍和園和石景山園等園區。
為進一步完善示范區多層次創業孵化服務體系,實現廣泛“育苗”,此次推出的“苗圃計劃”將與現有的孵化體系形成有效銜接,促進創業企業實現快速發展,為示范區“金種子工程”輸送更多優秀企業“苗子”。
中關村數字設計創業大賽正式拉開帷幕
5月28日,在中關村國際數字設計中心啟動儀式上,由中共海淀區委宣傳部、共青團海淀區委共同主辦,北京中海投資管理公司和國家新媒體產業基地承辦的首屆中關村數字設計創業大賽正式拉開帷幕。
本屆大賽的主題是“創業海淀、成就夢想”,旨在打造全國的新技術創業品牌,展示海淀區高科技產業的創業環境,激發青年人來海淀區創業的激情,發掘和培育新興產業的創新項目,樹立海淀區高新技術產業創新的源頭地位。
大賽將在每年的4月~8月定期舉行,在全國范圍篩選數字化應用設計、數字化媒體設計、數字化產品設計三個方向九大類的創業項目,獲獎項目將獲得5~8萬元創業啟動金,以及40~60平米一年免租金的辦公場地等獎勵。
啟動儀式同時正式公布了大賽網站Http://www.zhtzgl.cn/zgcdd/
全程移動互聯網啟動儀式在京舉辦
5月17日,由中國商業文化研究會主辦、商業中國網、北京夢搜移動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承辦的全程移動互聯網啟動儀式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辦,為企業提供基礎電子商務服務和移動電子商務服務的全程服務平臺——全程服務通用地址(簡稱全程通址)同時正式推出,此平臺將為企業進軍移動互聯網,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環境下,謀求新的發展機遇,提供強有力的新技術支持。
據《第2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國互聯網用戶量已突破5億大關,全年新增網民5580萬。整體基數穩居世界第一。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促使更多的中小企業踏上移動互聯網營銷之路。但是在移動營銷的越來越不可或缺之際,卻有不少企業苦于找不到合適的途經和方法,被拒之于移動互聯網的大門之外,喪失了進一步發展的機會。
北京高清交互數字電視領跑全國
目前,北京高清交互數字電視用戶數已超280萬戶,在全國各省市中遙遙領先。高清交互數字電視已彰顯出北京市作為首善之區的強大文化軟實力,是首都文化創新戰略的具體實施,充分體現了“文化惠民”意識,為進一步推動科技和文化的融合,加快形成科技創新與文化創新“雙輪驅動”的發展模式進行了積極大膽的實踐。
“北京高清交互數字電視應用工程”是建設“科技北京、人文北京、綠色北京”和“世界城市”的一項重要工程,開創了全國高清交互數字電視推廣的先河。項目由市廣電局負責組織,歌華有線公司具體實施。
目前,280萬首都有線電視用戶享受到了高清交互數字電視帶來的“從標清到高清、單向到雙向、從看電視到用電視”的新體驗,高清交互數字電視極大地豐富了首都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供160余套數字電視節目,萬余小時的視頻點播節目,數千首卡拉OK,34個頻道的時移和回看,“電視支付”“電視掛號”,社區資訊等幾十種便民應用服務,傳輸節目數量與平臺應用開發的數量與種類均處于全國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