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麗萍
自18世紀工業革命以來,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猛增了26%,超過之前16萬年的總合,能源枯竭、溫室效應、環境污染、惡劣天氣、土地沙化等問題日益嚴重。在這樣的背景下,關注節能減排,以推行“低碳綠色”來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日益成為各國關注的重要議題。
溫家寶總理在前年達沃斯論壇上表示,“中國要突破制約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技術,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要重點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信息技術、三網融合等產業的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加快發展低碳經濟,努力占領國際產業競爭的制高點。”
從各國經濟發展過程來看,持續經濟發展對傳統能源和物資消耗很大,帶來較大的環境污染,并對傳統能源和物資具有長期、嚴重的依賴性。這是發展綠色低碳經濟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而解決的主要途徑就是“開源節流”。目前,新能源、新材料的研究開發是從“開源”的方面做出求索,但新能源、新材料在來源、資金、技術等方面在當前都存在較大困難,而信息技術從更具現實性、可操作性的“節流”角度提供了一個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
因此,全面推廣應用信息化,實現工業化、信息化充分融合,將最大程度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并為打造綠色低碳經濟,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和諧雙贏“保駕護航”,意義深遠。
息技術為低碳經濟起飛插上“智慧的翅膀”
綠色工業需要信息技術的支撐。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婁勤儉指出,要發揮信息產業“倍增器”、“轉換器”和“助推器”的作用,加快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促進工業經濟的調整與振興,應用信息技術減少資源消耗,降低污染物排放。
當前,一場世界范圍內的以“綠色低碳化”為目標的新技術革命已經到來,各種減碳技術將扮演著新的第一生產力角色。而信息技術產業在這場變革中,無疑將成為減碳低碳技術的前鋒。它可以利用自身優勢,重新科學合理最佳配置各種資源,提高各種能源和碳利用效率,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電力行業、工業、交通物流業、建筑業等各領域的節能減排作用,積極主動參與低碳經濟建設,以“信息化”助推“低碳化”發展。
國際非政府組織“全球電子可持續發展倡議”公布了題為《節能化2020年:在信息時代推動低碳經濟》的報告。報告認為,如果將信息通信技術充分用于節能減排,那么在202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可能比不充分采用該技術將能減少15%,所節約能源的總價值近90004z,美元。信息通信技術作用表現在以下四大方面:
其一,利用信息化可實現工業化生產和工業自動化設備的節能化。如果從現在開始,充分借助信息通信技術進行技術改造,那么將大大提高工業設備的能源使用效率,全球到2020年有望減少9.7億噸二氧化碳排放,所節約能源的價值達1072億美元。
以國內工業企業為例。作為工業和信息化部試點單位,華菱湘潭鋼鐵集團通過投資近億元建設能源信息管理系統,整合自動化和信息化技術,實現了對能源生產、輸配和消耗的管控自動化、一體化。例如,通過監控器、傳感器、智能終端等IT系統,實現了對電、燃氣、氧、氮、氬、蒸汽、各種水等能源設備系統實時監控、系統故障報警和分析、遠程操作控制;在許多工藝環節,信息化技術調度控制的裝備能實現智慧化精細管理,將能源消耗精細控制到“公斤級”。項目實施后,華菱湘鋼噸鋼能耗水平降低了38公斤標準煤。這一技術如果能在全國鋼鐵業普及,即使每噸鋼能耗降低10公斤標準煤,每年也能節省大約700萬噸標準煤,這相當于一個大型煤礦一年的產量,全國每年碳排放也將減少好多。
銅陵有色近些年,通過建設生產調度平臺和企業ERP應用平臺,實時監控節能減排情況;通過采用自動檢測系統、能源管理系統(EMS)、決策支持系統等,實現對廢酸、廢水和廢氣的自動檢測、預警與控制,成交顯著。“十一五”以來,銅陵有色主產品陰極銅綜合能耗在2005年基礎上下降了22.5%;2006年至2010年累計完成節能量6.5萬噸標準煤,提前一年完成國家“十一五”期間節能4.89萬噸標準煤的節能任務。
其二,建筑業是全球僅次于工業的第二大能源消耗產業,實現建筑技術的節能化、智慧化,全球有望到2020年減少16.8億噸二氧化碳排放,所節約能源的價值達3408億美元。例如,如果將信息通信技術用于改善美化建筑的設計、建造和管理,采用更為精密的IT技術來分布、監控照明、供暖和通風系統,將有可能減少15%的溫室氣體排放。僅就美國而言,利用信息技術就可以將商用建筑行業每年的能源費用降低近25%。
其三,實現電網的智慧化、節能化。此舉到2020年有望減少20.3億噸二氧化碳排放,所節約能源的價值達1246億美元。據悉,當前約有30%的電能在傳輸過程中損耗,如果采用信息通信技術加強對電網的監控管理、科學配置,可望使傳輸中損耗的電能減少30%。
時下,智能電網項目正在成為全球低碳經濟的一個表率。2009年2月,奧巴馬美國政府將智慧電網項目作為其綠色經濟振興計劃的關鍵性支柱之一。研究數據顯示,現代化的數字電網將使美國能耗降低10%,室氣體排放量減少25%,并節省800億美元新建電廠的費用。我國也在研究制定龐大的智慧電網發展規劃。
其四,借助信息通信技術提高貨物運輸和存儲過程中的能源使用效率,實現物流業的節能化。此舉到2020年全球有望減少15億噸二氧化碳排放,所節約能源的價值達3266億美元。包括復雜的卡車物流管理技術在內的智能運輸系統,能將全球每年的碳排放削減15.2億噸。在歐洲,60%的車隊屬于卡車數量不超過10輛的公司。如果使用智能運輸技術來管理歐洲的卡車流量,卡車司機就能充分合作,優化裝載量,全面減少空載率,提高滿載率。
除了這4個行業中存在大量節能減排的機會外,還有許多其他可行的減排手段。例如,通過互聯網遠程上下班、視頻會議、網上購物以及用互聯網下載內容來替代使用紙張、CD和DVD載體等方式,將實物或流程“去物質化”。
另外,OA辦公自動化軟件是最基礎的信息化應用,其在一個中小規模企業的推廣應用,每年單就網上發公告通知、網上收發文、網上傳真、網上審批等無紙化辦公就可為企業減少各種會議費用、電話開支、辦公耗材等近10萬元,帶來明顯經濟效益。
大信息技術將成為推進低碳經濟的主力
可以說,在能源匱乏、污染嚴重的今天,提高能源綜合利用效率和節能減排已成為信息化的重要任務,而從提升產品價值、保護環境來說,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打造低碳經濟的重要手段。
蓋洛普國際咨詢公司認為,信息化技術可望大力推動節能減排,提高世界經濟的能源和碳效率。到2020年,信息和通信技術可削減78億噸溫室氣體排放,相當于目前全球碳排放的15%,并同時節省超過9000億美元。而未來10年,以云計算、物聯網、新一代通信技術為代表的三大信息技術將成為推動低碳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主力。
近一兩年,最時興、最紅火的信息化技術莫過于三大門類:云計算、物聯網、新一代通信技術(以3G、4G為代表),各大IT巨頭紛紛轉向這三大領域,使它們成為了IT領域最炙手可熱的項目。高德納咨詢公司將云計算、物聯網、新一代通信技術列為2012年的三大戰略科技之首。
云計算是指IT基礎設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通過網絡以按需、易擴展、按使用付費的方式獲得所需各種資源(硬件、平臺、軟件),而提供資源的網絡被稱為“云”,在IT設計者和使用者,這“云”看來是可以無限擴展的,并且可以像使用水和電一樣隨時獲取,按需使用,從而創造一個全新IT應用模式。
從功能而言,云計算將是極其強大的,它可極大地降低計算機軟硬件的投資,并大大地降低信息服務的復雜性,大幅提高信息處理能力,徹底改變了計算與存儲的方式,使云計算成為未來互聯網運行指揮的“大腦”。而從經濟而言,云計算效用明顯:“云”可以說明企業IT服務中心節約大至80%的使用面積,60%的電源和制冷消耗,達至原有設施的三倍利用率,使得現有的資源更加的經濟高效。更為重用的是云計算被業界視為將用戶從一個孤獨桌面推向眾多的互聯網的一步關鍵棋,是信息化產業的第三次變革,將對IT產業產生深遠影響,并更好更快地推動企業科技進步、促進節能減排、推動全球低碳經濟的發展。
物聯網這兩年火熱的程度并不亞于云計算。目前物聯網領域已經上升到推動新經濟發展的國家戰略高度。溫家寶總理在前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明確提出關注物聯網戰略的發展,從而掀起了國內第三次信息產業浪潮。
物聯網是一個先進、綜合、復雜的網絡系統,它利用射頻識別(RFID)裝置、紅外傳感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儀、決策支持軟件等技術,為每一件物品建立全球的、開放的標識代碼,并通過互聯網實現物品的自動識別和信息的互聯共享,達到其在全球范圍內的身份識別、互聯互通與智慧管控,從而構建一個覆蓋世界上萬事萬物的“InternetoiThings(物聯網)”。
目前,物聯網技術已逐漸應用在節能減排、供應物流、交通監管、公共安全、城市管理、醫療衛生、食品監測等領域。比如,采用物聯網技術,可加強對電網的監控管理、科學配置,可使傳輸中損耗的電能減少25-30%;可提高智能交通能力,最大優化裝載量,減少空載率,使每百公里的汽車油耗率降低15%。
新一代通信技術(以3G、4G為代表)在單位組織的廣泛應用,助力移動信息化風起云涌,也給全球低碳化工作生活提速。可以說,當今世界,3G尚未“捂熱乎”,4G熱又再掀起。未來的4G網速將超過每秒100兆,乃至1G,能夠實現比現在的3G提速幾十倍,比撥號上網快幾千倍的目標,能夠滿足幾乎所有使用者對于無線服務的要求,甚至可與固網并駕齊驅。這將是人類通信發展史上又一個新里程碑,也帶動了移動信息化的全面興起。3G、4G通信技術,將大大提高手機數據傳輸的速度、質量,為用戶單位提供更好的多樣化、個性化、專業化服務,無線信息化發展將呈現全球化、海量化、時效化特征,移動信息化、無線商務將迎來井噴的時代。
以應用企業為例,目前無線商務的應用主要有以下三大類:一是基于短信群發的服務,為顧客提供商品促銷、廣告宣傳及內部通知等消息群發服務。二是基于移動互聯網的管理軟件服務,主要包括企業信息化四個主要解決方案:移動辦公管理(MOA)、移動客戶關系管理(MCRM)、移動供應鏈管理(MSCM)和移動銷售管道管理(MERP);三是移動電子商務。AOC尼爾森顧問機構數據顯示,全球若廣泛應用移動信息化,每年單就紙張、油墨、電話等辦公耗材就可省下近千億美元,少砍一萬畝森林。而隨著移動信息化進一步深入廣泛應用,這種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節源經濟模式的重要作用將更為凸顯。
時下,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在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已將3G移動通信、物聯網、超級計算、云計算、核心元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基礎軟件、新能源汽車、新材料、航空航天及衛星應用等關鍵技術作為主要攻克的核心領域,作為轉變經濟增長模式,推動綠色低碳經濟發展,提高國民經濟質量的主力前鋒。
息化的軟肋困擾低碳經濟
可以說,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已經成為當前最受重視的國家戰略之一,而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主導、帶動地位,也已經被廣泛認同。在各省市規劃中,信息產業大多也被定位成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柱,其創新發展和產業化得到了高度重視。
盡管國內信息化已日趨得到重視,并取得不少的成績,但同時我國信息化依然存在很多難題。據一份對重點企業的調查分析顯示,我國企業普遍存在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機構不健全、信息化建設投入不足與建設成本過高、經營管理中協作不充分的問題,尤其是中小企業,薄弱的信息化成為企業全面發展的軟肋。而從橫向來看,我國各地區企業信息化水平很不平衡,許多企業還停留在表面應用層次上,沒有深入到企業的運行、管理各個環節,這無疑制約節能減排、低碳經濟的推廣。
因此,今后要全面推進信息化工作,特別是在信息化工作開展相對落后的行業、企業更要加強信息化的推動應用,著力在重點耗能企業推廣、采用能通過信息技術管控的節能新工藝、新設備、新技術,鼓勵和支持企業進行節能減排的技術改造,加大節能降耗、循環經濟、新能源開發的投入力度,由此全力推動“中國制造”向“綠色制造”邁進,全面提升企業競爭力,迎接一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低碳經濟時代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