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訓
摘要: 思品課是讓學生把握道德認知的重要途徑,傳統的思品課教學將德育知識等同于一般學科知識,進行簡單化的灌輸和傳授,忽視了學生的情緒感受和情感品質在道德內化過程中的作用,使思想品德課不能達到提高學生行為能力的目的。在多媒體技術日趨成熟的現在,思品教師只有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將抽象難以理解的內容用計算機屏幕直觀地表現出來,輔以聲音、文字,才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思品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 網絡環境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教學實效
教師應充分利用網絡優勢輔助教學,不斷豐富課堂活動內容、拓寬活動領域,開闊學生視野、觸及學生心靈、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更好地實現課堂教學目標。下面我結合使用網絡輔助教學的經驗,談談如何發揮網絡優勢,提高農村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實效。
一、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中小學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內容具有理論性強、概念多等特點。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可化靜態為動態、化抽象為具體,有效創設教學所需要的情境,引起學生的情緒反應,激發學生情感的共鳴,促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
二、發揮網絡輔助教學具有直觀、生動、情境性強的優勢,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理論知識,增強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新課程改革給我們的導向就是要開發一切有利于教學的課程資源,滿足每一個學生學習的需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些名詞術語或概念,憑學生的知識經驗比較難于理解和掌握,可以通過網絡音像圖片材料展現出來并加以分析,使原本抽象的東西形象化、具體化,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真實有效,走向生活、走向社會。例如:學習《以人為本,科學發展》中“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一內容時,學生憑知識經驗難以充分理解。為了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我通過網絡下載和播放“神舟十號”載人航天實況,把抽象的理論通過具體的影視圖片形式表現出來,使學生既容易理解又印象深刻。這些活生生的事例,通過優化、整合使用,緊緊地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觸動了學生的心靈,增強了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發揮網絡資源具有新穎性和趣味性的優勢,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和愛好。
積極的情感體驗,能推動學生努力進取,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強化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勤于動手、樂于探究。農村學生由于家庭學習環境欠佳和社會諸因素的影響,導致缺乏自信心或產生厭學心理現象比較嚴重。如何改變現狀是擺在每一位農村教師面前的一大難題。因此,教師在開發課程資源時,應注意挖掘那些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情感和動機、興趣和愛好的積極因素。可以運用網絡輔助課程開發,利用那些具有新穎性和趣味性的資源創設與教學內容相吻合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產生愉快、互助等積極的情感體驗,為課堂教學奠定情感基礎。有時,學習新課前播放一首適合學習內容的歌曲,能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如:學習《為堅強喝彩》之前,引用歌曲《真心英雄》。也可以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感化學生,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比如:在學習《不言代價與回報》的過程中,通過播放“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災的英雄事跡和時代楷模徐虎、徐洪剛、李向群等先進事跡的精彩片段,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自主、自愿地探索新知識。
四、發揮網絡信息具有覆蓋面廣、實效性強的優勢,拓展時空,開闊學生的視野,激活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的創新領域。
農村學生由于文化生活條件較差、見世面窄、受教育的途徑較少,又加上落后的教育觀念影響,因此,學習往往處于被動狀態,不動腦思考、不動手實踐,沒有質疑、沒有反思、缺乏創新。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方設法幫助學生擺脫落后的學習觀念,激發學生獨立思考、敢于質疑、樂于合作、善于創新,提高創新意識,增強創新本領。例如:學習《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設》中的“燦爛的文明之花”這一內容時,由于農村的精神文明活動少,學生對這些內容比較陌生。根據這一實際,我先讓學生暢所欲言,把學生身邊的資源開發出來。然后,通過多媒體播放我國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典型節目,把不在學生身邊的資源也加以利用,為課堂教學所用。這樣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拓寬了課堂的活動領域,而且通過巧設問題,捕捉了課堂中的新資源,激活了學生的思維,點燃了學生創新智慧的火把。學生在廣闊、寬松、和諧的情境中,心神愉悅、各抒己見,個性得到張揚,創新能力得到充分的施展。
總之,網絡環境下思想品德教師要重視和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對課堂學習進行很好的組織,不斷向學生提供富有新意的學習資源,注重開發學生的創新智慧,拓展學生創新思維的空間。在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突出個性才能,才能真正地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并采取多種形式的引導,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提高教學實效性,擴大覆蓋面,增強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