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弟
摘要: 在生物課堂中如何發揮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呢?作者認為,教師應與學生一起合作學習,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最好的學習資源,精心指導學生的學習活動,合理評價學生的學習,及時矯正學生的反饋。
關鍵詞: 初中生物課堂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學習資源學習活動
在初中生物學習中,較多學生缺乏學習生物的熱情,他們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探究新知識的能力。我們要把學生視為與自己地位平等的主體,樹立新型的學生觀。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就是要激發起全體同學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去學習,并加強合作交流的能力。那么,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呢?
一、與學生一起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培養主動參與意識,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建立學習的自信心;合作學習還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能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合作的快樂。所以教師應努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讓他們從小就學會合作、交流和溝通。為此,我們通過集體備課,要編制出適合教材的內容,適合學生實際水平的學案。如“制作洋蔥表皮臨時裝片”一課,先讓學生根據學案預習制作臨時裝片的步驟,讓每個小組帶著問題參與到制作過程中,并讓小組合作交流,找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充分了解學生的心聲,及時摸清實驗中注意的事項。這樣在課堂上就會做到有的放矢,減少無效勞動。課堂語言多說“誰想到了什么”“想說就說吧”“我也不太清楚,咱們一起來探討”這樣的話,放下威嚴的架勢,參與到學生當中,成為他們的學習伙伴。
二、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要發揮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就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一方面在實驗室里營造濃厚的生物氛圍。學校的生物實驗室擺放著各種標本、器具和模型,陳列著學生收集的生物圖片,窗臺上擺放著學生養的花卉、金魚等。這樣,學生一走進實驗室,就會感到進入一個奇妙的生物世界,無形中提高探究生物奧秘的興趣。另一方面建設了生物興趣小組的樂園。生物教材中很多探究實驗在這里完成,例如《基因的顯性和隱性》一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比較強,照本宣科講解學生難以接受,讓興趣小組的學生在生物園里種植黃色玉米和紅色玉米,得到雜交后代,從而理解基因的顯性和隱性性狀。講授時由課內移到課外,實現了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統一,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為學生提供最好的學習資源
首先,精心編制學案和練習題。學案和練習題必須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對于所用題目,教師們必須精心挑選,不能有錯題、偏題、超綱題。每道題目應有明確的考查目的,同一知識點不要重復考查,努力使學生做到課前延伸預習,課內優化組合,課外能夠加強鞏固練習。其次,實際生活是學生最好的學習資源。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無論是學習資源還是學習方法,都從學生的身心特點出發,聯系實際生活,安排教學內容,并嘗試影響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學習”。教材不單單是學習資源素材的范例,也成了學生學習生活的范例。同時,教學要依據生活實際,貼近學生生活。
四、精心指導學生的學習活動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要求教師不是把現成的答案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師適時點撥。我對教材的試驗、模型構建、資料分析、技能訓練、探究活動等有關內容都設有學生未知的問題,這樣才能做到真正地探究,有利于體現民主的師生關系和求真求實的氛圍。例如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通過做對照試驗,讓學生動手嘗試,自主去發現光對鼠婦生活有怎樣的影響。教師適時點撥,學生在試驗成功和失敗之中發現問題,積極主動地建構自身知識,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合理評價學生的學習
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評價學生時,堅持以激勵為主,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學生的點滴進步,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擁有自信。評價不僅要評定學生的學業成績,更重要的是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發現教學中的缺陷,為改進教學提供依據。為此,我們可以建立每位學生的公開欄,包括學生的出勤情況、學業基礎的測試結果、課堂表現、小組合作學習表現、作業完成狀況、實驗課表現及實驗報告完成情況等。激發學生各方面的學習興趣,隨時掌握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有利于因材施教和有的放矢的指導。
六、及時矯正學生的反饋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反饋是使學生發現自身學習的不足,并促使其及時矯正的學習過程。我在教學中主要運用了以下反饋方式:課堂上采取的是語言反饋和態勢反饋,教師必須明察秋毫,對學生的課堂表現及時給予信息反饋,以利于學生端正態度,使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節約了教學時間,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對于學生的作業、試卷、實驗報告必須畫上醒目的鉤叉,誠摯的批語,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優秀的作業、試卷和筆記定期展覽,收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通過學習反饋清楚了解了每位學生所處的層次,也摸清了學生的學習策略是否正確,避免了教學的盲目性,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的觀察、模仿、嘗試、探索、實踐、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教師必須明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培養學生對開放教育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能力就顯得特別重要。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還能夠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教師在新課程環境下,必須積極創建適合學生合作學習的環境,時刻把握以學生發展為本這條主線,這樣我們的課堂教學才能煥發出生命活力。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
[2]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
[3]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成長.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