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盛
摘要: 隨著高職教育國際化進程的推進,如何提高外籍教師聘用效益成為了不少高職院校思考的課題之一。本文主要通過分析目前高職院校外教資源聘用效益低下的原因,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 外籍教師聘用效益高職教育
進入二十一世紀,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趨勢日益強勁,全國不少高職院校提出國際化辦學發展的新思路。“國際化要求教師、學生出訪、交流,但重要的是在校園內進行的國際交流”。(2004年中國教育綠皮書)鑒于我國多數高職院校的辦學現狀,全面實現師生出國交流無疑有一定困難,因此,校園內的國際交流就顯得尤為重要。優秀的外教資源是我國高職院校引智的重要成果。聘請優秀的外教資源不僅能提高高職院校外語和部分專業的教學水平,還是高職院校實現國際化辦學路徑中的重要因子。因此,關于如何提高外教資源的聘用效益,充分發揮其在高職院校國際化路徑中的重要作用就成了一個不容忽視的課題。
一、高職院校外教資源的聘用效益普遍低下
(一)聘任渠道單一,優秀外教資源較少。
目前我國多數高職院校聘任了數目不少的外教,聘任時長一般為1—2年。學校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人力,但外教在學校教學、建設中發揮的作用卻極其有限,有些甚至不能達到教學的基本要求。究其原因,其中一個重要根源是多數高職院校招聘渠道單一,聘任的外籍教師除了國籍優勢外,還缺乏基本的教學和科研能力,無法融入高校的教學環境。許多高職院校聘請外籍教師時只注重滿足教學部門的數量要求,對引進外教的素質、能力和水平缺乏必需的考察。
(二)外教管理不夠規范。
高職院校與外教簽訂的多為短期合同,學校的教務和人事部對外籍教師的激勵及約束力都不大。學校外事辦按照系部要求完成外籍教師招聘后,系部負責把課程表、教材等相關事宜傳達給外教。在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中,若是外教并無重大過錯或意外事故,則不少院校基本忽視了進一步的管理、監督和評估,聽之任之,導致外教教學等工作缺乏亮點和效益。
(三)外教資源輻射作用不強,雙教缺少深層合作。
高職院校近些年開始思考高職教育國際化等課題,學校專職教師除了自身教學工作外還承擔了科研、學生社團、社會服務等工作。然而,學校高薪聘請的外籍教師似乎并未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外籍教師較少參加科研、學生指導、教研室等工作。由此產生的結果是:一方面,外教的潛力沒有得到充分挖掘,他們普遍感到沒有完全融入學校氛圍,與中方師生終有隔閡。另一方面,學校在國際化建設中需要營造的校園文化、優質教材、先進的課堂教學及評估體系等項目上缺少必要的元語言文化支撐,且中外教深層次合作的缺乏導致中外教師資源利用的不平衡及純正英語文化資源的嚴重浪費。
二、提高外教資源聘用效益的思考
(一)拓寬聘任渠道,把好聘請關。
拓寬聘任渠道,把好聘請關是提高外教聘用效益的前提。高水平的外教應該是有豐富教學經驗和高層次語言教學研究能力的外籍教師。許多高職院校開始外教招聘工作為時不久。經驗的缺乏和渠道的單一致使這些院校只能簡單地滿足招聘的數量,而無法真正聘任到優秀的外教為其教學等工作服務。以往國外對中國外教招聘和使用的評論便是:“If it walks,and talks English,it is OK.”(只要是個會講英語的人都行。)隨著高職院校國際化發展的需要,這樣的外教資源顯然已無法滿足學校的要求。因此,高職院校各相關部門應通力合作,努力拓寬聘任渠道,積極尋求高素質的外籍教師資源。
以下渠道均可作為高職院校招聘外教的途徑:(1)國家外專局人才庫;(2)教委對外交流協會;(3)學校所在地政府間協議;(4)校際關系;(5)參加國際學術會議;(6)出國進修、訪問人員及其導師推薦;(7)有關國際學術團體、群眾團體和服務組織中介;(8)個人自薦與私人推薦;(9)委托以往聘請過的專家推薦;(10)兄弟院校相互協作、推薦、轉請轉聘等。
其中,目前許多高職院校采用較多的途徑為通過中介公司。該途徑雖然便利卻存在較大弊端:學校不但要付給中介公司高額的中介費,而且學校無從了解外教本人。高職院校若是期望聘請到較為滿意的外教,必須能夠與外教有過接觸,如通過寫信、打電話、視頻、面試等方式對他們有初步的了解。這就需要國際交流處分管外教管理工作人員積極耐心地從網上查詢資料,通過私人海外關系,或者通過參加國外的招聘會等方式聘任外教。此外,鑒于我國目前高職院校一般缺少與國外辦學機構的廣泛聯系,吸引高素質外籍教師有一定困難,因此學校相關部門應該注意優秀外教資源的積累,建立優秀外教資源庫。
(二)注重外教管理,完善評估體系。
1.加強崗前培訓
為加強外教管理,提高聘用效益,崗前培訓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在外籍教師來華之前,工作人員可以通過電子郵件、信件、電話等向他們介紹學校的基本情況。來校后,外事辦等部門應安排相關人員對他們進行崗前培訓,讓他們熟悉我國的國情、民情、文化傳統和法律常識,則學校歷史、現狀和發展前景等。若是已有幾年的外教招聘經驗,則學校不妨考慮安排外教和其他師生一起制定上述崗前培訓內容一本通(英文版),方便后續系統、有效地使用。
2.明確簽署合同
任教一學期以上的外籍教師必須與學校簽訂合同,明確聘用雙方的責、權、利。合同的訂立必須使用國家外專局《外國文教專家聘用合同管理暫行辦法》所規定的標準合同。除了國家外專局的標準合同外,應該結合本校的具體情況制定合同附件。合同要考慮周密,條文的表述要盡可能明確,要強調合同條文的解釋權屬于學校。在合同附件中,要注意強調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外教的宗教信仰自由問題;外教的工作職責問題;外教的待遇問題;外教的獎懲問題等。
3.配備合作教師
外籍教師到校后,學校要給他們配備一對一合作教師。具體工作為指導外教制訂學期教學計劃,包括教材的選擇、教學內容、課時安排等。了解外教的教學質量,不定期聽課并做出教學質量評估。期末幫助外教一起制定試卷、考查方式等。合作教師的主要職責為:服務、學習、橋梁。除了幫助外教適應教學環境外,平時還需要盡可能地為外教解決工作、生活上的一些問題。鑒于合作教師的工作量較大,學校應給予一定的補貼。
4.完善評估體系
通過系部與外事辦等部門的合作,定期對外籍教師進行目標管理和教學評估,使效益通過指標加以量化。教學評估是外教管理的重要內容,是衡量聘用效益的關鍵環節。評估的主要內容為:檢查外教備課筆記,了解教學進度;組織專家聽課,召開學生座談會,了解其課前準備、教學態度、教學能力、教學效果和學生的滿意程度;召開教師座談會,了解其參加教研活動和協作配合的情況等。教學評估的結論作為獎優罰劣的依據,教學效果好、學生滿意度高的,應當給予精神和物質的獎勵;對存在的問題,一般給予提醒,嚴重的予以批評,限期改正。教學評估的結論可作為外教去留的依據。
5.增加人性溝通
外籍教師一般孤身一人來到中國,人生地不熟的環境、困難的語言溝通及差異較大的生活方式都會讓他們倍感疲憊。作為他們的工作單位,學校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充分理解他們、尊重他們。除了為外教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外,學校還可以考慮從生活上關心他們。例如:安排外教參加圣誕節的活動;給他們發去生日祝福,提供一份小禮物;邀請他們參加學校的大型活動等。“外事無小事”。學校的人文關懷能讓外籍教師盡快融入環境,更好地為學校建設服務。
(三)探索雙教合作,拓展外教的跨文化滲透功能。
高職院校聘請外籍教師需要花費較大的人力和財力。然而,不少院校對外教的聘用效益頗為失望:多數外籍教師只是承擔了英語專業或其他相關專業的英語口語課程,中外教師之間的合作極為缺乏。探索雙教合作、充分拓展外教的跨文化滲透功能是實現外教在高職院校國際化建設中發揮作用的重要途徑。
外籍教師除了承擔口語類等課程教學外,學校還可安排他們參加一些其他的校園建設項目,充分實現外教的跨文化滲透功能。如:外語培訓班。外籍教師可為學校的出國預留人員和青年教師提供語言培訓;教研交流會。部分外籍教師除了自身的語言優勢外,還具有較強的教學能力、一定的專業國際化視野。因此,學校可通過充分了解外籍教師的專業研究方向,每月開一次中外教師教研交流會;提升學生國際化能力。學校可以充分利用外教資源,創造良好的課外國際文化。實施方式主要為通過學院的社團、大賽、櫥窗欄、校廣播電臺等組織外教和學生做語言和文化上的交流等;中外教師共同授課。嘗試口語類等課程的雙教合作授課、共同研討教材、共同命題等;建設外教資源庫,探索國際遠程教育的可行性等。
三、結語
高職院校聘請外教是自身發展中一項長期的重要工作,也是高職教育國際化進程中不容忽視的問題。學校應該從管理入手,建立一支穩定的外教隊伍,完善各種機制,充分地發揮外教資源優勢,提高外教聘任的效益,從而促進高職院校國際化建設的進程。
參考文獻:
[1]殷麗娜.對高校外籍教師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J].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2).
[2]林浩.加強外教管理提高聘用效益[J].華南熱帶農業大學學報,2005,(3).
[3]龍海平,阮藝華.關于高職院校外教聘請過程中若干問題的思考[J].職業教育研究,2009,(11).
本文為浙江金融職業學院國際化發展專項課題部分研究成果(2011GZ06“淺談外籍教師在高校國際化路徑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