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燕輝
摘要: 中學圖書館作為學校教育、教學和科研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課改背景下其經歷著一場從傳統到現代的革命,圖書館工作者要善于應對這種新變化,抓住機遇開展創新服務,作者就此形勢在中學圖書館服務工作的特點基礎上談談體會。
關鍵詞: 新課改中學圖書館服務創新
世紀之交的新課程改革掀起了一場教育革命,全面培養學生的素質是當今教育的重要任務,也是最大的目標。在這場革命中,圖書管理工作也承擔著重要的責任。中學圖書館是個文化教育的大后方,為學生輸送很多的文化信息營養,讓學生遨游在文化的海洋中,得到文化精髓的滋養,在學生的素質形成、全面發展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一、中學圖書館服務工作的特點
1.穩定性
中學的課程具有比較強的穩定性,課程設置大多根據教育大綱設置,變化不大,因此各類教學參考書具有比較強的穩定性。圖書館掌握這些特點,就可以預測讀者需求,合理地安排教學圖書采購及借閱工作,根據教學要求和學生需要,向學生提供比較穩定的服務。
2.規律性
中學的教學是按照教學大綱和教學工作計劃開展的,什么時候開展什么教學都是有規律可循的,圖書館可以根據此規律,及時與教師聯系,做好采購準備,在教師需要的時候在固定時間段集中采購相關圖書,并可適當采用外借閱讀的方式,滿足讀者集中的信息需求。
3.目的性
中學階段是青少年思想活躍、求學欲望強烈的階段,也是其人生即將起步的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生同時面臨著升學的壓力和影響,對社會、科學等文化知識充滿好奇,同時又急需提升自身知識素養和能力,其借閱特點既有盲目性又有較明顯的目的性和系統性。中學圖書館工作人員要充分了解學生的需求,緊跟學生的心理變化,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書籍及系統性和規律性的服務。
二、提升中學圖書館的創新服務水平的策略
1.觀念創新是提高中學圖書館服務效率的前提
中學圖書館要保持可持續發展的后勁,就必須破除因循守舊的陋習,樹立推陳出新的風尚。觀念創新是圖書館提高服務效益的突破口和前提,也是觸發創新靈感,啟迪創新智慧的導火索。所謂觀念創新,就是對傳統思維方式、思想方法的一個自我否定、自我超越的過程。沒有創新的理念,便沒有創新的辦法;沒有創新的方法,就不能解決圖書館在為讀者服務中遇到的新問題,提高服務效率。中學圖書館服務觀念的創新,就是要從“以書為本”轉移到“以人為本”的軌道上來,一切為了讀者,以不斷滿足師生不同層次的需求為宗旨,按照“用戶驅動”服務模式,做好中學圖書館服務工作。從“以館藏為中心”向“以讀者為中心”的模式發展,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即實行人性化服務。圖書館的人性化服務,就是要求圖書館人員采取人性化的服務方式,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滿足師生的需求、實現人的價值、追求人的發展、體現人文的關懷,使讀者來到圖書館有賓至如歸的感覺,為讀者營造人文氛圍。因此,圖書館的服務創新,首先是服務觀念的創新。圖書館人只有牢固樹立“讀者第一”、“利用第一”的理念,以現代人應有的時間觀念、效益觀念、全局觀念和信息觀念,減少各種關卡,實行便利讀者的藏、借、閱、咨詢服務一體化簡約管理模式,以讀者的需要為出發點,以讀者的需求為導向,樹立開放服務和競爭意識,運用新思維、新理念、新技術和新方法,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圖書館的工作才能有活力,才能在為讀者服務中贏得主動,才能更好地為教學、科研服務。
2.導讀方式多樣化及發展
傳統導讀方式有:語言性導讀,包括:講座、報告會等;文字性導讀,包括:宣傳、簡介類、科普類、研討等如書刊評介、文獻綜述;檢索類導讀,主要指各種導讀書目,如:專題書目、新書通報、專題摘要等。隨著現代化手段的發展,利用錄音、錄像設備、錄音視聽資料等是發展傳統導讀服務手段的補充,特別是發展網上導讀是圖書館導讀工作的新發展。網絡環境下的參考咨詢服務除了指導和幫助讀者使用圖書館、獲取館藏文獻信息外,主要借助先進的網絡信息檢索技術和聯機數據庫、光盤數據庫、網絡搜索引擎、電子微縮工具書等豐富的信息資源,提供經過綜合處理的二、三次文獻信息產品,全面系統地回答讀者提出的咨詢問題。以網絡為依據的參考咨詢服務使其服務手段發生根本的改變,從以手工為主查找相關文獻信息變為以計算機檢索為主提供讀者所需的信息,從文本檢索轉變為超文本檢索,從單一檢索點的線性檢索轉變為多元、多檢索點的邏輯組配檢索。利用光盤聯機檢索可查找讀者所需知識信息,利用電子郵件可與讀者進行信息交流和解答咨詢,通過電子公告板可向讀者發布最新知識信息等。光盤檢索、聯機檢索、網絡檢索與網絡咨詢等都充分體現了參考咨詢服務手段現代化的特點。
3.開展社區服務拓展服務領域
一般來說,學校的圖書館是不對外開放的,特別是中學圖書館,都只為本校的教職工及學生服務,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知識的需求越來越迫切,要求學校的教育資源向社區開放的呼聲越來越高。教育部2003年印發的《中小學圖書館(室)規程(修訂)》的通知中提出:“鼓勵各地中小學圖書館(室)對社區、學生業余時間開放,提高圖書的借閱率、使用率,充分發揮中小學圖書館(室)使用效益。”該規定為中小學圖書館指明了一個新的發展方向,向社區開放意味著學校圖書館服務對象不再局限于學校讀者,而是向社會讀者延伸。隨著服務對象的擴大,對圖書館的服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面對廣大讀者,圖書館工作人員需要深入開展優質服務工作,爭創優質文明服務窗口。另外,由于師生和社區居民在閱讀傾向和目的等方面存在較大差別,有條件的學校應分設學校閱覽室和社區閱覽室,避免相互干擾,便于有針對性地做好閱覽服務,積極發揮社區信息中心的作用。
4.讀者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培養服務
(1)培養學生主動獲取情報的意識
培養情報意識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對情報需求的內驅動力,這種內驅力是產生獲取情報迫切心理乃至學習動機的主要因素。應使學生認識到圖書館開設的閱讀指導課并不僅僅是為了得到查資料的方便手段而已。要在教學內容中體現情報意識的培養,啟發學生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體會情報信息對學習和工作的重要性,增強學生收集和利用情報信息意識和能力。
(2)閱讀方法的培養與指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的《學會生存》一書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因此圖書館閱讀指導課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培養與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閱讀方法與技巧。
(3)普及檢索方法與工具書利用知識
使中學生尤其是高中學生初步掌握文獻檢索方法與利用工具書的知識,是提高學生閱讀修養的必要內容,也是閱讀指導課的重要內容之一。它包括如何檢索文獻資料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識,如分類知識,圖書館目錄排檢方法,常用工具書的類型、特點、排檢與使用方法等。在此過程中選擇幾種既有實用性,又有代表性的檢索工具作為典型,講深講透,使學生能掌握規律,舉一反三。
(4)網絡信息資源的利用
網絡是21世紀人們學習和生活的基本環境。21世紀人們將依靠網絡接受教育獲得知識。隨著學校管理的網絡化建設,計算機逐步進入教室和家庭,通過網絡查閱文獻,預訂書刊資料,了解國內外的科學文化動態,開展學習討論,通過交互性網站咨詢圖書館的館藏情況等已成為現實。此外,讀者利用網絡獲取生活娛樂信息豐富業余生活的需求將越來越多。因此,應給學生講授電子信息源與網絡檢索的基礎知識,有條件的學校可安排上機實習。
(5)情報信息的整理、消化和利用
獲取情報信息的目的在于利用。無論是通過何種手段獲得信息,在進行加工整理之前,都是一種原始狀態的情報信息。這些無序的、彼此孤立的情報信息需要進行整理才能被人利用。信息情報的加工利用涉及一系列方法與技巧,應該在教學內容中得到反映。比如:①讀書筆記,介紹做讀書筆記的各種方法,讀書筆記的整理和運用方法,讓學生能建立起自己的“資源儲蓄系統”。②學習撰寫小論文,掌握了文獻檢索知識,學會了利用工具書和積累資料的方法,學生就具備了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把閱讀過程中對一些問題的認識整理寫成小論文,這是培養學生科研意識和能力的一種大膽嘗試與探索。
正如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明確提出的“教育不專在學校,學校之外還有許多機關,第一是圖書館”。所以,大力、健康、有序發展中學圖書館是當今信息時代對基礎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學生離開學校踏入社會后進行自我學習和終身教育的基本素養,也是提高社會圖書館意識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措施。相信如果我們能從孩子抓起,從讀書抓起,圖書館就能在為影視文化所充斥的圖像世界中,為青少年提供一份真正的精神領地,成為成就中國現代化建設高素質人才和全球化浪潮中新世紀人才的一把金鑰匙。
參考文獻:
[1]沈燕麗.新課程背景下中學圖書館的綠色服務.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2008.3.
[2]高靜.對中學圖書館完善服務社區措施的思考.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1.6.
[3]彭欣.中學圖書館的服務定位與發展策略.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1.21.
[4]李玲.中學圖書館服務創新的幾點思考.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