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海輝


“辦好專業合作社,帶動群眾種果致富。”李太祥不僅這樣想,更是付諸行動,用成績證明了自己的想法切實可行。
李太祥,廉江市老區新民鎮人,在廉江小有名氣。早年在鎮建筑工程隊搞建筑,后來組建市第八建筑安裝工程公司并任經理。1998年回到家鄉承包山嶺種水果。開始時種植妃子笑、桂味、雞咀荔等優質荔枝50畝,龍眼40畝。由于規劃合理、種植科學、管理細致,所以果樹生長快,投產早,產量高,品質好,實現了高產、優質、高效。2004年以來,50畝荔枝連續幾年畝產值超萬元,果場每年產值70-80萬元,純收入40-50萬元。
在李太祥的管理下,果場連年增產增收,被市農業局定為“水果生產示范基地”,被華南農業大學、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定為“國家荔枝產業技術體系湛江綜合試驗站輕簡穩產優質生產示范園”,被國家農業部定為“農業部水果標準園(創建)”果園。附近果場的農戶經常找李太祥了解情況;為互相學習,共同提高,他也經常到周邊和外地果園取經。通過參觀交流,李太祥了解到周邊建果園成功的居多,但也有少數由于管理技術落后,不舍得投入,造成果樹生長差,產量低,甚至失收;有的失去信心,準備放棄。在產品銷售上,價格差異也比較大。針對這種情況,為提高管理水平,增加經濟效益,他同周邊的一些種植戶商量,決定成立新桂水果專業合作社。
2006年5月1日,新民新桂水果合作社舉行掛牌揭幕儀式。第一批入社的有50戶,種植水果(主要是荔枝)3000多畝,大家推選李太祥擔任社長。幾年來,李太祥把所積累的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社員。為了方便社員,每年李太祥都派出工人,購回石灰、硫磺燒制石硫合劑,發給社員用于果樹病蟲防治使用,只收回一些成本。不論多忙,也不管多遠,社員邀請他去指導時,他都會及時趕去,幫助解決一些管理技術問題。
“合作社成立后,新民鎮水果生產由過去分散型到集中型再向科技型轉變發展,提高了果農專業化程度和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增加了收入,同時及時使果農掌握和溝通水果的產、供、銷信息。同時也大大提高了新民鎮水果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管理和市場競爭力,為我市的水果生產和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采訪中,廉江市老促會全繼春會長介紹說。
“合作社以‘公司+基地+農戶模式進行運作,無論是其荔枝基地還是農戶荔枝生產,都是按照《綠色食品荔枝生產操作規程》規定進行操作,我們還與農戶簽訂承諾書,實行‘三統一管理。”李太祥向記者介紹說,一是統一技術措施。做到品種優良化,種植規格化,管理規范化,產品標準化。二是統一農藥化肥供應。合作社采購的農藥,都是經過互聯網查詢過的那些信譽好的大廠生產的,價錢合理,質量保證,供應及時。三是統一產品銷售。產品將要上市前,合作社就與各大經銷商聯系,簽訂購銷合同。“合作社以示范果園為樣板,把標準化生產向全社推廣。目前,有230戶農戶與合作社簽訂了‘三統一管理承諾書,為合作社落實質量管理制度,推廣標準化生產,開展統一品牌銷售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為了提高農民開展標準化生產的能力,李太祥經常邀請專家技術組人員深入到示范園現場觀摩指導和舉辦技術培訓。組織果民參觀示范果園,推廣標準化生產。
“為開拓社員視野,我們還組織他們到廣東省水果專業市高州學習取經。”李太祥介紹說。除此之外,合作社還在加強組織管理、加強宣傳和落實技術措施上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嚴格按照建設標準化生產示范果園工作方案中的目標任務、工作內容、工作計劃安排等有計劃按步驟開展工作。二是通過宣傳和培訓,提高農戶的覺悟和認識,把建設示范果園要求轉化為農戶自覺的行動。三是根據荔枝生長季節和目標任務,制定詳細的技術工作計劃,針對當地制約荔枝增產的關鍵因素、關鍵技術、關鍵環節,制訂相應的栽培模式及病蟲害綜
據了解,近幾年來,在李太祥的帶領下,新桂合作社示范果園按照標準化生產示范果園要求,精心組織實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開展創建活動的500畝的果園,2011年平均畝產1025公斤,比上年增長7.7%。通過“早桂”牌品牌化銷售,每公斤增加0.2元,增收10.2萬元;通過強化標準化生產,產品質量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農藥使用量減少30%以上,節本增效10%。品牌化銷售和節本增效兩項增收11.7萬元。
“李太祥盡職盡責為社員服務,社員得到實惠,所以大家對他都很信任,合作社對周邊果農的吸引力也越來越大。”廉江市扶貧辦主任陳春才告訴記者。由于示范果園效益顯著,慕名而來取經的果農紛至沓來。他們紛紛要求加入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已擴展到235戶,種果面積達12000多畝。除新民鎮外,本市石城、橫山、營仔、吉水、良垌等老區鎮和紅湖農場,甚至遂溪縣都有人加入。
“2011年,合作社社員戶均收入超過8萬元,有的大戶收入超過50萬元,不少社員建起了‘荔枝樓,購買了小汽車。”談起合作社的發展變化,李太祥言談中流露出喜悅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