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國宜
摘要: 本文對農村中學生體能素質下降的原因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原因是多方面的。作者從學校、家庭、社會及學生自身等方面作探討,并針對現狀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 農村中學生體質素質下降原因對策
農村中學生的校運動會每年一度都在召開,體質檢測每年也要進行一次,然而農村中學生的體質問題隨著運動會的召開而不斷暴露:一是學生在心理上懼怕參加田徑比賽,報名的人數少,盡管學校對每一個參賽選項和報名人數都作了規定和要求,但是各班還是很難挑選出體能好又樂意代表班級的選手。二是參賽選手的耐力、沖刺力、彈跳力、爆發力差異得特別大,1500米以上的長跑項目幾乎空缺,設獎等次超過參賽人數。三是部分學生賽場上的拼搏表現令人失望。許多本該精彩的項目變成了蹩腳的表演,學生體能下降導致運動會總體質量水平逐年下滑。從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報告中可以看出,農村中學生體質狀況主要存在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體能部分指標呈下降趨勢;二是反映心肺功能的肺活量下降;三是超重及肥胖學生明顯增多;四是學生的視力不良檢出率居高不下。
該問題已無法忽視,應當引起高度重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應當采取什么對策?
1.學校因素
1.1為提高教學質量而使學生的學習時間過長
在農村的鄉鎮中學中,文化課大量擠占學生鍛煉時間的現象屢禁不止。雖然素質教育實施了許多年,但是農村教育偏重文化素質,體育課被忽視、擠占的現象司空見慣。現代的學校大都是封閉式管理,寄宿生早晨六點就要起床開始洗涮,然后進行早讀,接下來上午四節課,下午四節課,大課間的體育活動變成了一種形式,參與的學生人數極少。晚上晚自習到九點半,真正睡覺睡熟要到十點多。課間十分鐘如果教師不拖課,則頂多上個廁所,一般很少出教室。
1.2主科擠占時間多
以初三畢業班為例,學校在升學和生源壓力下,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等主科占據大量時間,非考試科目音樂、美術、勞技等學科根本就是名存實亡,有時排都不排,體育在中考體育前,不敢占用,一旦體育中考結束了,體育課就迅速被瓜分或是學生在課室里自習。
1.3體育課教學內容易走進誤區
1.3.1不重視運動技能教學
當前體育教學中,許多運動項目如鉛球、耐久跑、武術、單、雙杠、跳馬等,已經很難看到。諸多爭議指出,“快樂體育”、“成功體育”的學校體育降低了體質鍛煉的要求和標準,同時影響到體質的增強與健康水平的提高。雖說我們不能單純地“為運動技能而教,為運動技能而學”,但學生如果連基本的體育知識與技能都沒有,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如何在運動中獲得真正的快樂?
1.3.2沒有保證一定的運動量
在前一階段的教學實踐中,很多老師認為給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讓學生在課堂上玩得開心,似乎體育課就成功了,學生的心理也就健康了,忽視了體育知識的掌握、課堂中的素質練習和學生刻苦鍛煉精神的培養,很少有人談起“運動負荷”。體育課如果缺少科學的身體活動,沒有一定的科學合理的運動量,就偏離了體育課程標準的本義。尤其是目前農村中學生體質每況愈下,我們想要有效增強學生體質,使其承載一定的運動負荷是非常必要的。
1.4學校里安全第一的思想影響著體育活動質量
在安全第一的思想下,部分體育教師由于過分擔心學生在體育課上受傷,怕受到學校、家長的指責,于是體育課上總是小心謹慎,幾乎不敢讓學生放開運動,特別是在實際操作中危險系數和難度大的一般不上。例如武術:刀、劍、棍;體操:單雙杠、跳箱、山羊;田徑:鉛球、鐵餅、標槍、跨欄,等等。體育的挑戰性、競爭性很強,本身具有危險性,總是不可避免地會發生這樣那樣的傷害事故,體育教師為了學生的安全,只好忽略學生心理及身體健康,在實際教學中,只要學生在動、在玩,不出事就行,導致學生身體得不到科學的鍛煉。所有這些必然導致農村中學生體質下降。
2.家庭因素
不同的家庭表現出不同的個性特征,但在子女教育問題上卻存在許多共性特征。學生承受著運動機能缺失的危機,還要面對更多的成長負擔。家長對于孩子外出時安全隱患的擔憂,競爭壓力帶給孩子繁重的學習任務,農村家庭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大過問孩子的身體素質如何。不了解中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不知孩子喜歡哪些體育項目,哪些是他們的強項,而常常討論的是孩子的學習情況,忽略了體育運動的重要性。其實人人都知道運動與健康的重要性,但在學生以考分確定的人生中,它雖重要卻不必要了。其實學習原本就不應該是生活的全部,運動和健康卻應該是生活的一部分。
3.社會因素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物質產品日益豐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為人們健康地生活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許多學生養成了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吃多少就吃多少的壞習慣,長此以往,導致肥胖或營養不良。交通的發達,小車與摩托車取代了日常步行,網絡時代提供的一切便利都變相侵蝕了身體活動的時空。社會體育設施匱乏也是造成學生體質下降的又一個不可小看的原因。
4.學生本身的因素
首先,現在大部分農村學生都是在家不愿意做家務活,怕苦怕累,毅力與自控力差,好享樂,在上體育活動課時常以自己身體不適等借口請假見習,其中女生比較多。還有一少部分學生在諸多的娛樂方式中選擇的是上網、打游戲、看電視,懶得參加運動。其次是自身的營養意識,在農村地區,中小學生雖然掌握了一定的營養知識,但并不全面。經常見到中小學生不好好吃早餐或正餐,用零食代替正餐,許多學生以為從零食中攝取的營養跟早餐或中、晚餐的提供的營養是一樣的,或因為早上時間緊而不吃早餐,以為不吃早餐損失的營養可以從中、晚餐中得到補充,殊不知早餐所提供的能量和營養有著中、晚餐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吃早餐或中、晚餐的質量不高是引起全天能量和營養不足的主要原因,長此以往必將導致學生體質下降。
5.對策
5.1狠抓學校大課間
學校相關領導應當高度重視大課間活動,對大課間活動措施要具體落實,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時間一般為25~35分鐘。因此,內容上比原來的課間操豐富活潑,形式多樣。一般有自編操、集體舞、廣播操、健美操、健身操、武術、球類活動、自編的身體鍛煉、趣味體育活動和傳統項目等,組織上可采用分操、合操、任意操等多種組合形式,突破了以往“操”的局限,打破了過去全縣、全省乃至全國共做一套操的模式,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開展具有創新性,要符合標準,因地制宜形成學校特色,突出創新教育,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讓每一個學生都在集體的活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顯示自身的價值。
5.2加強體育教師的培訓以提高理論與實踐水平
要想在體育教學中避免一些傷害事故的發生,除了安全警鐘長鳴及對事故要有一定的預見性外,最主要的還是體育教師要有責任心和事業心。我們無權以避免發生意外事故為由,隨意減少教學內容或體育活動,以犧牲學生一生的健康為代價,換取一時的平安。
5.3增強學習內驅力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目前農村中學生體育課堂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的方法過于注重形式,忽視通過增強學習的內驅力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真正的學習興趣和純正的體育學科興趣來源于對教學內容的掌握。在每項運動技術的學習過程中,體育教師能根據學生的條件來確定一些運動技能目標,而學生都能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挑戰目標,從而達到目標,超越自我,這樣才能培養學生永久的學習興趣。學生具備了一定的運動技能,在參與體育活動或鍛煉時才能真正地感受到體育運動帶給他們的樂趣和成就感,從而養成自覺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體育教師應借鑒先進的體育教育理念,采用先進的教學方式。比如校運會,教師可以嘗試如何把只有少數學生參與變為全校學生共同參與、如何把學生個人參與變為師生共同參與、如何把競技體育變為游戲綜合的運動會。
5.4加強課外體育活動并融入全民健身活動
課外體育活動是學校體育工作的組成部分,是完成學校體育任務的重要組織形式。它可鞏固和增強體育教學效果,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因此,必須把課堂教學與課外體育活動緊密結合起來,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愛好,提倡小型多樣,注意生動活潑,講求實效,持之以恒。在普及體育運動的基礎上,應建立以傳統項目為主的運動隊。對有特長的學生要集中進行訓練,運動隊員必須思想好,各科學習成績良好,并在學校體育活動中起骨干作用。健全學校體育競賽制度,堅持小型多樣、達標內容為主的原則,每年舉辦一至兩次體育比賽。只有這樣,才能很好地完成體育教學的任務,鞏固和增強體育教學的效果,有效地增強學生的體質,提高學生的素質。
中國于2009年8月19日國務院第77次常務會議通過《全民健身條例》,2009年10月1日實施。全民健身活動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的身體素質,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之一,國家歷來高度重視全民健身工作。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全民健身事業蓬勃發展,人民群眾的身體素質顯著改善。但人民群眾體育健身需求日益增長和社會體育資源相對不足、公共服務供給有限的矛盾顯得更加突出。全民健身活動的科學指導、規范服務、安全保障措施有待完善。全民健身需要法制推動和保障。制定《全民健身條例》的目的就在于解決阻礙人民群眾參與全民健身活動的困難和問題,讓更多的人參與到健身活動中來,切實提高人民身體素質。
6.結語
我們要針對學生體質健康存在的問題,重視選擇具有一定運動負荷、有效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體育項目,通過這些項目的學習和鍛煉不僅改善學生的心肺功能、增強體能、全面提高身體素質,還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從教學內容的選擇到教學的評價要始終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要采取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養成自覺、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的習慣。提高學生的體質素質水平,關系到民族的興旺和祖國的未來,需要各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齊抓共管。只有我們團結起來,才能真正促進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陶莉穎.1991年、2005年吉林市城市中小學生體質狀況的對比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7.
[2]趙亮.時尚健身操對中學生心理健康作用的實驗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
[3]孫川.信陽市中學體育課田徑教學現狀調查研究[D].河南大學,2009.
[4]梁小文.中學男生握力有效性及等速肌力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