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永喜
摘要: 本文就高中物理教學低效性的原因從教師方面和學生方面進行分析,提出了高中物理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在和諧的師生關系的前提下,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的培養,以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 高中物理教學低效性原因分析對策
一
在新課改活動的開展下,作為傳統學科的物理教學,應該思考著如何在理念和操作層面上來迎接這一挑戰。高中物理課堂常常給人以沉悶的印象,教師和學生互動少,學生上課提不起精神。出現這種物理教學低效性的原因有如下幾個方面。
1.教師方面
(1)缺乏對高一學生的正確引導。
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在教材內容、教學方法和學生接受能力、思維特點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初中物理常常與生活中現象緊密相連,學生的思維方式更多的是形象思維。高中研究的物理現象比較復雜,與日常生活聯系不太緊密。解決物理問題時不僅要建立物理模型,還要將問題抽象為質點。在高中物理階段,過多地運用到了抽象思維、動態思維,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科學想象能力。教師要做好初高中教材的銜接工作,針對高一新生特點,制訂過渡教學計劃,讓學生更快地適應高中物理教學。
(2)教學理念陳舊,方法單一。
傳統教學常常過多地強調教師的教學技能,教師掌控著課堂內容、進度,甚至是學生的思維。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其潛力并沒有被挖掘出來。自從新課程實施以來,教師教學理念并沒有從根本上進行改變,學生的主體作用并沒有完全體現出來。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教學方法單一,語言單一,只注重知識教學,很少考慮學生反應。
(3)教師不善于課后思考。
大多數教師喜歡把重點放在備課上,缺乏課后反思環節。尤其是進入職業倦怠期的教師,對工作缺乏激情,很少進行反思。教師對上課時出現的問題不斷地進行思考,才能及時對自己教學方法、理念進行修正,才能夠不斷地前進。
2.學生方面
學生從心理上排斥物理,認為物理太難學了,對于稍難一點的題目不愿嘗試去解決問題,為自己不會找借口;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課前不預習,上課不能緊跟老師的步調,課后不能及時進行復習。學生不重理解,不重基礎,不重物理場景的構想,割裂實驗與知識點的聯系。時間長了,學生物理成績越來越差,對物理學習也提不起勁了。
二
要改變物理教學低效性這種狀況,必須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教師需要從理念和實踐上來進行教書育人。學生需要加強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的培養來改變這種狀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來解決這個問題。
1.轉變教學理念
教師要改變陳舊的教學理念,使課堂不再是“一根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的“一言堂”。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到課堂中來,控制權不僅僅掌握在教師手中。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營造討論、思考的氛圍,指導幫助學生獨立主動地獲取知識,幫助學生構建物理場景,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自學能力,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作用。
教師這個職業也要與時俱進,“活到老,學到老”。教師要經常進行教學反思,思考教學重難點的處理方法、問題的引入和問題與問題之間的邏輯關系等環節是否達到預期的效果。
2.教學手段多樣化
教師不僅可以采用自學、小組討論和小組協作等傳統教學手段,還可以適當地運用多媒體與物理教學進行整合。特別是由于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傳統的教學手段不能表現的現象和過程而進行生動的模擬的時候,多媒體教學手段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將傳統和現代教育手段相結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但也不能盲目使用多媒體,多媒體對教學只是起著輔助的作用。這也同時對教師的科學素養和計算機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的培養
教師及時把握學生心理動態,做好正確引導,讓學生樹立好學好物理的信心,及時糾正學生對物理的錯誤觀念。最基本的學習方法就是帶著預習中的問題進入課堂,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及時讓教師了解自己的疑惑所在,課后加強書本知識的復習和基礎題型的鞏固。在具體的問題解決過程中,著重培養四個方面的能力:構建物理場景的能力、實驗中運用知識的能力、總結性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正逆向思維的能力。
4.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改變低效性教學的重要基礎。只有具備良好的關系,學生才敢于暴露自己的疑惑和理解上的誤區。教師才能及時了解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接受情況,真正實現“教學相長”。
要提高高中物理教學效率需要你我的共同努力,觀念要從根本上進行改變,在教學實踐中要多思考,及時對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修正。教師不斷地學習,才是前進的動力所在。
參考文獻:
[1]李春貴.新課標下高中物理有效探究教學策略淺析[J].數理化學習初中教師版,2011(2).
[2]施錦屏.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J].考試教研版,2011(8).
[3]林艷欽.新課改背景下初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09(2).
[4]張超群.淺談高一物理教學[J].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報,2004(2).
[5]孫成山.淺談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的回歸[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