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文翀
【摘要】在日常生活中,玩具既是孩子的“益友”,更是孩子的“良師”,玩具以其生動的形象,鮮艷的色彩和奇特的聲響吸引著幼兒,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啟迪智慧,培養他們良好的品德和熱愛科學的精神。
【關鍵詞】玩具 幼兒 教育功能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5-0030-02
一些教育家、社會學家提出:玩具是幼兒的“教科書”。這一論斷,強調了玩具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意義。實際上,玩具作為“教科書”,它對幼兒的影響比大、中、小學生的影響要大得多。在日常生活中,玩具既是孩子的“益友”,更是孩子的“良師”,玩具以其生動的形象,鮮艷的色彩和奇特的聲響吸引著幼兒,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啟迪幼兒的幼兒的智慧,培養他們良好的品德和熱愛科學的精神。比如,積木是一種很好的概念性的玩具,各種不同顏色的積木教會幼兒認識不同的幾何體,同時,積木還可用來進行計算,領會數字的大小。又如拖拉機玩具,不僅能使幼兒獲得有關力學知識的感性認識,也能促使他們身體的發育。而一些塑料的模型玩具,孩子們在進行拼搭、鑲嵌和組合的過程中發展了思維,鍛煉了耐心,培養了幼兒從小熱愛科學并熱心研究的精神。玩具就是以這種幼兒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幫助幼兒認識周圍的世界,豐富幼兒生活的。
在幼兒的世界里,游戲是他們最基本的活動,而玩具是游戲的基本材料,是發展幼兒智力不可多得的形象的啟蒙教科書,正如魯迅先生所說:“游戲是幼兒的正當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隨著時代的進步,孩子們擁有的玩具越來越多,越來越高檔。有些家長認為高檔豪華的玩具一定是好的。其實不然,他們對玩具在孩子生長中的作用沒有清楚的認識。從教育角度來看,玩具的價值高于價格,好玩的玩具不一定是價格高的。一些簡單的玩具,恰恰能給予幼兒想象的空間,玩起來更帶勁。然而,如何能更好的發揮玩具的教育功能以及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有的幼兒教師缺乏很好的考慮,僅僅滿足于班上有一定數量和種類的玩具,能夠讓幼兒玩起來就行了,這顯然是不對的。筆者認識對此以下幾個方面需要下功夫:
一、科學地提供玩具,促進幼兒的身心和諧發展。
我們在給幼兒提供玩具的時候,要充分的考慮幼兒的啟蒙教育作用,并同時是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的,因此,科學篩選玩具并有目的的使用就顯得尤為重要。
1.玩具的提供應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幼兒園玩具配置中指出:玩具的提供體現年齡差異性。可事實上,有些幼兒園對不同年齡段的玩具提供往往是雷同的。有的班級甚至是一成不變的,有的玩具從小班沿用到大班,這顯然是不可取的。我們應依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和能力來提供不同的玩具。比如,在“娃娃家”的游戲區,由于小班幼兒的年齡小,模仿性強,因此,應提供完全模擬實物的材料,所提供的玩具盡量逼真、種類少、數量多。而中、大班的幼兒已不再滿足于單純的模仿,需要更多的創造。這時,可以提供橡皮泥、剪刀、彩紙、膠水等材料,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制作需要的東西,如蔬菜、點心、水果、漢堡等等。這樣就能突破成品的局限,使幼兒有更多的象征性和創造性的行為。又如,在“玩沙角”游戲區,小班孩子缺少主題意識,只滿足于挖、裝等操作,我們就只需要提供一些簡單的工具。而大班孩子就可以提供一些廢舊材料,像各種類型的包裝盒子,奶樂瓶,玩具汽車,啟發幼兒自定主題。運用玩具還豐富游戲情結,大班孩子已經具備這些能力了。
2.玩具的提供要有目的性。
兒童階段的啟蒙教育,是為其今后的一生打好基礎的。作為啟蒙教育應該是全面的。教師應從玩具本身的功能考慮,提供不同的玩具,球類、沙袋、繩子、等發展幼兒基本動作;積木、棋類、拼板、魔棒等發展幼兒的思維;手偶、圖書、幻燈可發展幼兒的語言;各種小樂曲、小畫板課發展幼兒的情感。教師課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和能力來提供玩具,并對這種玩具能發展幼兒哪方面的能力,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如果幼兒的合作能力比較薄弱,教師可以提供大型操作玩具,如大型插塑和積木,不僅可以培養幼兒互幫互助的習慣,對幼兒的動作發展也大有裨益。
3.玩具的提供要注意發展性。
隨著幼兒年齡的增大,各方面的能力也越來越強了。特別是玩具操作的熟練程度高了。相對來說,太簡單的玩具引不起幼兒的興趣了。根據這一點,我們在提供玩具時候應該注意由易而難,由簡單到復雜,逐步加大玩具的操作的難度,使幼兒有一種新鮮感,樂意參加到游戲中來。我們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我們給小班孩子提供拼圖時先是提供8塊,當幼兒能較好的掌握了拼圖的規律之后,先后提供了20塊、40塊、70塊等不同的智力拼圖,到了學期結束,相當一部分的幼兒能順利的拼好70塊的拼板了,這是原來小班所不能達到的。
4.玩具的提供注意可變性。
幼兒園規程中指出,因地制宜的為幼兒創造游戲條件(空間、時間和材料),其中,游戲材料強調可變性。因此,我們可以對幼兒提供自制玩具和未完成玩具。自制玩具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不僅因為在經濟上節省,更能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然而自制玩具比成品玩具更加獨特之處在于,它能充分的滿足幼兒活動的需要,提高玩的積極性。比如,“拉皮板”玩具,是在一塊木板上釘上橫豎排列釘成行的釘子,用橡皮筋在上面造型,可以拉出很多美麗的圖案,幼兒能獲得幾何圖形的感性認識,還可以用它拉成大小不等的數字,豐富幼兒的數概念。由此可見,自制玩具不僅對幼兒小肌肉群的力量和雙手協調性有幫助提高,而且對幼兒的手和大腦、手和各種器官之間的協調功能有很大的益處。除了自主玩具外,未成型玩具也是發展幼兒智力的有效途徑之一。我們應該在幼兒的活動中多給幼兒提供未成型玩具,讓幼兒去自制成型。一方面,未成型玩具可以起到替代物的作用,它的這種替代作用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多功能性和經久性,大大的激發幼兒的操作積極性。未成型玩具還可以進行組合、拼裝,在玩的過程中大大提高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和思維概括性。另一方面,未成型玩具使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它為幼兒提供了想象的物質基礎。如大班在利用廢舊物品制作“上天旅行記”時,老師先給他們講了很多有趣的故事,看了許多的書,有一名幼兒制作了一枚“火箭”。他用一小張掛歷卷成一個圓錐體,然后把它插在有一個雪碧瓶上,雙手合力一拍,“火箭”就發射上天了。因此,我們要盡可能的給孩子提供一個玩的“空間”,提供更多的材料,鼓勵他們創造性的制作自己喜歡的東西。
二、重視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合理的提供玩具固然為幼兒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因素,然而環境是客觀的。如果缺少了教師有目的指導,幼兒就無法很好地掌握玩具的玩法,更不會創造性的去玩。所以,教師的指導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1.教會幼兒玩具的正確玩法。
教師拿到一件玩具,就要先教給幼兒使用的方法,這是發揮它的教育功能的前提,例如充氣玩具不能充氣太足,金屬玩具不能進水,電動玩具要學會開、關。此外,當教師介紹一件新玩具的時候,最好先和孩子們一起玩,以便觀察孩子是否會玩,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具體指導。相同的玩具在不同的年齡段也有不同的玩法。拿智力玩具“套桶”為例,小班孩子可以教他們“找朋友”的游戲,找相同顏色來配對組合成桶。這是發展他們的顏色知覺的玩法。在中班,可以玩“記憶配對”的游戲,即將配對的玩具統統扣過來反面朝上,由兩個小朋友憑記憶找對象。
2.發揮玩具的特殊功能,促進幼兒良好的個性的發展。
幼兒的個性是不同的,但是愛玩卻是他們的共性。幼兒在選擇玩具中會顯示出自己的愛好、興趣,我們既要尊重幼兒的個性特點,提供適合其個性發展的玩具,也可以根據改變其不良的個性特點的玩具,引導其個性健康的發展。有的幼兒好動,就引導他多參加安靜的智力玩具活動,提供像積木、插塑、拼圖等,讓幼兒能較長時間的集中注意力。比在練習過程中促進手眼肌肉的協調,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有的幼兒性格孤僻、不合群,就請動態玩具和他交朋友,如選擇慣性玩具、聲控玩具給他玩,讓他在輕松、自由的氛圍中追逐汽車、踩著童車四處轉,游戲的樂趣會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產生愉快和自信的情感,逐漸活潑起來。同樣,選擇制作性玩具可以改變粗枝大葉、性情急躁的幼兒的特征,開展玩具知識活動時,可以多請些不愿意動腦經的幼兒,使他們遨游在知識的海洋中,尋找科學的奧秘。
3.指導幼兒管理玩具,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在游戲中,幼兒頻繁的與玩具接觸,而每次有規律的拿去、存放都使他們在長期的活動中逐漸養成了做事有序、愛護公物的好習慣。因此,應教育幼兒在玩前,玩后有規律的拿放玩具的良好習慣,這種行為習慣的養成對幼兒是終生受益的。在收拾整理的過程中,教師應要求幼兒用最快的速度、最合理的排列來完成管理玩具的任務,使他們真正成為玩具的主人。此外,在玩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注意培養幼兒的友愛、互幫、文明、禮貌、謙讓的好品質,這對幼兒早期的學習習慣形成有很大的作用。
充分的發揮玩具的教育功能,這需要教師和家長們做一個有心人,在提供玩具時,指導幼兒玩玩具上多下功夫,進一步挖掘玩具的內在教育價值,使它真正成為孩子成長的好的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