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要】美術欣賞課是學校美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個人藝術修養(yǎng)和普及美術知識的課程,作為美術教師,除了有精良的專業(yè)知識外,還要努力通過各種學習形式,提高自己的人文意識,豐富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小學階段的孩子身心發(fā)展有其自身的特點,在教學上就要順應這些特點,才可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美術欣賞課 提高教師自身素養(yǎng) 因材施教 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5-0115-01
美術欣賞課是學校美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個人藝術修養(yǎng)和普及美術知識的課程。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有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擴大美術視野,符合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大力開展美術欣賞教育,可以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激發(fā)學生對美的愛好與追求,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與健康的個性。美術欣賞通過對學生的審美心理培養(yǎng),使他們對美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在欣賞美術作品時所產生的穿透力和震撼力,使學生達到明是非、知善惡、辨美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從而使學生達到人格完善的目的。
傳統(tǒng)的欣賞課教學,老師照本宣科式的講,課堂枯燥無味,很難引起學生興趣,課堂實效性很差,達不到預期效果。在這里我聯(lián)系新課改的內容,總結這幾年的教學經驗談談自己的看法。我認為如果能夠做到以下幾方面,欣賞課的現(xiàn)狀會有很大的改觀:
第一、提高教師自身素養(yǎng)
作為美術教師,除了有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外,還要努力通過各種學習,提高自己的人文意識,豐富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如果美術教師不具備人文意識和人文素養(yǎng),就不可能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向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教師應該善于引導學生將美術與自然、社會及其他學科聯(lián)系起來思考。將美術課定性為人文學科,實際上就要求學生不僅要從美術本體來理解美術,重要的是應該通過美術理解更為廣闊的世界,理解美術作品中蘊涵的豐富人文精神。這樣學生就能獲得人文精神的浸染,逐漸提高藝術修養(yǎng)和人文修養(yǎng)。
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孩子思路開闊,問題更是天馬行空,如果教師自身知識儲備不夠,處理問題不夠靈活,很容易被學生問倒。一旦這種情況出現(xiàn)學生對老師的信心會降低,對老師的講解內容也會產生疑慮。所以教師擁有淵博的知識、豐富的閱歷,教學的技巧,是一節(jié)生動活潑美術欣賞課的前提,。
第二、了解學生特點因材施教。
小學階段的孩子身心發(fā)展有其自身的特點,在教學上就要順應這些特點,才可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1.鮮艷的色彩更吸引學生。每個正常兒童對客觀世界的感知都始于色彩。在繪畫活動中,他們對線條和形狀的感知是不穩(wěn)定的,而對色彩的感覺則始終有一種向往,偏愛而熱情,鮮艷的色彩不僅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且可以激起他們的欣賞興趣。在欣賞梵高的《星空》時,我只介紹了作者、時代背景,便讓學生看畫,自己感受,并思考下面的問題:畫的是什么?怎么畫?色彩、用筆有什么特色?哪個地方給你感觸最深?然后,鼓勵每個學生都說出自己的看法:有的感受到的是強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筆觸形成的視覺沖擊力;有的領略到的是一種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則從作品中體會到生命被壓抑而發(fā)出的吶喊。可見,我們可以抓住學生對色彩的感受,通過分析、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來逐步完成對作品的欣賞和認知,最終達到對于美的理解和感知的目的。
2.注意某個細節(jié)的觀察而忽視整體或注意整體而忽視其它。例如五年級學生在欣賞《多彩的民族服飾》時,全被衣服上色彩艷麗的花紋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記了服裝的存在,變成了看花紋。于是我就請學生邊欣賞邊思考:各民族服飾紋樣有什么特點?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紋樣?紋樣有什么含義?引導學生一步一步了解和感受,使其認識到民族服飾反映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3.第一印象的感覺強烈,激動過后不能仔細推敲。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除了有優(yōu)美的造型、充滿感情的色彩這些表象的特點外,更多的是作品蘊含的文化價值、歷史價值,如果學生不能感受其中的意義,對作品只是泛泛的了解就不能獲得人文精神的浸染,逐漸提高藝術修養(yǎng)和人文修養(yǎng)。
第三、巧妙安排、有效教學
一、認真?zhèn)湔n充分準備。要上好欣賞課,非常重要的是做好課前的各種準備。通過“三備”為教學打下基礎。教師不但要研究教材教法,同時還應該了解教學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只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才會使教學活動順利開展。
備教材:尋找教材的主線,做到熟練掌握教材的層次結構和內在的知識聯(lián)系,要防止靜止、片面、孤立地把知識教育割裂開,忽略知識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這樣才有利于確定和把握知識點。在分析、處理教材時,注意知識復習和運用。
備學生:了解學生的情況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它關系到能否有效完成美術教學任務。了解學生要考慮到學生學習的基礎、態(tài)度和方法,只有在盡可能地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才能正確確定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做到有的放矢。如:在教學中會涉及關于色彩傳遞的感受的內容,如果學生連色彩的冷暖都不知道,也就不可能進一步講解色彩傳遞的感受了。所以教師應該對學生在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有充分的預見性,能對癥下藥,事先給予恰當?shù)囊龑А?/p>
備教法:教法的正確選擇對上好一節(jié)課非常重要,傳統(tǒng)美術課的一般教學方法有:講授法、演示法、談話法、練習法、參觀法、觀察法、比較法等。方法得當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提高教學質量,還能避免因教法單一造成學生厭學的后果。教師要根據對教學的目的、任務和要求的理解以及對學生基本情況的了解,考慮運用恰當?shù)慕虒W方法。
二、提出問題,引導思路。課堂是教師和學生交流的平臺。課堂問答,是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或經驗,提問學生,并引導學生經過思考,對所提問題自己得出結論,從而獲得知識發(fā)展智力的教學方法。所以欣賞前,教師可以先圍繞作品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帶著問題欣賞,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在欣賞過程中討論,在討論中欣賞,通過反復的欣賞與討論,來解決欣賞中出現(xiàn)的問題,也促進了師生和生生間的交流,教師的提問也是學生學習中的指路明燈。
三、鼓勵發(fā)言,不搞一言堂。欣賞課一不小心就會出現(xiàn)一言堂的現(xiàn)象,這其中有教師的原因,也有學生的原因。要讓學生敢于說真話,勇于探索,不怕挫折,富于創(chuàng)造性,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及解決問題能力。在教學的時候,曾有學生提出漂亮的就是美的。我就讓學生辯論畢加索《兩個小丑》。漂亮是美術欣賞的標準嗎?學生通過激烈的辯論終于明白小丑既不“漂亮”,也不“好看”,但給我們心靈和視覺上以震撼,引發(fā)人們的思考。最后,我適時引用羅丹的藝術主張:“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謂‘丑,在藝術中有可能變成非常美,在藝術中有性格的作品,才能算是美的。”
總之,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把美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在他看來:“沒有審美教育就不會有任何教育。”在美術欣賞課中,我們應提高自身素養(yǎng),多方面的了解學生特點,在備課上下功夫,讓學生在享受美中理解美,在美的享受中獲取審美方法、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