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如何提高語文課教學的實效性的問題,我設計了“注重實際,引發興趣;精心導學,培養能力”的教學方案。這一教學方案主要包括下列兩個要點:一、注重實際,引發興趣。1.創設氛圍,引發興趣。2.懸念設疑,攻破難點。二、精心導學,培養能力。1.精心指導閱讀,提高自學能力。2.精心指導解題,提高閱讀文段、解答問題的能力。3.注重口語訓練,提高作文表達能力。總之,在語文課教學中,注重實際,引發興趣是教學的關鍵;精心導學,培養能力是教學的重點;提高語文課教學的實效性是教學的目的。
【關鍵詞】實效性 注重實際 引發興趣 精心導學 培養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5-0031-02
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中,如何提高語文課教學的實效性,這是一個需要認真探索的問題。十幾年來,針對所教學生思想素質和文化素質的具體情況,我設計了“注重實際,引發興趣;精心導學,培養能力”的教學方案,并一直貫徹于教學的全過程,以切實提高語文課教學的實效性,取得了一定效果。這一教學方案主要包括下列兩個要點:
一、注重實際,引發興趣
愛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認為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興趣是學習的“催化劑”,它對學生的學習有著神奇的內驅動作用,能變無效為有效,化低效為高效。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當前開展素質教育,優化課堂教學,減負提質的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在日常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提高語文的課堂教學質量呢?我認為在教學中,應加強教學藝術性,狠抓一個“活”字,才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不同年級、不同班級學生的不同特點,采用不同的方法以引發學習興趣。我采用的方法主要有:
1.創設氛圍,引發興趣
渲染、創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能使學生情緒高昂,智力活動呈現最佳狀態,保持一種積極的學習狀態。因此教學氛圍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制約著學生的學習效率。為營造語文課良好的學習氛圍,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學情和課文的相關內容,或選用一句笑話、或用一張漫畫、或背一首古詩、或唱一曲歌、或講一個典故、或說一個有趣的故事,它能起到活躍課堂氣氛,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產生學習興趣的作用。
2.懸念設疑,攻破難點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思、疑是密切相聯的,是辯證的統一。教學中,教師可常常設疑問難,創造問題情境,以疑引思,以思解疑,使學生學有所得。李健吾的游記散文《雨中登泰山》是高中語文教材的開篇之章,足見其具有的典范性地位。課文“預習提示”中提到的本文“描寫了泰山別具情趣的景物和雨中登泰山的‘獨得之樂”一句,“景物”容易把握,“獨得之樂”就難于全面理解了。教此文時,我向學生提出了“獨得之樂”體現在哪些方面?讓學生邊學邊思,邊思邊學,然后再讓學生在老師的課文講解中析疑。原來“樂”在欣賞到泰山的雨中景,“樂”在體味到泰山的雨中情,“樂”在領悟到了登山的人生哲理。最后指出,“獨得之樂”實際上是對全文的提綱挈領,這一“樂”貫穿在全文的寫景、言情、悟理之中。這樣,既解疑,又把課文的難點、重點攻破、掌握,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悟。
在教學過程中,誘錯提問也是設置懸念的一種技巧,即誘導學生在回答問題時陷入謬誤之中去,再誘導他們從謬誤中回到正確的理解上來,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我教《祝福》時問學生:“《荷花淀》里有個水生哥,水生哥的名字是什么?”學生答:“水生!”再問:“那么祥林嫂的名字呢?”一個學生脫口而出:“祥林!”過了一會,全班同學都笑了起來,因為答錯了。祥林嫂的名字不叫祥林又叫什么呢?原來她沒有名字,然后順理成章地引導學生分析祥林嫂的命運,這給學生的印象特別深刻。
善于提問是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發展思維、培養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學習語文知識、理解文章脈絡,把握中心的有效方法之一。如何把握好提問,則要根據教學、教材的不同,學生的實際需要來設計不同的問題,從而使整個教學過程組織得科學化、藝術化,繼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所以,興趣是學習獲得知識的“催化劑”,激發興趣在教學中運用得法,就能撥動學生的心弦,啟動學生思維的閘門,使之自覺、主動地學好語文課。
二、精心導學,培養能力
學生對學科學習興趣的提高,是教學成功的第一步。實施素質教育,也有一個能力培養的問題。培養能力,不僅是培養學生學習知識的能力,也要培養學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發展的能力。知識、能力、覺悟三者是緊密聯系彼此相通的,并且是可以轉化的。知識的存在和增長是能力產生和發展的必要條件,能力的形成必須以相應的知識為載體,而能力的發展又反過來成為人們進一步掌握更復雜、更高級的知識的條件。有扎實的知識基礎,就有可能培養相應的分析難度高的文段的能力,并引導升華為更深層次的文章內涵。因而,我在教學中注重“三個能力”的培養和訓練。
1.精心指導閱讀,提高自學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果教師授給學生的只是“魚”,那就只能滿足學生頓餐之饑。如果教師授給學生的是“漁”,它就能使學生終身受益。因此,精心導學,引導學生掌握自學能力,就能教給學生獲取更大更多的“魚”的方法。葉圣陶先生說:“光聽講,不融化,不會成才。舉一隅,不能三隅反,不會成才。唯有入學取得自學本領,才會成才。”可見,教師必須把培養學生自學習慣和自學能力作為教學的重要宗旨。學生獲得知識的渠道,既從聽講而來,更從自學而來,對他終身受用的東西是自學能力,然后才是聽講能力。教師要把自學時間充分用于培養學生自我學習,自我發現,自我體驗和總結這條主線上。注意到這一點,我執教以來,重視既授給學生自學方法,又留給學生自學時間。在指導學生自學時,我注意處理好幾個問題:(1)自學不可沒有,也不可過度。課外一定要培養學生的預習和復習的自學習慣;課間自學要把握適度,重點段落,知識點部分指導學生認真閱讀;學生聽講情緒不佳時,重點指導學生閱讀課文。(2)自學要有提示,有指導,有要求。(3)要檢查,要反饋自學情況。這樣,才能使學生的自學能力真正提高,收到好的效果。
2.精心指導解題,提高閱讀文段、解答問題的能力
解題訓練是鞏固和深化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重要途徑。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精心指導學生解題,以適應高考要求。
首先要交給學生解題的鑰匙。語文科高考試題類型多種多樣,不同的題型有不同的解題技巧與方法。這就要求教師應對各類題型的解答予以訓練與指導,以保證答案的準確性和規范性。如解答選擇題時,我指導學生要抓住題干中的關鍵詞語,找準題眼,或用排除法,或用比較法,從題肢與題干的相互關系中找出不同范圍、層次、側面、角度、條件上反映題干的規范性的正確題肢。近年高考都要考現代文閱讀,而且考查的閱讀量大多在千字以上。在有限的考試時間內,如何快速閱讀文章,把握好選文的大意,是從容有效答題的關鍵。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我教他們掌握“錯序讀”和“檢索讀”兩種快速閱讀文章把握內容的方法。所謂“錯序讀”就是不順著原文的次序,而是前后交叉地讀,有較大的自由度。這種閱讀法不是馬馬虎虎地讀,而是根據閱讀去確定獵取目標有的放矢地讀。而“檢索讀”就是運用檢索信息的方式進行閱讀。這兩種方法效果都不錯,既省時,又體質。
其次,應立足課本,打好基礎,靈活運用。近幾年的語文高考命題,從試題來看,大部分題目有“題在書外,理在書中”的特點,因而立足課本,扣緊教材,語文常識基礎扎實是很重要的。在教學中,我把重點放在幫助學生弄懂弄通課文中的相關知識,例如句型、修辭、詞的靈活運用、文章的感情色彩等方面,再進一步引導他們掌握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文章內容的方法,充分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3.注重口語訓練,提高作文表述能力
口語訓練是語文課極其重要的一環,而訓練的結果又最終集中體現在作文的表述能力上。不少學生作文時,組織材料無法下筆,或三言兩語寫完,或啰哩啰嗦不知所云,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口頭訓練,不能完整通暢地表述內容。因此,我在教學中注重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如舉行“辯論會”、”“演講會”、“課前十分鐘”等活動,要求每個同學都上臺亮相,讓他們人人動心、動腦、動口,培養學生的膽量和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從而達到我手寫我口頭表述的效果,改變了過去能想能讀而不能寫的局面。
十幾年來,我在語文教學中實施了上述教學方案,提高了語文教學的時效性。通過精心指導,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扎實了,整體文化素質提高了,近年來的高考成績與同類學校相比,名列前茅,受到上級表揚。總之,在語文課教學中,注重實際,引發興趣是教學的關鍵;精心導學,培養能力是教學的重點;提高語文課教學的實效性是教學的目的。實踐證明,語文課這一教學方案的實施,能起到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作用,也能培養出更多的知識基礎扎實,文化素質高的合格高中畢業生,為高校輸送人材盡一點綿薄之力。
作者簡介:
陳冬春,女,1971年11月出生,1996年6月畢業于華南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1996年7月就職于汕頭市澄海區鳳翔中學,從事高中語文教學工作至今,是一名中學語文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