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興本科新聞傳播學專業為彌補師資、設備匱乏,可以請進傳媒企業合作辦學,主要機制有:請進培養訂單;請進實訓課程;請進欄目制作;請進記者站;請進反饋系統。并且,為了增強新聞傳播學院與傳媒企業合作的深度、效度與雙贏效果,作者分別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新聞傳播;傳媒;企業;辦學機制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12)05-0132-02
一、新聞傳播學專業教學請進傳媒企業的原因
(一)實驗室建設的匱乏。獨立學院起步較晚,而且獨立學院投資方一般都比較謹慎。所以,他們辦學的前五年,甚或前十年都在投資一些硬件設備,比如教學樓、宿舍樓等。但對于圖書館內藏書、實驗室設備等投資力度一般較小。所以,獨立學院新聞傳播類專業往往不具有必備的實驗設施,比如廣播錄音室、電視演播室、線性編輯室、非線性編輯室,等等。這樣,培養高質量、應用型人才的育人目標就會大打折扣了。
(二)專業化師資的缺少。獨立學院實行財政、人事獨立管理,既不同于“母體”人事的公辦性質(可以有醫療、住房、養老等后顧福利保障),又不愿意拿出翻倍的工資待遇。所以,獨立學院要么是銀發蒼蒼的長者,他們發揮余熱,盡職盡責,但在學術創新、實踐環節往往力不從心;要么是剛剛研究生畢業,缺乏相應的實踐能力。那些年富力強的傳媒人才很難被吸納到獨立學院工作。獨立學院屬于應用型本科教育,更需要富有朝氣與活力的專業化教師,研究傳媒行業最新動態,不斷調整教學內容,不斷優化實踐環節。
(三)教學研究內容的滯后。由于獨立學院自己的人事特點,大多數學科帶頭人是退休返聘教師。這樣,他們一方面教學科研經驗豐富,成果不少。獨立學院可以直接引進他們作為自己的教師品牌,大大降低了培養一個學科帶頭人的成本投入。但是,由于一些主客觀原因,比如國家科研項目招標的年齡限制等等,這些學科帶頭人大多數吃老本,很少再繼續創新研究。所以,教學內容、科研內容比較滯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大學校園樂于鉆研、不斷創新的學習、科研風氣。一些前沿、熱門專業往往和實踐聯系密切,這種相對滯后的教學、科研內容就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導致“教”落后于“學”,“教”不能直接服務于“用”。
(四)學生實踐環節的困惑。現代傳媒行業還具有很強的壟斷性質,別說學生進去工作難,就是進去實習都很難。每年新聞學專業的學生要去實習,家長們都要提早的打招呼、走關系,甚或被潛規則等等。其主要原因是,一是我國傳媒體制問題,二是我們培養的新聞傳播人才動手能力比較差,三是我們傳授的新聞專業知識都已經滯后了。按理說,在教育市場中獨立學院必須以學生為本,那么它就要在學生的實踐環節做好服務。而他們和傳媒之間的對接不暢,就必然的無法做好這方面的服務了。
(五)學生就業方面的重壓。獨立學院介于公辦本科與專科之間,學生就業就會出現一定程度的“高不成、低不就”的態勢。傳媒行業屬于朝陽產業,正在蒸蒸日上。但是,由于校內外、主客觀等方面的原因,學生就業面臨較大困難。商品售出要有售后服務,那么獨立學院也不能忘記了“售后服務”。學生領了畢業證,只是教育成功了一半。獨立學院要想在“售后服務”上取勝,就必須盡早地建立與傳媒行業的對接機制。總之,獨立學院新聞傳播類專業目前面臨的困境是嚴峻的,如果不解決這些困境,教育質量就不能獲得根本性提高,頒發的相關文憑將會逐步受到社會質疑。那么,如何走出這樣的困境呢?筆者,結合在兩所獨立學院的工作經歷,認為應該從兩個方面來解決:學校要學會主動走出去,還要學會把傳媒企業請進來。
二、新聞傳播學專業請進傳媒企業的幾種機制
(一)請進培養訂單。傳統高校的辦學模式,行政味道很濃,大學課程與企業實際需要存在脫節現象,學習的內容常常是過時、落后的,要想對課程進行哪怕是一點小小的改革,都存在著自上而下的困難。而獨立學院辦學模式、培養機制相對更具靈活性。在保證教學計劃正常進行的條件下,新聞學院可以邀請傳媒單位到校提前預定人才。這些預定人才的培養,由傳媒單位根據自己的需要在學院開設他們指定的課程,并正式納入學院的教學體系之中,直接為簽約傳媒單位培養后備人才。這樣,獨立學院可以與企業建立聯系,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幫助傳媒企業承擔訂單,交付學生操作,這樣的形式能讓教師在實際的上課中就可以結合訂單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而學生從中也能了解到業界的最新需求。學生對于傳媒企業而言也是低成本高質量的員工,對于傳媒企業而言也是很有利的。
(二)請進實訓課程。針對新聞傳播專業的實踐性特點,獨立學院可以請進一些一線的記者,編輯到學校進行現場的指導和講學,將最前沿的市場需求融入我們的教學之中,這樣能保證我們的教學更加具備實踐性和應用型。曾有專家指出,這種把企業技能培訓課程嵌入學歷教育的合作模式,是目前軟件人才培養除了學校傳統教育和社會技術培訓之外的“第三條路線”。大批具備扎實的新聞理論和一定的實踐技能,并掌握產業發展最新技術的人才不斷走向市場,為傳媒產業的發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
(三)請進欄目制作。獨立學院可以和一些新聞傳媒企業進行項目合作,發揮獨立學院新聞專業人力多,資源廣,設備齊全的優勢,與新聞傳媒企業進行項目合作,資源共享。獨立學院可以利用校園中現有的實驗室錄音室的設備,為傳媒企業制作節目,制作的節目賣給傳媒企業,有利于教學,有利于更加合理的使用實驗室的設備,有利于加強與傳媒企業的聯系,也有利于教學工作的合理展開。
(四)請進記者站。我們可以邀請新聞傳播機構在獨立學院建立記者站,而獨立學院的學生通訊員可以采寫本校,本地的新聞。記者站可與我校的大學生記者團相結合,加大對獨立學院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力度,更大程度的挖掘獨立學院學生的采寫能力。而且,通過設立記者站還可以積極主動、快速有效地傳播獨立學院品牌,在社會上廣泛地建構、傳遞自身的特色和優勢。
(五)請進反饋系統。獨立學院建校時間都不長,到目前為止還缺乏廣泛的社會影響力,同時就勢必缺乏對學校建設、人才培養狀況方面的反饋聲音。所以,獨立學院的教學要根據用人單位對人才需求的變化不斷地進行調整,就必須主動出擊,建立自身的人才培養反饋系統。建立一個由學生、合作企業、校內實習指導教師組成的多方信息反饋渠道,根據市場人才需求的變化,調整教學內容,多種渠道提高學生的素質。這樣獨立學院可以通過反饋系統及時了解學生實習情況和畢業生工作情況,這樣能及時了解一線的情況以指導獨立學院的教學,更好的規范獨立學院的教學,針對具體情況及時整合教育資源。
三、新聞傳播學專業請進傳媒企業合作辦學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經調研獲悉,目前新聞傳播學專業校企合作的思路不少,已經進行的實踐也不少,但也發現了不少問題。筆者認為,新聞傳播學專業請進傳媒企業合作辦學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以增強校企合作的深度、效度和雙贏效果。
(一)注意校企融合的深度。目前有不少新聞傳播學院與傳媒企業合作,還僅僅停留在一些短期項目合作,更有甚者就是掛了個牌牌而已。如果缺乏合作的深度,新聞傳播學院無法達到預期合作目標。怎么做呢?一般來說,應該在共建教學管理制度、共建雙師型教師隊伍、共建實訓基地、共同開發課程、共同編寫教材、共同實施教學環節、共同指導學生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
(二)注意校企融合的效度。新聞傳播學院與傳媒企業合作,一般追求培養人才的實用性,這種效果能否達到,達到的程度如何?在校企合作之初就應該有所考慮。具體操作方法主要有:聘任傳媒企業職工為新聞傳播學院“雙師型”兼職教師,增加他們的責任感;把新聞傳播學院理論型教師在寒暑假等時間放在合作傳媒機構鍛煉;增加他們的業務實踐,積累業務案例;新聞傳播學院與傳媒企業合作制定培養計劃、共同安排培養課程,讓學生真實地融入實踐案例中學習;新聞傳播學院與傳媒企業合作編輯實驗室、電視演播室、網絡編輯室等,把實踐演練放置在真實的傳播情景之中。
(三)注意校企融合的雙贏效果。在市場經濟之中,雙贏是合作的永恒價值與追求。新聞傳播學院不能僅僅考慮自身的教學問題、發展問題,還應該考慮傳媒企業的發展問題、業務問題。在這一點上,請注意以下問題:新聞傳播學院理論教師應該以合作傳媒企業及其業務為研究對象加強傳媒實務方面的科研工作,用科研積極推動傳媒企業的業務優化;新聞傳播學院應該能夠開發出相應的理論提高課程,并能夠在恰當時間為合作傳媒企業開放,供傳媒企業職工學習;新聞傳播學院學生實踐應該態度端正,幫助傳媒企業職工工作,不添亂、不搗亂;新聞傳播學院與傳媒企業合作的實驗室應該共享,既是教學實驗室也是傳媒業務工作室。作為現代市場經濟的產物,獨立學院比公辦高校更能靈活多樣、更能廣泛深入地開展校企合作。建立積極有效的校企對接機制,不僅可以節約、整合教育資源,降低教育成本,培育優秀人才,還可以提升自身品牌,擴大自身社會影響力。新聞傳播專業與社會、與時代聯系緊密,建立新聞傳播專業的校企對接機制,是學校開展與社會其他領域合作的突破口。以上只是一些直觀經驗積累和不成熟的設想,希望各個獨立學院領導、新聞傳播專業負責人、教師給予批評指正,并繼續積極探索,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 王乃考.中國——東盟跨文化傳媒人才需求分析與對策[J].商業文化,2011(6).
[2] 田明山.高職高專院校推進校企合作和產學結合校企模式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08(18).
[3] 張秉釗.校企合作“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探索[J].高教探索,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