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瑤琤
摘要:偶像劇作為東亞地區文化的重要標志,對該地區文化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以偶像劇產業發展最為成熟的日本、韓國和臺灣地區的偶像劇為例,通過對偶像劇的文本分析和產業化策略的研究,論述了偶像劇對偶像劇制作本身、對相關電視劇產業發展以及相關文化領域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此得出,偶像劇所帶動的文化新潮流無論在物質文化方面,還是在精神文化方面的導向性作用。
關鍵詞:偶像劇;文化融合;物質文化;精神文化
中圖分類號:G206.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12)05-0145-03
偶像劇作為亞洲文化發展的風向標,無論在臺灣、日本、韓國還是中國大陸都已經形成了非常好的發展態勢。而相對統一的發展步伐也給各國之間的偶像劇產業交流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更重要的是,偶像劇還帶動了區域性范圍內的其它文化的共同發展。因此,偶像劇的存在無論是在文化交流方面,還是在文化意義方面都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一、偶像劇推動了區域性文化融合
隨著偶像劇的崛起和風靡,其對于文化發展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偶像劇就像是穿縮在各國、各地區之間的紐帶將他們聯合起來,形成超越國界的文化社群。這樣的發展態勢正好符合文化區域化發展的大形勢,也很好地例證了日本學者巖淵功一提出的“文化接近性”的概念[1]。
(一)偶像劇跨地區的聯合制作
1.劇本合作
其實,漫畫改編的偶像劇可以算是偶像劇跨地區合作的一種最主要的形式。制作方將來自日本的漫畫通過情節上的添加刪減修改成劇本,最后拍攝成偶像劇。這樣的方法不但節約了邀請編劇原創劇本的時間和金錢,而且還借著漫畫的名氣進行宣傳推廣,在偶像劇未播出時就已經為該劇積累了相當可觀的收視群體。例如臺灣和韓國改編的日本漫畫《花樣男子》、《惡作劇之吻》,臺灣改編的《花樣少男少女》等等,這些偶像劇不但延續了漫畫原有的質量和消費市場,而且還在偶像劇市場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
2.偶像聯袂
偶像與偶像劇的“相互生成”的關系[2],說明了其對于偶像劇來說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隨著偶像劇在日本、韓國、臺灣和中國大陸地區的普遍流行,偶像明星也不再局限于本國或本地區的偶像劇拍攝。偶像明星的跨國參演為偶像劇增添了國際化成分的同時,也為偶像劇擴大了在東亞地區的影響力。例如,偶像劇《深情密碼》,四位主角分別是來自臺灣的周渝民、賴雅妍,來自香港的許志安和來自韓國的樸恩惠,這部偶像劇也因此被稱為“跨國大制作”。這樣強大的演員陣容使該劇從開拍時就成為了觀眾目光的焦點,大大提升了海外知名度和影響力。該劇在臺灣地區的收視率因為劇中偶像的傾力表演和劇情的跌宕起伏一直穩居收視排名前二的位置[3]。在大陸地區,該劇也由各地衛視臺連番播出,從而獲得了大陸觀眾廣泛的好評。
(二)偶像劇帶動其它類型電視劇發展
偶像劇作為近20年在東亞地區最成功的電視劇形式,不但在本身的制作上力求多元化,而且還影響著其它類型的電視劇發展趨勢。因此,偶像劇的元素隨著偶像劇的風靡滲透到其它電視劇中,電視劇產業呈現出“青春偶像化”的跡象。
最能體現偶像劇中的元素向其它類型電視劇滲透趨勢的例子無疑是在東亞地區受到很好反響的韓國大型古裝歷史劇《大長今》。這是一部結合了勵志、愛情、悲劇、喜劇、偶像、音樂等類型元素的“青春偶像化”的歷史古裝劇。該劇以一個史料記載的女醫官為創作靈感,從而虛構出來的一個人物傳記類的電視劇。但是這樣的古裝歷史劇卻啟用了偶像明星李英愛和池珍熙來扮演劇中的男女主角,并在情節設置以及背景音樂的處理方面都仿效偶像劇的做法。類型元素的相互滲透不能不說為古裝歷史劇帶來了更多的看點,也給這類型電視劇的發展開拓了一條新道路。
(三)偶像劇帶動相關文化產業發展
第一,偶像劇帶動了唱片業的新發展。音樂作為偶像劇特性元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起著烘托劇中情節、強調藝術處理的重要作用。因此,偶像劇的配套原聲帶的發行不但為偶像劇造勢,也為唱片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可以說,偶像劇為音樂創作提供了好的題材,同時也成為了表現音樂的好的載體。好看的偶像劇一般都會有好聽的主題曲襯托。如日劇《魔女的條件》的主題曲《First Love》,臺灣偶像劇《惡魔在身邊》的主題曲《曖昧》,韓國偶像劇《豪杰春香》的主題曲《我愛你》等等,這些歌曲后來都跟偶像劇一樣膾炙人口。另外,臺灣的里程碑式的偶像劇《流星花園》也很好地例證了偶像劇帶動唱片業發展這個論點。《流星花園》原聲帶不但附送36頁F4的彩色簽名寫真冊,還收錄了獨家幕后花絮,使其在當時就以50萬張的銷售量成為了當時唱片業的一大神話。后來該劇中的偶像團體F4推出的首張專輯《流星雨》也借著《流星花園》的強勁勢頭在第一天就賣掉10萬張,歌迷們網上訂購的狂熱更是造成了唱片公司網站兩次癱瘓的夸張局面。不得不說,偶像劇對于唱片業的推動作用令任何人都不可小視。
第二,偶像劇帶動時尚產業的新趨勢。偶像劇從受眾群的定位出發,將都市青年的喜好與追求作為創作的風向標,以展現出包括服飾、配飾、發型等最時尚的一面,來迎合年輕人的需求,并以此進行文化滲透。偶像劇中時髦的服飾、精致的配飾、流行的發型都是為了滿足年輕人的審美需求。因此,偶像劇像是時尚潮流的引導者和締造者,讓觀眾接觸到時尚產業的最前沿動向。《冬季戀歌》中裴勇俊的發型、眼鏡、圍巾、大衣成為了當時最流行的時尚元素,紛紛被年輕人效仿。《浪漫滿屋》中宋慧喬的發型、裙子、配飾也在網絡上風靡一時,成為網絡購物排行榜上面的熱銷品。由此可見,偶像劇在時尚產業發展中占據著關鍵的地位,它像是一本活靈活現的時尚雜志,將最流行的時尚元素一并展現在偶像劇中,推動了時尚產業的發展動向。
第三,偶像劇帶動了旅游業發展的新潮流。偶像劇對于場景選擇的精益求精也使得偶像劇中的拍攝地點成為了人們旅游的新去向。去偶像劇中男女主角生活過、相愛過、工作過的地方看一看成為了偶像劇粉絲們的夢想。日劇中,觀眾總是被東京燈火輝煌的現代化高樓所吸引,雖然沒有親自去過,但是很多觀眾通過日劇對銀座和涉谷地區都非常熟悉,而銀座和涉谷也因此成為了日本旅游的必到景點。韓國偶像劇也對拍攝地點的選取非常講究,不但要考慮劇情的需要,還要將旅游業與偶像劇相結合,達到雙贏的商業策略。《藍色生死戀》的拍攝就選在風景優美的束草。《大長今》的拍攝地點是坐落在京畿道的MBC文化公園內,聯合“大長今主題公園”、“韓國民族村”一起帶動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另外,還有多部韓國偶像劇,如《我的名字叫金三順》等將濟州島作為拍攝地之一,為濟州島的旅游做足了宣傳。
二、偶像劇引領的文化新潮流
偶像劇在東亞地區從多方面、多層次推動了區域性文化的大融合,因此,偶像劇在文化方面的導向作用也不可忽視。
(一)物質文化導向
食物、時尚、消費商品和音樂都是觀眾每天茶余飯后閑聊的話題,同時也是他們追逐的理想的物質生活。由于偶像劇制作方的精心準備,劇中的男女演員都會身著漂亮、體面的衣服生活在家俱布置華麗的屋子里。越來越多的觀眾將偶像劇看作是資本主義消費現代化的視覺比喻。消費主義的現代性通過偶像劇特殊的描繪擁有了能夠吸引觀眾目光的魅力和魔力[4]。在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觀眾渴望偶像劇中的物質生活,所以他們尤其關注偶像劇中的時尚商品。因此,偶像劇引領了地區性的物質文化發展。說起韓國偶像劇《浪漫滿屋》,這部偶像劇在內地曾經由多家衛視臺連環播出,而且收視率也一直居高不下。年輕人喜愛這部偶像劇不僅因為輕松幽默的故事,也為劇中男女主角的穿衣打扮而著迷。劇中宋慧喬穿的小短外套、連衣裙和各種可愛配飾不僅在街上隨處可見,而且還在各大購物網站中熱賣。觀眾利用外表的模仿和包裝,將自己想象成劇中的角色,來表達她們對于劇中愛情、生活的向往。
如果說偶像劇本身給觀眾帶來的物質文化導向是無意識的、非目的性的,那么其它媒體利用偶像劇來導向物質消費則被看成是有意識的、有目的的。時尚雜志中會對當時最流行的偶像劇中的人物造型進行分析,列舉出他們在劇中的經典服裝搭配以及別致的配飾,并配上相關人物的劇照以起到吸引讀者眼球、鼓勵觀眾模仿的效果。一些時尚類的電視節目的選題也會結合當季流行的偶像劇,某地區的時尚頻道就有這樣的節目,邀請了兩位女孩在當地著名的時尚購物中心里挑選和搭配出與偶像劇中女主角相似的服裝,并在最后對比劇照來評定勝負。這類節目在當時獲得了很好的收視率,而且節目中挑選衣服的店鋪也因此門庭若市。而且,隨著信息技術的高度發達,觀眾通過網絡就能搜索到偶像劇的贊助品牌,并在網上直接下單購買,實現了足不出戶就能將自己變身為劇中人物的可能。偶像劇改變了年輕人的穿衣理念,改變了年輕人的時尚消費觀,為年輕人引導了走向夢想中的物質生活的捷徑。
(二)精神文化導向
從表面來看,偶像劇作為電視快餐文化的典型代表,其對于物質生活的影響和導向作用顯而易見,但是偶像劇能夠在這么長的一段時間內一直保持流行的趨勢,其對于精神文化的導向也起到了關鍵作用。
1.女性形象通過偶像劇得到了提升
隨著文化全球化的影響,越來越多的西方節目進口到東亞地區,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以及他們的思想也逐漸影響到了東亞地區的文化。偶像劇最初作為趨勢劇,也堅決地將西方文化結合到劇情當中。早期的日本偶像劇,如《東京愛情故事》中,女主角莉香就是一位結合了東西方文化教育的模型。莉香是一位在美國生活過多年的,非常活躍的、善于表達的日本女性,她同傳統的日本女性不同,在她身上能夠明顯感覺到西方文化教育的影子。傳統日本電視劇中的女性總是在家照顧孩子、不出去工作,而莉香是一位獨立的新時代女性。莉香這個角色的塑造的“新女性”、“當代女性”的形象在日本偶像劇中對于女性主義的闡釋起到了革命性的影響[5],并且引領了之后偶像劇對于女性角色的塑造趨勢。偶像劇中對于女性形象的注重和塑造也改變了觀眾對于女性價值、女性社會角色的思考。偶像劇中女性角色對于真愛的渴望和執著,對于生活的勤奮和努力,特別觸動女性觀眾的心弦,影響著她們把握好自己的生活。
2.愛情觀通過偶像劇得到了凈化
正如之前介紹的那樣,偶像劇大多數是以愛情作為主題的電視劇,劇中的“真愛無敵”是偶像劇吸引觀眾的亮點。我們被偶像劇中的一個個童話般的故事所感動,我們也隨著劇中人物一起經歷了一個又一個的真愛,因此,也憧憬著自己的真愛的到來。《藍色生死戀》中恩熙和俊熙生離死別的愛情,《冬季戀歌》中塵封多年的愛情的復蘇,《流星花園》中跨越社會等級的灰姑娘式的愛情,這每一個故事都給我們的心靈帶來了強大的震撼。可以這么說,偶像劇給每天經歷殘酷現實的人們帶來了精神上的陶冶,為觀眾寄托著他們對于美好愛情的全部想象,并且還平衡了觀眾來自于現實生活中的無限壓力。因此,偶像劇對于觀眾心靈上的凈化支持著人們對于自己愛情的執著追求。
3.民族文化通過偶像劇得到了弘揚
日本和韓國的偶像劇除了對于人物和故事近乎完美的藝術打造,也不忘將自己的民族特性穿插入故事中,以達到宣揚傳統民族文化的作用。電視劇是現實生活的再現,是普通生活的縮影。所以從偶像劇中人物住的房子,生活的習慣,說話的語氣等點點滴滴中,觀眾都能看出這個國家或地區的生活習慣。其中,飲食文化的宣傳在偶像劇中特別多見。日本有他們傳統特色的壽司、生魚片,所以日劇有專門為宣傳他們飲食文化制作的偶像劇,例如《將太的壽司》。同樣地,韓國也有在偶像劇中宣傳他們的泡菜文化。在韓版《花樣男子》中,出身富貴的男主角在家庭條件貧寒的女主角家中和他們一起腌泡菜的有趣場面就令人印象深刻。韓國偶像劇中,我們總能看到主人公對于食物的精心烹飪,從而感覺到這個國家對于食物的熱愛、珍惜。因此,隨著韓國偶像劇在內地的大肆流行,韓國的餐飲店也在內地成為年輕人時尚休閑的新去處。
另外,日本、韓國的婚慶禮儀在他們的偶像劇中也有所體現。偶像劇將具有他們自己民族特色的婚禮場面詳細地展現在觀眾面前,令到有著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學習和了解到他們傳統的婚禮習俗。除此以外,韓國偶像劇中長輩和小輩關系的處理也宣揚了這個國家尊敬長輩的優良傳統。韓劇中后輩對于長輩的尊重除了對話時運用敬語之外,還有特別的行為禮儀。
比如,喝酒的規矩,長輩與小輩倒酒有先后順序,接酒時也有專門手法;而喝酒時,小輩也有特別的規矩,需要將頭側過去飲酒。從這些行為舉止上的小細節中可以看出韓國是一個注重禮儀的國家。而作為海外觀眾,觀看韓國偶像劇就像是對于韓國禮儀文化一個學習了解的過程。因此,不得不說傳統民族文化通過偶像劇得到了弘揚。
三、 結 語
偶像劇作為東亞地區最受歡迎的媒體產品之一,不但推動和促進了該地區文化發展的大融合,而且還為該地區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都引導了新的潮流。因此,偶像劇對于東亞地區文化發展起到了多角度、多層面的深遠影響。
參考文獻:
[1] Iwabuchi, K. Becoming “Culturally Proximate”: The A/scent of Japanese Idol Drama in Taiwan [A]. Moeran, B. (ed.) Asian Media Productions [C]. London: Curzon, 2001.
[2] 金丹元.電視與審美:電視審美文化新論[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5.
[3] 深情密碼[OL].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55123.htm.
[4] Chua, B., Iwabuchi, K. East Asian Pop Culture: Analyzing the Korean Wave[M].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8.
[5] Mamoru, I. The Representation of Femininity in Japanese Television Dramas [A]. Iwabuchi, K. Feeling Asian Modernities: Transnational Consumption of Japanese TV Dramas[C].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