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義
摘要: 感恩教育是小學生品德教育的重要內容。感恩教育就是要讓學生知恩、報恩、施恩,這一教育的途徑很多,而在家庭活動、學校活動、社會活動中進行教育是最有效的途徑。
關鍵詞: 小學生品德教育感恩之心培養(yǎng)途徑
感恩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一種優(yōu)秀品德。感恩之心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學習、教導,要讓孩子學會感恩。沒有一顆感恩的心,孩子永遠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幫助他的人,更不會主動地幫助別人。我認為在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效果尤為顯著,因為小學生對活動有著天生的渴望,他們能在活動中獲得知識,感悟情感,陶冶情操。
一、在家庭活動中培育學生的感恩之心
家是孩子成長的港灣,幸福的源泉,家中洋溢著父母不求回報的愛。孩子在家中得到的愛和幫助最多,他們知恩圖報的情感也最濃烈。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出于本能,愛得無微不至,這就讓很多孩子在得到愛的同時,并沒有“得到的感覺”,以為生活本該如此,家長往往一味遷就孩子,這時在家中對孩子感恩之心的培養(yǎng)就需要老師的指導。
我在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時,開展了多項在家庭中完成的活動。(1)召開家長培訓會,指導家長培養(yǎng)孩子的感恩意識和感恩行動。(2)布置愛心家庭作業(yè),比如:送親人一件自己制作的小禮物;給父母打一次問候電話,送一句溫馨的祝福;給父母講一個故事,唱一首歌;為父母做一件事;給父母捶捶背,捏捏腳;做家務。(3)記住親人的生日并送上祝福。(4)以“贊美父母之愛”為主題寫一篇作文。(5)節(jié)日里開展“做一日爸爸媽媽的父母”活動,這一天孩子們就要像父母一樣照顧爸爸媽媽。
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學生懂得了回報親人的愛是多么快樂,也讓父母感受到被孩子愛的幸福。好多家長打來電話,感謝老師組織了這些活動。其實這些活動不過是把愛的機會還給了孩子,平時父母是高山、大樹,孩子是小鳥,只能依靠父母。在活動中,換個形象,他們也能頂天立地。這些活動的開展,對培育學生的感恩之心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讓孩子從感恩父母開始,學會關心身邊的人,關心周遭的世界,進而關心整個人類,從而激發(fā)學生自我發(fā)展的欲望。
二、在校園活動中培育學生的感恩之心
學校是教育的主陣地,每個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學校教育。教育是一個以德化人的過程,是以心靈撞擊心靈、情感呼喚情感、人格感召人格。要教會學生感恩,每一位教師必須具備感恩的品質,只有讓“感恩”成為學校的師德文化的組成部分,感恩教育才不是口號和標簽,才真正能夠在學生心底留下烙印。學校要以感恩教育為主題開展活動,教育學生牢記恩惠,知恩圖報,以感激之心回報他人,回報社會。
在學校感恩教育的眾多活動中,以下活動最受學生歡迎且收效很大。比如:“以愛換愛”主題班隊會。活動要求學生收集自己在班集體了解到的關愛和被關愛的事例,在班隊會上進行交流,整個活動其樂融融,好多同學流下了感動的淚水,他們體會到感恩和被感恩都是愉快而美好的。通過活動,同學們更加懂得欣賞同學,關心伙伴,感恩朋友。
在班級中開展的“老師感謝你們”的隊會活動,我準備了很多平日里學生關心我的事件,如數家珍般地描述,真誠地感謝他們,并告訴孩子們:你們的進步,你們的成長成就了我的快樂和幸福,老師要感謝你們。我朗讀自己的日記《像孩子一樣快樂》,當讀到“真是感謝這些乖孩子,他們已經習慣了有我為他們加油的日子”時,孩子們都感動了,眼里噙著淚花。這一活動讓學生明白感恩是人人都應具有的品質,拉近了師生距離。
學校里開展的“愛心捐款”、“感恩歌曲演唱”、“感恩作文競賽”等一系列感恩活動,對培育學生的感恩意識和行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在社會活動中培育學生的感恩之心
人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環(huán)境中,社會交往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孩子離開學校、離開家庭,同樣需要走進這個多姿多彩的社會。這就要求老師引導學生在社會活動中強大自己的感恩之心。懂得用自己的寬容心、關愛心融入社會,感恩社會。
我曾在班級開展了一次大型的“感恩之心”主題隊會,雖然是隊會活動,可這一活動把學生從校園引向了社會。活動首先讓學生尋找生活中需要感恩的人和事,然后在班隊會上表達感恩之情。活動選取了幾個具有代表性的感恩事件:(1)班級中有位肢體二級殘疾的學生,他在生活上、學習上得到了家長、同學、老師的關懷,他借此機會表達了感恩之情。(2)三位享受了政府“兩免一補”政策的同學說出了對黨和政府的感恩之情。(3)一位同學在放學途中被摩托車撞傷,陌生的阿姨救助了他,他帶著同學冒雨四處尋找,終于找到恩人并請到了現場。活動進行了全程錄像,在家長的陪同下,學生對著攝像機說出了自己要感恩的人和事,錄像現場時時響起熱烈的掌聲。這是一次美麗的感恩記憶。通過這次活動,同學們把感恩表達了出來,記在了心里。
“5.12”汶川大地震捐款活動,我向學生介紹了地震情況及世界人民的義舉,重點介紹了“唐山救助隊”,他們當年地震得到救助,如今他們做到了回報社會,培養(yǎng)了同學們的社會責任感,大家紛紛捐款。這一活動把學生和社會緊緊地連在了一起,讓學生體會到了社會中的感恩之情。
社區(qū)或村社開展的愛老敬老活動,坐車讓座,扶老人過馬路,參與社區(qū)環(huán)境治理,植樹活動,義務勞動,各種紀念日的宣傳,等等,這些回報愛,播種愛的活動,都能讓學生在活動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感恩不僅是為了報恩,因為有些恩澤是我們無法回報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無法等量回報的,唯有用純真的心靈去感動、去銘刻、去永記,才能真正對得起給你恩惠的人。在感恩教育中,要教育學生懂得愛、珍惜愛、回報愛。任何時候,對需要幫助的人施以援手,是人之為人的基本準則,也是人性的一種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