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淑賢 劉艷軍
【摘要】在高職口語教學中,尤其是五年制學生的口語教學過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本篇分析了各種心理障礙產生的主觀、客觀原因,論述了如何通過多種途徑讓學生多聽、多進行情景交際練習、多參加英語活動,提高使用英語的質和量,調動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克服英語口語學習中的心理障礙。
【關鍵詞】心理障礙 說話能力 克服障礙 知識輸入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5-0074-02
長期以來,由于使用教材的局限性,高職五年制的英語教學方法偏重于知識的傳授,忽視對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和提高。現階段所使用的新教材的一大特點,就是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即張口說英語。但是,我們所面臨的學生對英語基礎知識的掌握甚少。因此,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著心理障礙,這就降低了英語口語教學的實際效果,使新教材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的這一特點不能充分顯示出來。我們的學生究竟存在哪些心理上的障礙呢?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五種 :
一、從眾心理五年制學生都是來自初中,正由半幼稚向半成熟過渡,處于這個過渡期的學生容易產生盲目的從眾心理。表現在口語學習上則是:當他們看到周圍人都不說英語時,他們也就心安理得地隨大流,不愿意花時間、用精力去練習口語。
二、定勢心理由于英語和漢語存在著句法上的差別,以漢語為母語的五年制學生,從小就養成了一種用漢語思考的習慣。而學習英語,則意味著要改變原有的思維習慣,打破原有的心理定勢,這不是在短時間內就能完成的。由于新的英語思維習慣尚未形成,這就使得初學英語的他們仍受原有心理定勢的影響,一開口就是想說漢語,即使說英語,也會夾雜著漢語,沒有形成說英語的習慣。
三、膽怯心理部分學生性格較內向,羞于在大眾面前講話,更不用說英語了;就是有些性格較外向的學生,也覺得說英語很別扭,怕別人的笑話,同樣羞于開口。大多數學生怕自己的發音不準,又容易說出一些“中國式”的英語, 更加不好意思在課堂上說英語。
四、自卑心理對這部分學生而言,英語雖不是一種陌生的語言,但是他們的基礎幾乎為零。要記單詞,練句型,當然有些力不從心,就使得一些學生缺乏信心,產生一種自卑心理,因而不敢開口說英語。
五、敷衍心理有些學生雖然明白學好口語是有用的,但又不愿吃苦,不肯下功夫練習;有的貪玩厭學,不愿花時間在學習上。這都導致他們課上不好好學,課后又懶得開口練習,敷衍了事。更有些學生認為現在考試注重筆試,認為學不好口語沒關系,產生一種敷衍心理。
多年的實際教學表明,上述心理障礙是由以下客觀原因造成的:
一、外語環境不夠理想,即使學生在課堂內學到的一點口語,但在課外卻無法復習和鞏固,因而淹沒在母語的大海之中。
二、口語技能不受到重視,不少英語教師過多地強調了語法的作用,從而忽略了口語技能訓練。
三、鑒于學校班級編制問題,多年來英語教學一般是四、五十人的大班教學,因人多而難以進行口語訓練。學生只注重掌握語言規律,從而忽視了實際運用語言能力。
除了這些外在的原因,學生學習英語口語的心理障礙還存在一系列的內在主觀原因:
一、學生學習動機不端正,缺乏遠大的理想;
二、因聽不懂而產生畏難情緒,采取棄而不聽的態度;
三、缺乏毅力,注意力不集中;
四、焦慮心理;
五、性格內向,怕出錯受人恥笑;
六、沒有學習興趣,不愿意學。
在弄清楚了學生學習英語口語的心理障礙及其產生原因之后,如何采取相應的措施幫助他們克服在學習英語口語過程中的心理障礙就成了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之余要探討的問題。可以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幫助學生克服學習英語過程中的心理障礙,輕松、愉悅地完成學習任務:
一、解除困惑,培養興趣。在口語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自覺地、積極主動地參加英語活動。在訓練中,教師對學生說的話應表示興趣盎然,愿意聽,并及時發現學生的優點,鼓勵其對話。
二、淡化要求,消除緊張。教師在教授學生口語時,不要過分強調訓練要求,而是要設法創造和悅氣氛消除學生緊張不安的心理狀態,喚起學生積極的注意、記憶與思維,萌發自我訓練、自我表述的欲望。
三、打開僵局,激發熱情。在口頭表達中,教師應耐心啟發,具體引導,與學生息息相通,活躍氣氛。
四、創設誘因,強化訓練。誘因是外在刺激轉變為引起動機的目的物,是克服學生英語口語中諸種心理因素的一種外驅力。對于這種外驅力的形成與運用,乃是教師不可忽視的教學手段。訓練的方式與手段之一是讓學生編對話,設想自己是什么人,談什么事,要引導學生注意自己的角色,對于語言形式正確而不符合角色身份或場合的英語應該有所指點,以便更好地理解所學語言國家的社會風俗習慣。
五、總結成績,及時鼓勵。當學生取得成績時,老師要在全班面前表揚他們,這樣會使他們在心理上產生一種成就感,使得他們信心倍增。
六、科學對待錯誤,避免求全責備。當他們出現錯誤時,教師要體諒學生,態度和藹、委婉地指出錯誤,并多肯定他們取得的成績和進步,以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鼓勵學生大膽地“表現自己”,常讓學生登臺輪流演講或復述課文等,時間一長,學生們就會由膽怯、別扭到自然、大方。
當然,要克服學生英語口語學習中的心理障礙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在平時教學中要讓學生多進行口語操練,并注意經常變換口語訓練的方法,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首先、讓學生盡量多聽,在聽的基礎上培養口語能力。對英語學習者來說,聽是信息的輸入,說是對輸入信息的反饋,是信息的輸出。很顯然,不讓學生進行大量聽的練習和操練,說的能力則無從培養。只有在學生聽多了的基礎上,學生才會有表達的欲望,這時候讓學生開口,可謂水到渠成。其次,通過大量交際性的練習,采用多種練習方式,發展學生口語的能力。英語學習的目的是為了交際,所以學習英語也必須在交際中進行。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需要有一個大量操練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會口頭表達基本句型。如:在教授句型What do you do?Im a doctor. Where do you work? I work in a hospital.時,要反復讓學生跟著聽和說,直到他們說得很地道、很熟練,讓學生一聽到“What do you do?”就立刻反應出“Im a doctor.”等。 在學生會說基本的句型或對話后,可以讓學生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進行問答。引導學生將學過的表示職業的名詞進行匯總。如student, actor, assistant, reporter, waiter, bank clerk, policeman, nurse, cook, singer, headmaster, king,driver, teacher 等。讓學生相互回答,分組活動。學生可根據提供的內容自由操練,變換人稱,What does he do? He is a…. 相互幫助,共同提高。在這樣由詞到句的口語練習中,學生容易掌握“說”的技巧,培養 “說”的能力。再次,創設情境,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 , 教師應當把課堂變成舞臺 , 讓學生在這個舞臺上,不受任何限制地脫口而出,表達自己的意愿, 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在操練I want to be a…時,由教師提供詞匯(student, actor, assistant, reporter, waiter, bank clerk, policeman, nurse, cook, singer, headmaster告示),在教師的引導下,由學生自主表演,在教學活動中充當主要角色,因而他們學得輕松自如,學得愉快主動。另外,還要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拓寬口語的知識面。 課外活動對于英語學習有很大的幫助。英語小故事、會話、表演、朗讀比賽等活動,可以促進學生說的能力,即使學唱英語歌曲,也對英語口語能力的提高有明顯的作用。閑暇時間,還可舉辦English Corner(英語角)或English Word Competition(英語單詞競賽)等活動,讓學生暢所欲言,開拓學生的視野,擴大知識面。最后,加強基本功的訓練,提高口語的應變能力。 加強聽力、閱讀和適當的寫的練習,對說的能力的提高很有幫助。聽和閱讀是一種知識輸入,可以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提高學生用英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想象力得到鍛煉,這些對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的流暢性、準確性大有好處。而朗讀是一種語音、語調的綜合訓練,可以促進說英語的能力。如單詞發音、句子重音和語調等,都是講英語時必須注意的。這些方面的基本功掌握得越好,就越能幫助學生培養說的能力。在英語口語教學活動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只是一個組織者、推動者,應通過多種途徑讓學生多聽、多進行情景交際練習、多參加英語活動,提高使用英語的質和量,調動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克服英語口語學習中的心理障礙。
參考文獻:
[1]教育心理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09
[2]論學習策略教育 科學普及出版社 2000.03
[3]現代英語語音學 陜西人民出版社 20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