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英語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采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和參與并盡量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用渠道。多媒體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優化英語教學過程,創設真實的語言環境,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最終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完成學習目標,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與合作精神。而這也正是素質教育的一種體現。本文結合筆者自身的教學實踐,從六個方面淺述了“面向全體學生進行英語教學”這一素質教育精神。
【關鍵詞】學習英語的重要性 激發學習興趣 融洽的師生關系 正確的學習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5-0091-01
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是兩種不同的教育。應試教育的教學目的是為了片面地追求升學,而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據《教育法》規定的國家教育方針,著眼于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質教育的目的不僅是要教授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如何求知、如何做人、如何健體、如何生活、如何審美,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好各方面的基礎。時至今日,繼續推行素質教育已成為必然。那么,在英語教學中,如何面向全體學生,使所有學生在英語教學中主動地,活潑地發展呢?這是擺在我們英語教學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從以下幾點談談我的一些粗淺認識。
一、闡明理由,讓學生明白學習英語的目的和重要性。
無論是對于英語初學者還是已經在學校學習者,教師要緊密結合國際國內形勢,廣泛聯系生活實際,展望社會前景,反復強調學習英語的重要性,使學生體會到無論升學、就業、學習、工作、生活都離不開英語,從而下決心學好英語。
二、采取有效措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1.以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手段誘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青少年的自控力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唯有對感興趣的東西才會集中注意力并能持久。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教案,想方設法以新穎,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F行教材,包含聽錄音,跟讀,扮演角色等內容,內容比較貼近生活。教師可靈活把教授內容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在自然愉快的情景中進行教學。如在人教版Go for it七年級下冊Unit5 Im watching TV一單元中,學習幾個動詞短語,如watch TV, do homework, read a book, talk on the phone, play basketball等。我采用體態語言(手勢語和姿勢語)一邊表演動作,一邊問學生:What am I doing?引導學生回答。我將短語和句子寫在黑板上,先不講語法,讓學生反復朗讀。然后我再找學生上臺表演動作,讓其他學生迅速地說出相應的英語單詞并練習句型。最后讓學生自己歸納總結現在進行時的結構。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很高,活躍的課堂氣氛使他們的情緒始終處于亢奮的狀態。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隨之也被調動了起來,在說說笑笑中達到了學習語言知識的目的,提高了學習效率。
2.以英語語音語調自身的優美來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興趣
英語自身富有節奏、抑揚頓挫的語音語調,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加之教師自身的素養和教學藝術性,和悅的態度、幽默的語言表達、嫻熟的技能技巧等,也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興趣。
三、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順利、有效展開教學雙邊活動必不可缺少的條件。在這一點上,我盡力做到:
1.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讓全體學生共同進步。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時刻影響著學生。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也會隨時隨地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教師對待差生和優等生應持相同態度,不應歧視、諷刺挖苦差生,更不應該放棄他們。要不失時機地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讓學生在游戲中擔任角色;讓差生上臺做有趣的動作表演;抽差生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讓讀發音準確同學領讀單詞、課文;讓嗓音好的同學教唱英語歌曲等。并不斷給予肯定,保持活潑生動的氛圍。
2.在課后,多找學生談話,了解他們的學習、生活情況。有些學生性格內向,基礎較差,甚至有先天的缺陷而產生自卑心理,不敢開口講英語。要讓這些學生開口說英語,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關愛和鼓勵,有時還需要給予個別的具體指導或幫助。
四、充分利用集體效應
在晚自習或課余開展興趣小組、開展互助、對抗賽等集體活動。以好促好,以優帶差。在班上長期開展一助一活動,讓英語差一點的學生自己在班上找一位英語好的同學來幫他補習。以此增強差生的學習興趣和樹立上進心。當然,對于班上的差生來說,僅靠這些方法和有限的課堂40分鐘是遠遠不夠的,教師應究其原因,除從消除差生心理障礙入手外,還必須利用第二課堂或課余時間給予適當的輔導。
五、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教學是教與學的活動過程,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方面組成的一個完整的教學體系。學生要真正掌握知識、獲得能力。除教師的指導外,還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既要注重教法,更要研究學生的學法。不僅要“授人以魚”,更重要的是要“授人以漁”。使學生找到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學生只有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六、教師要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在新形勢下,教師要轉變舊的教學觀念,不斷地加強學習,了解教育新思想,才能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
以上只是我的一點不成熟的認識,我僅僅從如何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教學這方面談了一些認識。實際上素質教育具有豐富的內涵、廣泛的內容,還有很多問題有待我們廣大教師去研究,去解決,以提高對素質教育的認識,豐富我們的教學理論。
參考文獻:
[1]《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
[2]《新課程標準》
作者簡介:
崔素萍1998年7月畢業于陜西省漢中師范學院英語系,同月參加工作。自參加工作十余年來,一直從事初中英語教學工作。本人思想端正,熱愛教育事業,愛崗敬業,團結同事,愛護學生,在學生中樹立了良好的教師形象。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認真踏實,并能積極推行素質教育,把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作為教學目標。同時,還不斷地加強教育理論和業務水平的學習,以提高思想認識,豐富知識,更新觀念。所撰寫的多篇論文及教學設計先后分別在縣、市、省級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