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岳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5-0098-02
教育家蔡澄清說:“何謂點撥法?所謂點撥,就是教師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知識障礙與心理障礙,用畫龍點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啟發學生開動腦筋,自己進行思考與研究,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方法,以達到掌握知識并發展能力的目的。所謂‘點,就是點要害,抓重點;所謂‘撥,就是撥疑難,排障礙。這種點撥,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針對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需要,因勢利導,啟發思維,排除疑難,教給方法,發展能力。這是運用啟發式引導學生自學的一種方法。”點,就是畫龍點晴,點石成金;撥,就是撥難為易,撥疑為悟,既點且撥,片言居要,省時省力而獲豐。因此,我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轉換觀念,絕不一包到底,而是因勢利導,當點則點,當撥則撥,引導學生自求頓悟,融類旁通,舉一反三。通過教師精心點撥,逐步使學生自動從“學會”到“會學”這一質的飛躍。
一、點思路,點方法
斯托利亞爾說:“數學教學是教學活動過程的教學,解題教學就是解題思維過程的教學,教學生如何思考就是解題教學目的之所在。”所以我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注重解題的教學。
課本中,有的題目意猶未盡,我啟發學生自己進行變式練習,擴展思維。
例如:已知反比例函數y=■(k<0)的圖象經過點M(2,m)和點N(-2,n)
(1)m____0, n____0;
(2)如果點A(1,a)、B(3,b)、C(-1,c)、D(-3,d)都在上述圖象上,那么m、n、a、b、c、d這6個數從小到大排列的順序是:_____________。
我要求學生根據反比例函數草圖,由x值在橫坐標上找到對應點,然后根據y的值在縱坐標上找到近似點,標出y的大致位置,再在圖象上標出各點,就能順利地完成上述內容。在學生完成了上述任務后,我趁熱打鐵,以此打開他們的思路,引導他們根據這題自編類似習題,在小組中展示。我在課堂上找了幾名學生所編習題,適當加以指點,然后用幻燈片放映展示,再請學生修改一下。
師生修改后,題目變為:
已知反比例函數y=■(k>0)的圖象經過點A(2,a)和點B(b,-1),
(1)a____0,b____0,即點A在第____象限,點B在第____象限;
(2)如果點C(1,c)、D(3,d)、E(e,-2)也都在上述圖象上,那么c____a, d____a, e____b, e____a。
變式后的題目不僅改變了k的符號,而且改變了原題只由x找y的一種情況,變式后不僅由x找y,還增加了由y找x的情況,拓寬了原題。
教師多方點撥,啟發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減少了題海戰術時間,使學生認識到思有所獲,學有所獲。
在教學解直角三角形時,我通過講解兩個具體例子,然后總結出該類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①邊讀題,邊畫出草圖,②在圖上標明已知與未知,③分析已知與未知的關系,④列出最佳關系式,⑤計算。這樣邊讀邊畫,讀畫互進,使學生充分地理解了題意,展示了解題的整個思維過程,特別是解題思路的探索,再現了數學教學中數形結合的思路,使學生對題目有直觀的認識,更加明確題目的已知和求解。在教學畫二次函數y=■x2-6x+21的圖象,配成頂點式后:y=■(x-6)2+3,自變量x只有在對稱軸x=6的左右取值,才能很快地畫出它的圖象。教會學生自變量的取值后,算出對應的y值,知道了各點的坐標,就可以描點畫圖了。然后教者再“點”出粗略畫y=ax2+bx+c的圖象的方法:①配成頂點式,②求出與x軸交點坐標,③求出與y軸交點坐標,④標出頂點坐標,⑤在直角坐標系中畫出對稱軸,然后根據對稱性,把這些點用平滑的曲線連接起來,但還要“點”出當△=b2-4ac<0時,二次函數與x軸沒有交點。
通過這樣的點撥,從而使學生對二次函數圖象畫法有了深刻而完整地理解,在解此類習題時,學生感到有規律可循,就能很快地利用圖象來解題。
二、點關鍵,撥難點
所謂關鍵,就是學生在理解問題的過程中,“咽喉”部分,“關隘”之處,容易“卡殼”的地方,需要教師畫龍點睛點撥,消除“梗阻”,使其暢通。所謂難點,就是學生在理解過程中有困難的地方,需教師深入淺出地講解,以便掃清障礙,輕松前進。對于每節內容,每一個問題,作為教者在備課時都要準確把握。在講解時,難點處先舉出類似淺例,然后再接觸要解決的問題,關鍵之處要先做好一切知識準備,然后水到渠成地沖破難關。
例如在講解有關相交兩圓的計算題目時,教者要點出關鍵,作好連心線、公共弦、交點與圓心連線,從而把兩圓的半徑、公共弦的一半、圓心距等集中到同一三角形中,利用有關知識就可解決相關問題。兩圓相交有兩種情況:一是兩圓圓心在公共弦的兩側;一是兩圓圓心在公共弦的同側。如果兩圓圓心距用d表示,大圓半徑用R表示,小圓半徑用r表示,則d、R、r、公共弦,可以用下式表示,d=■±■,知道了其中兩個量,就可以求出第三個量了。
在講解兩圓位置關系時,學生從兩圓位置關系很容易得出兩圓外離、外切、內切時,兩圓半徑R、r與圓心距d之間的關系,但學生對兩圓相交和內含兩種位置關系轉化為R、r、d之間數量關系理解較難。兩圓相交,我采用了R、r、d三條線段延伸線疊加的方法,學生就很容易得出R-r 三、撥疑問,點規律 韓愈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解惑”是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每一堂課之前,我先讓學生預習,記下每個疑問,然后帶著疑問聽課,教者在了解學生疑問后,有目的的進行重點講解,給學生一個明明白白的認識。 例如:如圖,在以O為圓心的兩個同心圓中,大圓的弦AB和CD相等,且AB與小圓相切于點E,求證CD與小圓相切。 證明:連接OE,過O作OF┴CD,垂足為F,AB與小圓O切于點E■ ■ CD與小圓O相切。 在證明中,輔助線OE、OF,為什么OE是連結的?而OF是作的?教者要講清楚“AB是小圓O的切線,切點為E”是已知的,所以連結圓心和切點,則OE┴AB,而“CD與小圓相切”是我們要求證的,因此要證CD經過小圓O半徑外端且垂直于這條半徑,才能證明CD是小圓的切線。 在撥開這個疑問后,再幫助學生小結一下添輔助線的一般規律:1.已知切線和切點,連結圓心和切點,得到半徑垂直于切線;2.如果直線和圓沒有告訴公共點,過圓心作這條直線的垂線,再證明圓心到這條直線的距離等于半徑。 “點規律”,就是要點出同類型題的解題規律,以便在以后遇到類似問題時,快捷省力地解答出來。 例1:已知⊙O1、⊙O2的半徑分別是2㎝和7㎝,圓心距O1O2=13㎝,AB是⊙O1、⊙O2的外公切線,切點分別為A、B,求外公切線長AB。 例2:已知⊙O1、⊙O2的半徑分別為4㎝和2㎝,圓心距為10㎝,AB是⊙O1、⊙O2的內公切線,切點分別為A、B,求內公切線長AB. 這兩個例題我們在畫圖詳細講解后,總結出求兩圓外公切線長和兩圓內公切線長計算方法,L外=■,L內=■ 解題后,要讓學生注意總結,尋找規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否則,耽誤時間,影響解題進程。 教學中,要點撥學生的思想,打開他們的思路,激發他們的感情,把他們引入到知識情境中去,去獨立思考,展開分析,進行比較,把握知識特點,接受啟發,吸取營養,提高認識。要點撥準確,教師必須有廣博的知識,深厚的功底,才能在教學中,做到當點則點,當撥則撥,恰到好處。運用點撥法,可使教師從滿堂灌中解脫出來,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達到省時、省力、高效的效果。 參考文獻: 蔡澄清 點撥教學法的若干基本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