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洋
摘 要:情景模擬實驗教學模式是將學習變成參與和探索的活動,從而促進知識向真實情境的遷移,它具有實踐性、互動性、協作性、趣味性等優點。針對保險學科實踐性強的特點和現實要求,將情景模擬法引入保險實驗教學中,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應用能力。
關鍵詞:實驗教學;情景模擬法;保險專業
中圖分類號:G424.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3544(2012)05-0072-02
目前,我國開辦保險本科專業的高等院校已近百所。各高校普遍將保險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于系統掌握保險理論知識與業務技能,具有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復合性應用型專門人才。 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不能依靠傳統的理論教學模式,而是需要實驗教學的支持。將情景模擬法引入保險實驗教學中,能夠適應保險學科實踐性強的專業特點,使學生在仿真的環境中掌握知識,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和應用能力。
一、情景模擬實驗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
所謂“情景模擬實驗教學”是指圍繞教學內容,利用各種媒介創造與真實環境相近的場景, 由學生扮演其中的角色,進行實踐活動模擬的一種體驗式綜合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一反傳統課堂教學知識傳播的抽象性、 單向性和被動性,將學生置身于知識產生的特定情景中,使其親身經歷識別問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將學習變成參與和探索的活動,從而促進知識向真實情境的遷移并顯著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和有效性。情景模擬實驗教學模式的核心理念源于當代西方學習理論的研究熱點——情境認知與學習理論。
情境認知與學習理論誕生于20世紀80年代末,最早由Brown,Collins and Duguid于1989年在其論文《情境認識與學習的文化》中提出。經過20多年的發展和完善,情境認知與學習理論已經成為一種在自然情境下對認知進行研究,并促進知識向真實情境遷移的學習理論。該理論認為,知識是具有情境性的, 它如同工具一般存在于個體和群體的活動中, 即知識是處在情境中并在行為中得到進步與發展的,而情境是一切認知活動的基礎。因此,學習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中進行才有效。情境認知與學習理論對傳統的教學模式提出了批評, 認為傳統的課堂傳授模式容易產生知識的惰性,即基本理論、 基本知識的灌輸難以將學習者和環境聯系起來,習得的知識也難以在日后被自由運用于真實的環境中。從情境認知與學習理論的觀點看來, 教學就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在實踐共同體中、在行動中、在合作中、在互動中、在反思中,協商和建構知識的意義。
基于情境認知與學習理論,情景模擬實驗教學的有效開展需要具備三大要素:一是情景的創設。情景根據教學內容來設計, 以提供給學生知識建構和使用知識的機會為目的,它可以是真實的工作場景、真實工作環境的虛擬或可停留與交互的多媒體程序。二是實踐共同體的建構。社會性交互作用是情境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既共同構成團隊又各自承擔著自己的任務,通過共同努力實現學習目標。三是合法的邊緣參與。學生必須是共同體中的“合法“參與者,而不是被動的觀察者。由于學習者作為新手,不可能完全參與共同體的全部活動,而只是部分地參與,他們可以通過對同伴工作的觀察及討論進行補充學習。
二、保險情景模擬實驗教學模式的效能分析
保險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社會科學。將情景模擬實驗引入到保險專業的教學活動中,能夠使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下獲得個性化的學習體驗,促進知識向真實情境的遷移,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情景模擬實驗教學模式能夠為現行的“教”與“學”提供一套科學的解決辦法,并在應用型保險人才培養方面顯示出獨特的效能。
(一)構建個性化的學習體驗
保險情景模擬實驗教學秉持建構性的知識觀,以學生為中心,在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基礎上,促成學生主動建構知識。首先,這種實驗教學模式充分考慮到學生群體的多樣性和差異性,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習水平、學習層次和學習興趣,設計難易程度和結構體系具有差異性的情景模擬項目。其次,這種實驗教學模式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基于學生對知識所形成的不同理解和建構的個性化意義,鼓勵并支持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探索、思考與解決問題。此外,這種實驗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地位,學生不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是實踐者、探索者和研究者;教師也不再是知識灌輸者,而是為學生提供幫助與服務的。這種個性化的學習體驗將給予學生更大的自主性,從而有力地激發其學習興趣。
(二)實現保險知識的遷移
傳授保險理論與知識是保險教學的基本任務,而這些抽象的理論知識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應用才能被最好地理解與掌握。保險情景模擬實驗教學作為基于情境學習與情境認知的教學模式,以學生已經學習過的保險理論知識作為源知識,以學生將要在實驗項目中學習的新知識作為目標知識。它通過提供有意義的學習環境與目標情境,使學生將源知識運用到目標知識的學習中,為學生提供真實情境的現實體驗,促進了源知識向真實情境的遷移,真正實現了“學以致用”。
(三) 推動學生高層思維能力的發展
保險情景模擬實驗教學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能夠提供機會并支持學生對學習的內容和過程進行探究、 反思與創新。在保險情景模擬實驗教學活動中,學生首先需要在一定的模擬情景中主動發現問題,并且通過自己的探究和分析,形成解決問題的思路;在完成保險情景模擬實驗所設定的目標任務之后, 學生需要通過反思來思考自己的解決方案和行為結果,從而構建反映知識、情境與解決問題之間的關系網絡;通過反思,學生可以創新解決問題的方案,培養創新思維能力,發展科學研究能力。
(四)促進保險職業的選擇
一方面,保險情景模擬實驗教學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幫助學生全面認識保險公司的經營過程,加深對保險實際工作的認識。通過模擬保險公司展業、核保、理賠、分保、投資、財務等經營環節,使學生仿佛置身于保險實際業務操作的各個崗位。 這種教學模式既使學生對保險工作的全貌有了直觀、清晰的接觸,又彌補了校外實習以點代面的缺陷。另一方面,在保險情景模擬實驗教學中,社會性的交互作用是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學生必須通過實踐共同體的參與完成學習任務。學生基于共同的任務目標組成實踐共同體,他們在這個共同體中既有合作也有分工,通過與指導教師和同伴進行交流與討論,學會權責的承擔以及遵照規范行動,強化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身份感。
三、 情景模擬法在保險實驗教學中的應用設計
研究者以情境認知與學習理論為基礎,通過大量的探索與實踐,總結出情景模擬法運用于教學中所應該具備的九個關鍵特征: 能提供反映知識在現實中應用方式的逼真情境;提供真實的活動;提供接近專家以及對其執行和過程進行觀察與模擬的機會;提供多樣化的角色和視角;支持學習與實踐共同體的建構;促進對學習過程與結果的反思;促進清晰表達以使隱性知識轉變為顯性知識;為學習者提供必要的指導;提供對學習的真實性、整合性評價。2011年開始,我們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學院保險專業的實驗教學中引入了情景模擬法,教學效果顯著。根據情景模擬法的一般原理,結合保險教學的特點以及實踐教學經驗,筆者認為,保險情景模擬實驗教學的成功開展關鍵在于以下五個環節:
(一)教學內容的選定
運用情景模擬法開展保險實驗教學,在選擇教學內容時要以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知識建構和使用知識的機會為目標,使教學內容包括較多的可遷移到情境中的核心知識和基本技能。具體來說,應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教學內容應適宜情境化。教學內容適宜情境化是情景模擬法應用的前提條件, 并且教學內容的可情境化程度與其教學效果正相關。雖然保險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宜情境化。與保險實務相關的內容,特別是涉及保險公司運營流程如展業、承保、理賠等環節的內容,具有較高的可情境化程度,特別適合采用情景模擬法。我們已開設了“車險承保實務模擬”和“車險理賠實務模擬”兩個情景模擬實驗教學項目,使學生較為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車險業務的理論與實務,提高了承保與理賠業務操作能力。
第二,教學內容不能局限于某個知識點。與真實環境相近的情境是多元化、多層次的。因此,在選擇教學內容時,要有系統性、發展性的眼光,將學生在情景模擬中可能需要運用的知識點進行預測,考慮這些知識點的關聯,并根據重要性和難易程度劃分層次。從而使教學內容既能夠為學習者提供多角度和多層次的經驗體會, 又能夠突出重點和特色。以我們所開設的“車險承保實務模擬”實驗項目為例,其所涉及的知識點包括車險的險種、可保標的、保險利益認定、保險金額的確定、保險責任、除外責任、保費計算、風險識別、單證管理等多項知識點。
(二)學習情境的創設
學習情境的創設即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設置情境,使學生能夠在仿真的學習環境中開展學習體驗。保險實驗教學的目標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旨在增強學生對保險基本技能的掌握,屬于驗證性實驗;另一類旨在提高學生分析解決保險問題的能力,屬于分析性實驗。無論基于哪一種教學目標,在創設學習情境時都要貼近保險實務工作的真實情景, 把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中的知識和技能遷移進情境中,并對模擬教學的程序和環節做出詳細安排。
在創設學習情境時要避免出現以下問題:一是情境過于虛假,與現實狀況脫節;二是情境與教學內容脫離,缺乏教學效果。三是情境過于簡單,缺乏挑戰性和趣味性。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以“實際案例為導入”來進行情境設計能夠較好地滿足保險模擬實驗教學要求,并能夠有效避免上述問題的出現。一個案例就是一個對真實情境的描述,在這個案例中應包含教學內容所涉及的知識點。以“車險承保實務模擬”實驗項目為例,我們從保險公司搜集了一些車險投保信息資料加以修改和整理作為案例材料,將這些案例材料分為可保件、不可保件和附條件承保件三類,分別模擬保險承保實務中核保通過、拒保和附條件承保等三種情景。此外,在選取案例時,素材的專業性、鮮活性和典型性也是必須要考慮的要素。教師可以把從保險實務工作中收集到的原始資料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加以修改,這樣既能夠貼近真實情況,又能夠覆蓋主要教學知識點。值得關注的是,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學習情境的創設提供了豐富的技術支持?;ヂ摼W、音像材料、多媒體教學平臺、保險實驗教學軟件等都可以用于情境創設。我們通過使用校園網絡和智盛保險核心業務實訓系統軟件在實驗室里對保險公司的基本業務流程進行模擬,將實驗室變成了仿真的保險工作場景。
(三)實踐共同體的組建
研究者(Roth,1997 [5] ;Wenger,2006 [6] )認為實踐共同體具有以下三個主要特征:共同體成員具有共同的任務;成員之間相互介入、共同學習、共同參與;成員間共享資源和文化。在保險實驗教學中,實踐共同體的組建實際上就是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學習共同體,通過成員間的互助與協作完成學習任務。
在進行保險模擬實驗教學的實踐中,我們的具體做法是:首先,將教學內容、所需專業知識和能力、模擬實驗的目標告知全體學生;其次,將目標分解為具體的任務,并根據任務設定工作崗位;再次,根據學生的興趣、志向、學習能力等進行分析與引導,進行合理分組;最后,根據崗位的要求確定相應的人員并組成不同的學習共同體。
(四)角色模擬的參與
在這一環節,學生要按照事先分配好的崗位參與到情景模擬之中。換言之,就是在之前創設的學習情景下,讓學生扮演某個角色,并和其他角色產生互動,通過親身參與掌握知識和技能。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要求,學生還可以進行角色互換,以獲得多重體驗。在參與角色模擬的過程中,學生經歷了“進入情境——擔當角色——扮演角色——知識遷移——促進反思”的過程。例如,我們在“車險承保實務模擬”實驗項目中設置了七種角色,即投保人、業務員、驗車員、驗證員、核保員、復核員和審批員,學生按照角色分工進行車險承保實際工作的模擬。學生通過親身參與,了解了車險承保的全過程,通過行動學會處理實際問題,將車險基本原理及相關知識點遷移到情景中,使已學習的知識得以強化。在完成角色模擬設定的目標任務之后,學生通過反思來思考自己的活動過程,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并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角色模擬的參與過程中,學生始終是活動的主角,而教師則擔任觀察者的角色。在此過程中,老師應注意以下兩點:一是認真觀察和記錄學生的表現,為以后的評判打下基礎;二是為了保證角色參與的完整性,即使發現學生的錯誤之處也不要打斷學生的模擬過程,而是將錯漏之處記下待模擬結束之后再進行指正。
(五)學習效果的評價
傳統的教學模式通常以學生知識的記憶程度作為評價重點。然而,在情景模擬法下,保險實驗教學對于學習效果的評價更加注重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的成長與發展。因此,對于學習效果的評價應該來自于學生和教師兩方面。首先,教師應組織學生對模擬活動進行討論與總結,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而不僅僅是被評價者。學生的評價由自我評價和互評兩部分組成。在自我評價方面,學生應自述其在模擬實驗過程中獲得的體驗、心得、疑惑與反思等;在互評方面,學生對學習伙伴在實踐共同體中承擔的責任、貢獻、協作能力等進行評價。然后,由教師根據自己的觀察和記錄,對學生在整個情景模擬過程中的行為與表現進行歸納點評,指出學生的優點與不足,對學生的疑惑進行解答。點評時可以從學生的參與程度、問題處理、團隊配合等方面入手進行評分,還可以將學生的操作過程與結果同保險實務相對照,分析其差異性。通過學生和教師兩方面的效果評價,能夠促進學習的探究、反思與創新。
綜上所述,情景模擬實驗教學具有實踐性、互動性、協作性、趣味性等優點,能夠滿足高等院校保險專業培養創新性應用型人才的需要,在保險教學中具有廣闊的運用前景。
參考文獻:
[1]高文. 情境學習與情境認知[J]. 教育發展研究,2001(8):30-35.
[2]何林錦,翟云波等. 項目式實驗教學模式及其可行性評價方法[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4-96.
[3]賈義敏,詹春青. 情境學習:一種新的學習范式[J]. 開放教育研究,2011(10):29-37.
[4]周延禮. 推動學校保險教育促進保險業科學發展[J]. 保險研究,2007(11):3-6.
[5]Roth,W. M. (1997). Designing communities[M]. Dordrecht: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
[6]Wenger,E.(2006). Communities of practice:A brief introduction [EB/OL]. [2012-05-16]. http://www. ewenger. corn/theory/.
(責任編輯:盧艷茹;校對: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