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正發
[摘要] 本文簡要地介紹了產業轉型與升級的概念,以及相關的產業鏈與微笑曲線理論,討論了產業轉型與升級中的認識問題。對信息服務業在企業內部創新中的應用作了一些分析,指出信息服務產業對自身的升級、國際貿易產業的轉型升級、創意產業的轉型升級、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都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對促進城市產業轉型與發展的綜合性信息服務平臺和專業性信息服務平臺作了介紹。
[關鍵詞] 信息服務;產業轉型;微笑曲線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5. 016
[中圖分類號]F719.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 - 0194(2012)05- 0030- 04
上海經濟在經過近20年的兩位數增長后,出現了明顯的回落。上海經濟的內外環境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上海經濟需要結構調整、轉型發展,這是已經不能回避的事情。上海市政府適時提出了“轉型發展、創新驅動”這一發展戰略,這為上海今后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1產業升級與轉型的思考
產業轉型過程,實際上就是資本、勞動力、技術等要素在各個產業之間重新配置的動態發展變化的過程。產業結構升級,通俗地說就是要在一個行業中打出一片新天地才是關鍵,比如造出世界上最好的日常生活用品,哪怕是一個普通的掛鉤或者天天都要穿的衣服。在產業結構分析時經常用到產業鏈理論。產業鏈是由具有特定內在聯系的產業環節共同構筑的行業集合,這種行業集合由圍繞服務于特定需求或進行特定產品的生產與服務所涉及的一系列互為基礎、相互依賴的行業構成。
在產業轉型升級的理論研究中,中國臺灣的著名企業家施振榮先生在20世紀90年代初提出了“微笑曲線”理論。微笑曲線是一條U形曲線,兩端朝上。在產業鏈中,附加值更多體現在兩端——設計和銷售,處于中間環節的制造附加值最低。微笑曲線中間是制造,左邊即上游是產品的研究與開發,屬于全球性的競爭;右邊是營銷及客戶服務,主要是當地性的競爭。當前裝配制造業產生的利潤最低,全球制造基本處于供過于求狀態,但是研發與營銷的附加價值較高,因此產業未來應朝微笑曲線的兩端發展,也就是在左邊加強研究創造智慧財產權,在右邊加強客戶導向的營銷與服務。
上海經過二三十年的快速發展,已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另外,上海作為高端人才的集聚地之一,也為產業轉型與升級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對于不適合上海產業結構的行業,如高耗能、高污染的低端行業,要適時進行調整。產業調整可以通過市場機制的拉動與政府政策的推動,要充分發揮市場和企業家的作用。
但是,目前對經濟結構的調整,地方政府和企業家們也有一些誤讀,認為要放棄原有的基礎制造業,轉而去追求所謂的高精尖產業,最終可能會導致原有競爭力的喪失。實際上,經濟結構調整,并不完全是結構轉型,而是結構擴展,是企業在原有的基礎上做強品牌,做強技術的過程。我們說增長模式和發展模式要轉變,不等于經濟結構馬上就要作出硬調整。一個經濟體的結構不是你想怎么樣就怎么樣,而是由這個經濟體各種生產要素的質量、數量綜合決定的[1]。當前,我們的勞動力絕大多數沒有受過高等教育,體制上、制度上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在資本市場、融資渠道還沒有放開的情況下,我們不能看到別人在做高新產業,我們馬上也去做高新產業。另外,我們今后的經濟發展,內需是一個重要的推動力,我國有十三四億人的龐大消費人群,這注定了低端消費品還有廣闊的市場。從這一市場結構來看,唱衰制造業,唱衰中低端服務業,唱衰勞動密集型產業等也是不適當的。
事實上,我國在今后幾十年市場增長的主要部分,不是高新科技產品,而仍然是一般制造業產品,這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潛力所在。在我國,只有做不好的企業,沒有發展前途不佳的產業。一個世界品牌不是隨便就能做出來的,同樣需要時間的積累。
總而言之,我們提出產業的轉型升級,是不能一概而論的,不同的企業應有不同的策略。有的企業可以放棄制造業,沿著“微笑曲線”向價值高的方向發展。有的企業需要立足制造業,沿著“微笑曲線”兩邊延伸發展。還有的企業可能需要立足于本行業,在提高管理效率,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率方面下功夫。
2信息服務業在企業內部創新中的應用
隨著社會信息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及人們對信息需求度的日益提高,信息產業的重點已向信息服務業轉移,因此信息服務業的規模必然會大幅度地擴大。信息服務業的規模效應日益顯現,受益于快速發展的信息技術平臺和產業基礎,信息服務業內部各環節也開始形成分工與合作相互交融的產業聚集趨勢。前后關聯的產業鏈結構,已成為現代信息服務產業的主要特征。信息服務業內部的相關環節,正在形成一個基于服務的,融合產品、技術、標準等眾多因素的,需要緊密配合的龐大產業價值鏈。我國正處于信息化社會轉型時期,建立良好的信息服務產業鏈,對我國快速步入信息化社會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1 信息服務產業自身的升級
信息服務產業鏈是由圍繞信息服務的各個環節,如信息采集、信息組織、信息傳遞、信息傳輸等,構成的相互關聯,且利于提升行業競爭力,形成競爭優勢的相關行業的集合。依照信息的流動規律進行歸納綜合,信息服務業的產業鏈條主要由4個主要環節構成。信息內容生產,對信息進行收集、加工、組織、管理,形成信息產品;信息傳輸,以通信、計算機網絡、廣電傳輸等技術為基礎,提供信息傳輸的手段與通道;信息服務提供,以通信網、互聯網、廣電網為載體,將信息產品提供給用戶,信息用戶通過手機、電腦、電視等終端,獲取所需信息;信息技術服務,對信息傳輸、信息制作、信息提供和信息接收過程中產生的技術問題或技術需求,提供服務。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信息設備制造業形成了相對完整的產業鏈,基本處于全球信息設備制造產業鏈的中游環節。雖然我國信息服務業近年來得到很好的發展,但由于起步晚,技術相對落后,我國信息服務產業鏈還比較薄弱。因此,信息服務產業也有轉型升級的問題。
2.2 信息服務業支持國際貿易產業的轉型升級
國際貿易中心是各個國家和地區進行商品交換的樞紐。隨著全球經濟發展,國際貿易中心已從“基本模式”演變為能提供現代化的運輸、金融、商業、服務、現代通訊和市場信息服務,能提供必要的技術轉讓、資本運作以及相關的科技、文化、旅游、教育、培訓等國際商務服務,兼具貿易和服務功能的“現代模式”。
上海建設國際貿易中心,不能僅僅滿足于傳統型諸多要素的具備和完善,更重要的是加強輻射、流通以及信息等功能塑造,充分發揮上海的地緣優勢、品牌優勢、服務優勢和人才優勢,建設一個集功能、規模、綜合服務等比較優勢為一體,具備輻射力、集聚力和流通力的綜合型內外貿平臺,成為全球采購商、供應商和國內外消費者的首選目的地、必經之途和消費天堂。
上海尚未形成真正具有集聚力和輻射力的網絡核心優勢,貿易集散功能還在低水平徘徊。貿易活動的基本要求是渠道網絡的廣達和通暢,但上海商貿流通企業在開拓和建立全國流通網絡方面成效尚微,在信息網絡和遠程交易技術方面也不具有領先優勢。
上海必須緊跟全球供應鏈發展潮流,選擇“高端供應鏈與專業化服務外包”相結合的模式,構筑提升貿易和服務能級的新引擎。同時,協同推進科技研發、工業設計、市場營銷、物流、金融、信息、商務、專業服務等配套服務業的發展與升級,以服務功能升級與效率提升支撐貿易能級的全面提升。
上海的服務型制造企業應成為產品供應鏈的龍頭企業,對產品全流程實施供應鏈管理,并與國際物流服務體系相結合,提高國際交易的運行效率。而“走出去”的海外企業應是供應鏈管理的另一端,合理配置境內外資源和要素,整個上海應成為國際供應鏈管理中心,真正實現在上海“買賣全球產品”。
信息服務業對國際貿易產業的轉型升級中起到基礎性的支撐作用,因為如果沒有進行有效的信息采集、信息傳輸、信息加工,傳統貿易向供應鏈轉型是不可想象的。
2.3 信息服務產業促進創意產業的升級
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和價值鏈,是提高創意產業園區附加值的關鍵。龍頭企業的入駐,其優勢是有利于構建依附于它的產業鏈,將創意產品的創作、生產、加工、銷售連成一片,以在創意產業園區內形成配套集群的具有專業化分工關系的產業群落。例如,這種產業鏈可以設計龍頭企業為依托,以利益為紐帶,以專業分工為“紅線”。其過程管理的重心在于,創意產業園區除集聚創意人才之外,還要延攬創意產品經營管理人才,以及一支懂營銷、懂法規、了解市場的創意商人。這種集群模式才會使創意產業園區真正成為區域性特色創意產品的研發、制造和銷售中心,否則,充其量只能成為零星企業的集散地。在創意產業的產業鏈和價值鏈孕育和發展過程中,信息服務產業起重要作用。
2.4 信息服務產業可以促進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信息服務產業在促進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方面已有了一些實踐。如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推出的上海電子商務“十二五”規劃重點項目——“推動電子商務企業創新發展、推動中小企業應用電子商務工程”項目[2]。據上海慧聰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華東大區負責人透露,目前已有700多家中小企業通過“雙推工程”加盟慧聰網平臺,最高10萬元的“優惠”由三方共擔分解,“政府貼一點、平臺企業讓一點、中小企業出一點”。“雙推工程”由三方各出1/3“助推金”,既能大大減輕廣大中小企業應用電子商務、參與市場競爭的資金壓力,也讓慧聰網這樣的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得到發展,還能讓政府財政扶持產生更大社會效應,可以共同推動上海市企業“電子商務生態圈”可持續發展。對于這樣的項目,可以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廣和發展。
另外,對于企業內部的管理,政府相關部門可以組織有關專家,對適合中小企業的管理軟件進行綜合測評,也可以采用“政府貼一點、中小企業出一點”的方式買斷3年的使用權,同時組織專家對中小企業的信息化管理提供咨詢。這樣一來,一方面可以提升中小企業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可以為信息服務企業打開一個新的發展空間。
3信息服務平臺在企業轉型升級中的應用
多元化信息服務體系的建設,是推動產業集群綜合利用信息資源、技術創新、加快產業升級、實現創新區域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舉措。俗話說“政府搭臺,企業唱戲”。政府可以利用掌握的各種資源搭好臺,企業才有可能唱好轉型升級的大戲。政府搭臺的方式有很多,建立城市轉型升級服務系統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方式。產業轉型支撐服務系統既是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之一,也是企業借以實現轉型升級的重要路徑。另外,建設專業化的信息服務平臺也是促進企業轉型升級的一個路徑。
3.1 城市產業轉型升級服務系統
在我國很多地區,政府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大量的政策指導以及配套服務,但是成效不是很大。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一個能將各個有效支持產業轉型升級的要素整合成一個有機系統的平臺。文獻[3]提出可以建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支撐服務系統,其中嵌入該系統中的信息服務平臺是為了解決信息系統脫離于宏觀經濟,以及目前的“信息孤島”等問題而建立的服務于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的最重要的基礎服務平臺。
一個優秀的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系統應當能夠有效地吸納和連接產業轉型升級所需要的各種資源。該資源包括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的主體和客體。主體包括:企業、政府、中介服務機構、家庭和市民個體;客體包括:信息、資金、產品、技術、服務、市場等。而支撐服務系統的任務就是通過對這些資源的有效整合,促使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的快速實現。企業可以借助該系統,快速、有效地實現轉型升級。政府也可以通過該系統為企業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有效服務,進而通過政策指導和市場調節手段,調整城市產業結構。
城市產業轉型升級支撐平臺應當鼓勵各主體參與產業轉型升級并保障其利益,為此建立有效的參與平臺是系統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各主體參與城市產業轉型支撐平臺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實體參與,即符合基本條件,且有意愿參與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的各個主體,可以通過建立派出機構的方式,直接參與到城市產業轉型的系統中來,如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為代表的研發機構,廣告、律師、展覽等中介服務機構,以各類型經濟情報咨詢、圖書館等為代表的信息服務機構等。二是網絡接入,即利用信息服務平臺,允許所有關注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的企業、單位、組織和個人參與到城市產業轉型的系統中來。對那些實體參與的主體來說,信息服務平臺也是高效運作的主要渠道,他們可以享有更高的權限,對一些涉及機密數據的機構來說,可以利用CA(認證機構)技術和網關技術實現連接。顯然,無論是實體參與,還是一般意義上的網絡接入,信息服務平臺建設的好壞是直接決定系統能否有效運作的重要因素。
上海可以利用人才高地的優勢,組織人馬,把分散于各部門的各類有關轉型升級信息資源整合起來,形成一個有效的城市產業轉型升級服務系統。
3.2 科技信息服務平臺
科技信息中介所帶來的產業升級主要是以信息技術、電子商務為動力,通過價值鏈的縱向與橫向整合,集成傳統科技中介的核心競爭力,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獨特的競爭優勢并實施虛擬經營戰略。由于對電子商務的運用,存在網絡效應和學習效應等電子商務經濟優勢,使科技信息中介的業務模式突破了傳統科技中介的局限,步入收益遞增的新型信息服務行業,這種收益趨勢將促進整個產業的良性循環發展。一旦這樣的科技信息中介形成規模,必將帶動整個科技信息服務業的產業升級,傳統的科技中介服務升級為新型的科技信息服務。這種服務是一種主要以開發、利用信息資源為基礎,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對信息進行生產、收集、存儲、傳播、使用并提供信息商品和服務的總稱,是為創新技術轉化提供科技信息服務的新型信息服務中介,是聯結信息商品生產者和信息商品消費者的橋梁和紐帶。“浩風網”進行了有益的實踐,并取得了初步的成功[4]。
在電子商務的動力機制下,科技信息中介的產業升級效應使傳統的科技中介服務轉向科技信息服務,從信息含量低、附加值低、收益遞減的產業轉向信息含量高、附加值高、收益遞增的產業。這正是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展方向。
4結束語
產業轉型升級是一個社會系統工程,一個城市和地區要快速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政府的決策創新和服務創新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從我國的國情出發,在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政府需要進行必要的引導,政府圍繞產業升級而進行的各類型服務平臺建設是產業升級成功的重要基礎,而建立相應的信息服務平臺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主要參考文獻
[1]樊綱.企業融資難源自企業不理性[N].中國經營報,2011-07-18(B6).
[2]徐瑞哲.申城近兩千中小企業變身新“電商”[N].解放日報,2011-07-25(06).
[3]劉英華.服務于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的信息服務平臺框架研究[J].圖書館論壇,2010(2):65-67.
[4]何一平,黃麗娜,何迪.產業升級中科技信息中介的運用研究——以浩風網為例[J].廣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1):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