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晶
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中國目前成為世界上吸引國外投資最多的國家。中國經濟融入世界體系呈日益加速的趨勢,而會計作為國際貿易交往通用的語言,已突破了國際和時空的限制,發揮著重要的中介作用。這促使我國要加快會計國際化進程的腳步,同時也對改善我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會計國際化的含義
會計的國際化行為是指由于國際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各國在制定會計相關政策和處理會計的事務中,逐步采用國際通行的會計慣例,達到國際間會計的行為可以相互溝通、協調、規范和統一。具體而言,會計國際化具有以下三方面的涵義:1.會計國際化是會計慣例的國際化,是指某一個國家參與國際貿易和進入國際資本市場等需要把本國的會計慣例逐漸與國際會計慣例接軌。2.一國的會計國際化一般要經歷3個階段:第一是溝通階段,即通過參考各國會計慣例,比較各國慣例的異同,從而促進對國際會計慣例的學習與了解;第二是協調階段,即比較本國慣例與國際會計慣例的異同之處,消除那些不必要的分歧,盡量減少與國際會計處理等方面的差異,來增強會計信息國際可比性和有效性;第三是規范和統一的階段,嚴格實行與國際會計慣例相的標準化會計,使本國會計真正融入國際行列。3.會計國際化是一個國際協調的過程,體現出的是各國會計慣例通過溝通、協調、最終國際化的一種結果。
二、會計國際化的動因
當今世界,國際資本市場和國際貿易飛速發展,經濟的全球化趨勢日益明顯,任何國家如果脫離國際資本市場和國際貿易都將難以發展,而會計作為國際商務的一種語言也必將面臨國際化的大趨勢。探其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資本市場的國際化
目前國際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是會計國際化的一個主要動因。資本市場所涉及的范圍已經從簡單的一國擴展到多國。全球化的發展帶動了跨國上市、跨國兼并及跨國交易的發展,推動了資本市場成為國際化的資本市場。雖然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制定國際會計準則,但是國際會計準則卻沒有強制的約束力,世界上多數國家都有著自己的會計準則。由于各國的會計標準之間均存在著不同的程度差異,使跨國上市、跨國兼并的企業要按當地的會計準則重新來編制會計報表,這就大大增加了交易成本,增加了跨國上市、跨國兼并的難度。就如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國聯通、海洋石油等公司在海外上市的過程,實際上就已經碰到了類似的問題。顯而易見,會計準則之間的差異很有可能會對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產生誤導。因此,跨國上市、跨國兼并業務的不斷增多,客觀上就要求對各國的會計準則進行協調和統一。從這個角度講,建立一個全球通用的會計標準,推進會計標準的國際化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二)跨國公司的快速發展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興起,跨國公司隨之迅速發展。資本集中和經營活動不斷擴展,使許多大型企業紛紛轉向跨國經營。通過輸出資金和技術,跨國公司在世界上不同的國家和地區設立了子公司,利用當地的廉價原材料和人工,降低了生產的成本并開拓新市場。跨國公司往往在海外設立其子公司,而子公司需要按照當地的會計標準來制定相應的報表,這與母公司的會計標準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這樣不僅給跨國公司報表合并帶來不便,也給跨國公司分析利用報表產生了諸多不便; 不僅增加內部報表的折算與合并費用及相關經營成本,而且將影響跨國公司全球經營管理效率。此外,由于跨國公司經營的活動對東道國社會與經濟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影響,不可對比的內部會計和報告實務也不利于東道國對跨國公司的經營活動的了解和監管。如德國的大眾汽車公司、日本的豐田汽車公司、韓國的三星公司投資于中國,迫切需要一套可以對接的報表資料。所以,跨國公司的發展客觀上要求會計準則的國際化。
(三)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
區域性經濟組織和區域性經濟合作發展也是推動會計國際化的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歐洲聯盟是全球一個典型的區域性的合作經濟組織,其基本目標是建立一個實現區域內商品、勞務、資本和人員四大要素可以自由流動的統一大市場。而要建立這樣一個市場必須消除區域內國家之間會計的差異性。歐盟要求所有在歐盟國家證券市場上上市的企業都必須采用國際會計準則編制合并會計報表,而非本國的會計標準。同時,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也成功地進行重大改組,解決了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在融資、準則制定人員選拔和獨立性、準則制定程序等方面的問題,為確保國際會計準則的高質量提供了人員上的保證。因此,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必然推動會計的國際化發展。
三、我國會計現狀
(一)發展狀況
1985起年我國開始實施《會計法》,經過1993年和1999年兩次修改,企業所有制、組織形式和經營方式等都進行了一些試點與改革。財政部在不斷完善會計制度的同時,也在制訂和修訂與國際慣例形式接軌的會計核算標準,在1993年發布了基本會計準則。從1997年以來,財政部已陸續發布了16個會計準則,并逐步形成會計準則體系。我國2000 年頒布企業會計制度 , 在會計相關基本概念、原則、具體確認和計量的方法等方面,實質上與國際會計慣例已經相差不多。可以這樣說,我國會計國際化在會計準則制定上已走上了國際化的道路。但是由于國家體制的不同及經濟體制的差異,我國會計在法律等方面與國際會計還是存在一定的差異。
(二)國際化障礙
從法律制度角度看,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及財務報告準則對于應用的環境還存在一定的差異。如中國的財務指標等更加注重的是利潤問題,上市公司、股票及對公司的評價等更多地從利潤角度出發,而忽視了資產負債表的信息質量問題,這與國際會計更加關注資產負債還是存在很大的差異。從市場角度看,我國的市場經濟還處于初級階段,不存在完全的市場競爭體制,公允價格難以形成。企業間關聯交易較為普遍存在,從而導致交易價格顯失公允。在我國相關會計準則的制定中,回避了國際公認的計量屬性,而是用賬面價值作為會計要素的計量基礎。
從會計信息使用者的角度看,目前在我國許多企業中,國家是最大的股東;而西方發達國家中,投資者較多并且占有絕對優勢。我國的機構投資者較少,相關的財務分析的隊伍還有待培養和發展。不同的投資結構導致了不同的信息需求。而且,目前我國部分企業還未建立起有效的法人治理結構,會計監管體系也尚未健全,會計準則制定還必須考慮實施中的一些問題,以確保會計準則的順利執行。從商業交易角度來說,我國商業交易還存在著大量的國有企業,這些企業與政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政府作為企業的股東,同時作為企業納稅的受益者,很難建立一個真正公平的商業市場。
四、進一步推進我國會計國際化的措施
(一)不斷完善我國的資本市場
我國銀行、證券、保險行業等隨著全球化的趨勢勢必要參與國際竟爭,而這必須充實銀行資本金、提高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等,這自然離不開資本市場的有力支持。同樣,國有獨資的商業銀行、保險公司以及證券公司實施股份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等同樣也離不開資本市場支持。資本市場在籌集資金、優化資源配置、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推動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因此,我國需要完善的資本市場來為會計的國際化提供一個有力的保障。
(二)加速完善公司治理規范
我國應加強公司治理的規范性,使其有一個統一的制度標準。可以借鑒國際銀行業界有關銀行公司治理的原則,改進和增補相關內容,包括對公司治理的含義進行修改,形成一個具有高水準并可以與國際標準基本接軌的銀行公司治理準則。同時,我國可以借鑒香港金融監管局對商業銀行信息披露規范的相關經驗,完善相關制度。最后,應強化監管機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中國證監會與銀行監管機構間應通過溝通與協商,消除公司治理規范存在的不一致,避免監管的混亂。
(三)加強我國對內部會計控制和審計
會計控制主要是通過對會計信息可靠性與相關性控制,從而為經營管理決策提供有用的信息。隨著企業信息化和會計信息化程度不斷提高,企業對于信息管理系統要求加深。企業除了要控制傳統意義上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等之外,對于信息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相關的信息和信息系統風險日益增長。如果不加強會計信息系統控制,不僅會影響對信息技術使用質量和效果,同時會影響會計人員使用信息技術信心。此外,還應對內部會計控制的制度及會計信息系統進行定期的審計工作。
(四)提高會計從業人員素質,培養國際化人才
我國應提高會計從業人員的基本素質,加強法制教育。在我國,相當一部分會計人員的知識結構尚不能跟上市場經濟的會計要求,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較低。在全球化快速發展的今天,對于會計從業人員素養要求更高,不僅要求其懂得會計的相關知識,還要求其懂得一定的外語,可以與國際同行進行交流。可見,培養會計國際化的人才對于我國會計國際化有著深遠的意義。
(作者單位:浙江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