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超毅
[摘要] 手機支付作為一種新型的支付方式,蘊含著巨大的商機。本文在分析我國手機支付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對我國手機支付發展面臨的瓶頸進行了詳細的探討,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 手機支付; 瓶頸; 對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5. 039
[中圖分類號]F724.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 - 0194(2012)05- 0071- 03
隨著3G時代的到來和智能手機的應用普及,手機支付成為繼現金、支票、銀行卡、網絡支付之后的一種新型支付方式。所謂手機支付,主要是指用戶使用其手機對所消費的商品或服務進行賬務支付的一種服務方式。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手機支付將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1我國手機支付的發展現狀
早在2000年,中國移動與中國聯通都曾進行過手機“小額支付”試點,這也是國內最原始的手機支付模式。這種支付模式是用手機話費來消費或繳費,這種方式由于方便、簡單,容易為用戶所接受。但這一新興支付模式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只風光了一下,此后很長時間內,無論是聯通還是移動都沒有大力發展手機支付業務,市場也因此沉寂下來。但是,從2004年下半年以來,若干主要的第三方移動支付運營商的業務有一定的發展,使得手機支付業務的地域覆蓋范圍越來越廣。2005年,我國手機支付用戶數達到1 560萬人,同比增長134%,占移動通信用戶總數的4%,產業規模達到3.4億元。隨后的幾年,我國的手機支付一直處于快速增長的態勢。國內互聯網咨詢機構艾瑞調查研究發現,2010年我國手機支付用戶規模首次突破1億人,同比增長77.4%,市場規模突破100億元,同比增長312.0%,我國手機支付市場進入高速增長期。但是,就目前我國8億多的手機用戶而言,與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手機支付的普及率仍然非常低。
2目前我國手機支付發展面臨的瓶頸
雖然手機支付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但是目前在其大規模商用之前還存在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安全問題
實現手機支付最核心的是安全問題。安全包括很多環節,比如存儲安全、傳輸安全、認證安全等,而最基礎的應該是認證安全。盡管手機支付技術已較成熟,供黑客施展、發揮技術優勢的空間小,手機支付相對安全,但這并不能打消消費者在安全方面的顧慮。
2.2商業模式不清晰
我國的電信運營商、金融機構和第三方支付平臺都對手機支付商業模式進行了一些探索,但三者相互之間缺乏合理的分工和協作,各自都想把自身利益最大化,無法形成一個適合我國國情的統一的商業模式,不利于手機支付應用的大規模發展,無法形成一個各方都受益的良性產業鏈。
2.3技術的多樣性和標準的不統一
雖然目前我國為手機支付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技術選擇和標準,但這也往往造成各種模式的手機支付各自為戰,不能形成合力并在短時間內獲得大規模發展。這也是手機支付業務不能迅速推廣的重要原因之一。
2.4消費者的使用習慣是影響手機支付普及的一個重要因素
決定消費者使用習慣的因素包括手機支付的安全性、私密性、便捷性、易用性以及消費者自身的習慣。手機支付僅占用戶所使用的手機應用服務的很小份額,遠落后于手機閱讀、手機游戲、手機郵箱等其他應用,這說明用戶對手機支付的使用習慣尚未形成。
2.5落后的信用制度成為阻礙手機支付發展的重要因素
最近的調查表明:國內40%的消費者對手機支付的安全性缺乏信任,只有低于15%的手機用戶完全信任手機支付,而65%的手機用戶拒絕通過移動網絡發送自己的資料,超過90%的手機用戶都收到過詐騙短信,這些都表明目前我國仍處于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初級階段,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危機尚未解決,信用體系尚待完善,在這種環境下發展手機支付需要很多工作要做。
2.6法律保障的缺失是制約手機支付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
手機支付是一種新型的支付形式,我國目前還未就手機支付出臺相關法律法規,這就使得手機消費類增值服務費的征收沒有法律保障,市場管理較為混亂。同時由于手機支付業務由多個部門來共同完成,需要有關法律法規來明確各方的權利和義務;另外由于產業鏈涉及方面比較多,可能存在不正當競爭情況,這也需要有關法律法規事先進行規范。由于法律、法規不完善,當產業鏈各方產生糾紛或侵權時,很難在法律上有明確的定義和判斷,用戶合法權益難以得到保障。
3實現我國手機支付健康發展的對策
3.1增強安全機制,建立用戶信任
有關研究表明,目前用戶最擔心的手機支付問題是支付安全性,這足以說明用戶對手機支付缺乏足夠的信心,也說明現在關于手機支付的宣傳力度還遠遠不夠,人們對手機支付的了解太少。因為在我國,銀行卡支付己經被很多用戶接受,使用網上支付方式的用戶也大有人在,但是對手機支付的接受程度卻相差甚遠。根據有關研究報告,其實在本質上,手機支付的安全性與銀行卡支付的安全性是相當的,而且由于網絡信號差異以及SIM卡與銀行賬戶綁定等因素,手機支付的安全性甚至高于網上支付。所以,為了讓用戶放心使用手機支付,當務之急是加強手機支付安全,不僅要從技術層面對手機支付建立安全保障,而且要從安全管理的角度培養和提高各種管理和操作人員的素質和道德修養,使用戶相信使用手機支付是安全可靠的,從而建立用戶信任。
3.2平衡各方利益,確立合理的商業模式
由于手機支付是一個涉及多領域、多部門的綜合支付系統,產業鏈各方出于自己的利益考慮都想在手機支付中占據主導地位,結果往往造成利潤分配很難達成一個理想的模式,甚至出現各方各自為政、惡性競爭的局面。由電信運營商、金融機構、第三方支付平臺等衍生出的商業模式,無論是哪一方占據主導地位都會損害其他各方的利益。所以,為了促進手機支付的健康發展,產業鏈各方應該通過合作發揮各自優勢,尋找一個各方都能接受的商業模式,爭取達到共贏。
3.3科學協商,出臺統一完善的行業標準
有了統一完善的行業標準,各種不同類型的支付設備和支付產品才能相互融合,這樣手機支付才能在各個領域暢通無阻地使用。但是,目前我國還沒有一套完整的行業標準。因此,政府有關部門應該在考慮各方利益的基礎上,盡快出臺一套統一完善的行業標準。
3.4科學引導,培養用戶的使用習慣
影響用戶接受手機支付業務的因素通常有期望收益、文化價值觀等主觀因素,以及支付成本、安全性、社會影響和便利條件等客觀因素。運營商需要在宣傳營銷上多下工夫,科學引導用戶消費。在業務發展的初期,可低成本、零利潤地讓用戶使用或體驗新業務,消除用戶對支付成本的顧慮;同時提高手機支付系統的安全性和實時性,給用戶創造一個安全的交易環境;各運營商、終端等要解決兼容性問題,讓用戶能夠隨時、隨地、隨身使用手機支付。
3.5統籌規劃,構建社會信用體系
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各有關部門、金融機構、企業、個人信用中介機構等部門的密切合作與協調配合。因此,要統籌規劃,逐步構建適合我國經濟發展需要的企業和個人信用體系。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是促進手機支付健康發展的催化劑。
3.6審時度勢,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
手機支付是一種新的支付方式,目前我國對其進行管理的相應法律法規還不健全。在安全管理和信用認證等方面還沒有規范的操作程序,如果出現了問題也沒有專業的部門進行解決,消費者與商家的權益都還不能完全有相應的保障。因此必須加快手機支付領域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加強手機支付市場管理,設立專門機構監督市場秩序,并對違規者進行合理處罰,以保障手機支付業務的順利運行。
未來,隨著手機支付技術的標準化以及政府的引導、法律的規范,我國的手機支付將會快速健康地發展。手機支付應用將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一機在手,走遍神州”將不再遙遠。
主要參考文獻
[1] 陳艷玲. 手機支付業務發展面臨的問題及建議[J]. 華南金融電腦,2010(5):72-73.
[2] 陳瀅,趙煒. 淺談電子商務中的手機支付方式[J]. 江蘇商論,2011(5):61-63.
[3] 于淑華. 手機支付研究與探索[D]. 北京:北京郵電大學,2010.
[4] 曲江. 手機支付:電子支付的新寵[J]. 中國信用卡,2011(5):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