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第22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頒獎晚會在上戲劇院舉行。在這臺以“玉蘭綻放·粉墨今生”為主題的晚會上,“白玉蘭”各獎項各歸其主。著名戲劇理論家、評論家、活動家劉厚生獲得第22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特殊貢獻獎。陜西省戲曲研究院眉碗團著名演員李東橋憑借在秦腔《西京故事》中的精彩表演奪得本屆“白玉蘭”主角獎榜首,此外還有姚百青、洪濤、金士杰、田蕤等9人獲得主角獎;總政話劇團著名演員郭達憑借在話劇《生命檔案》中的演出獲得配角獎榜首,他與邊肖、豐君梅、許美霞共4人獲得配角獎。新人主角獎、新人配角獎和集體獎也于當晚一一揭曉。
本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吸引了16個劇種、35個院團的87位演員參評,演員水平相當,競爭十分激烈,充分反映出“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城市文化品格。同時,評獎結果也充分體現出該獎“促進新人成名家,推動名家成大師”,努力營造良好的戲劇演藝人才發展的宗旨和方向。經過22年建設不斷發展的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早已超越了一個地域性戲劇獎項的地位和影響,已成為上海戲劇“大碼頭”的重要動源、全國戲劇創作的重要風標,通過各路劇種大批優秀演員展示才華及其藝術成果,可以體察出全國戲劇藝術事業的總體狀況和發展方向。
厚德載物 大愛無限
著名戲劇理論家、評論家、活動家劉厚生獲得第22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特殊貢獻獎。這是白玉蘭歷史上第三座“特殊貢獻獎”,同時也是白玉蘭獎首次授予一位戲劇理論工作者。
由于年事已高,劉厚生無法親自來滬領獎。之前,上海市委宣傳部,市文聯相關領導已專程赴京向他頒獎。在晚會現場,劉厚生通過VCR發表了獲獎感言:“其實我所做的各種工作,都是由黨領導的,沒有什么特殊貢獻。我覺得,這個獎項可能是大家對我這個老兵的一點鼓勵,一點安慰,非常感謝大家。”主持人白燕升還現場向觀眾講述了關于劉老不為人知的事跡:劉老生活簡樸,幾乎是家徒四壁,他和老伴一個月花費的生活費不超過1000元,但他卻把老夫妻倆共同積攢下來的50萬元積蓄,捐給了中國劇協用以擴建圖書館。他希望,中國戲劇界崇尚文化、崇尚讀書的良好氛圍能夠點燃起來。白燕升說:“在一些戲劇活動的現場,每次見到劉厚生老先生,總是那樣的謙和、寬厚、大度,給人以溫暖。在今天這個心態相對浮躁的生態環境下,我們從劉厚生老人身上看到了信仰和大愛。如果中國戲劇界能多一些劉厚生老先生這樣的前輩,我們說起中國戲劇也會非常的踏實和從容。一個獎杯不足以承載劉厚生老先生對中國戲劇的愛,也無法言表他對中國戲劇的付出。”
中西合璧 老少同臺
今年邀請了多位嘉賓參加演出,臺上演出各具特色。95歲高齡的金派花臉王玉田攜上海戲曲學校的孩子們同臺演唱京劇《牧虎關》,白發蒼蒼的王玉田依然中氣十足,稚氣未脫的孩子們則學得有模有樣,這一獨特的“老少配”贏得了觀眾熱烈的掌聲。“昆曲王子”張軍演唱的《偶爾間》是將《牡丹亭·尋夢》中的一曲【江兒水】揉碎了之后融入到一段中西樂器演奏的音樂中,相當別致。而幾位外國嘉賓表演的中國歌曲也讓現場觀眾大開眼界,其中一位竟然能用上海話唱RAP,一段“外國人到上海,上海閑話講勿來”讓觀眾大為稱奇。
頒獎晚會上,在《智取威虎山》中扮演楊子榮的童祥苓還回憶了自己40年前改良戲曲舞臺上豬八戒扮相,把“黑豬”變成“小白豬”的往事。而“白玉蘭家庭”在臺上深情講述一家人與“白玉蘭獎”的情緣最讓現場觀眾動容,江蘇省著名淮劇演員黃素萍獲得第8屆“白玉蘭獎”時,她的丈夫、著名淮劇演員陳德林此時正因重病躺在上海醫院的病床上,妻子得獎的消息讓他的病情大為好轉,而之后陳德林也獲得了第12屆“白玉蘭獎”,雖然當時他尚未痊愈;在父母雙雙捧得“白玉蘭”后,女兒陳澄也獲得了第14屆“白玉蘭獎”。這個江蘇的淮劇世家也成了“白玉蘭家庭”。
藝展精湛 交流真摯
頒獎典禮的前一天,獲獎演員在藝海劇院進行了展演活動,李東橋、佟紅梅、姚百青、宋憶寧、焦媛等來自全國各地二十多名獲得提名的演員在臺上用短短幾分鐘的時間各自展示了他們的藝術絕技,也讓觀眾享受到一場“濃縮”的藝術全席。李東橋表演了《西京故事》片段,短短幾分鐘展現出一個富有尊嚴的農民形象;上海話劇中心宋憶寧用《原告證人》中的一段對話,將一個復雜的女人形象呈現在觀眾面前;姚百青則在臺上演出了一個別樣的八戒,贏得臺下觀眾的陣陣掌聲;而一向在舞臺上感性十足的焦媛以疾風驟雨般的獨白,將一個瘋狂的曹七巧形象定格在觀眾的腦海中。
同時, “白玉蘭”獎的系列活動之一,以“愛國為民、崇德尚藝”主題的白玉蘭戲劇論壇于4月15日在馬蘭花劇場舉行。今年恰逢在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周年,在黨的十八大召開之際,作為各自劇種的代表人物,陜西省戲曲研究院的李東橋、張家港錫劇團的董紅、浙江紹劇團的姚百青等演員圍繞論壇主題,從戲劇人的理想,戲曲流派的繼承和創新,以及劇團的管理出發,結合各地地方戲曲團體的存在現實,與上海觀眾進行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