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紅
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語文實踐是最主要的學習內容,也是最重要的學習方法,學生的語文素養在實踐中才能習得、濡染、生成、積淀。
1.品質閱讀,在直面教材中實踐
所謂的“品質閱讀”是指“試圖盡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質,表示首先注意到語言中的各種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復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指向人物、事件、情節和主題活動”[1]。品質閱讀首先應該是教師解讀文本的自然姿態,同時也應該成為引導學生自主建構的應然選擇。文本成為教材,就必然會融入課程的目標,教材編者的意圖,承擔起落實課程內容的重任。在直面教材中實施品質閱讀,體現了語文教學的獨當之責。
師:走進九寨溝,作者最大的感慨是什么?(學生自讀瀏覽。)
生:一進入景區,就像到了一個童話世界。
生:九寨溝真是個充滿詩情畫意的人間仙境?。?/p>
……
師:作者是通過怎樣的精彩描述寫出來的呢?(學生自讀圈畫批注。)
生: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頂銀光閃閃……
生: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顆顆寶石鑲嵌在彩帶般的溝谷中……
生:宛如白練騰空,銀花四濺,蔚為壯觀……
生:也許……也許……也許……
……
師:所以一想到那美麗的九寨溝,那山,那水,那里的一切,作者情不自禁地想說——
生:九寨溝真是個充滿詩情畫意的人間仙境?。?/p>
在上述的《九寨溝》的教學中,讀、畫、思、議的言語實踐讓學生“在大量的實踐中接觸大量的語文材料”[2],語言的節奏美,比如“一座座”“一幅幅”“一級級”“一道道”……語言的形象美,比如“像顆顆寶石”“宛如白練騰空”……語言的意象美,比如“童話世界”“人間仙境”,背后作者由衷地為祖國大好河山而自豪的情感都在默讀、瀏覽、精讀的實踐中,在感受、體驗、理解、揣摩、欣賞的過程中逐漸清晰起來。
同時,這樣的言語實踐緊緊圍繞教材提供的語文實踐內容:“①朗讀課文,背誦三、四、五自然段。②讀讀你認為寫得特別精彩的段落,比一比,看誰讀得最傳神。③默讀課文,想想最后一個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在對文本節奏、形象、意象、結構等方面的觸摸、浸潤、積累中潛藏的語文知識、語文學習方法的學習也逐步成為實踐的內容之一。
直面教材的品質閱讀,就是要千方百計地引導學生去實踐,從感知語言開始,進而揣摩課文語言的獨特之處,更進一步“入乎其中”,用心去接近語言,融入語言,體會語言,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語言的直覺經驗,養成語文實踐能力,體驗精神世界的真善美,煥發自己生命的活力。
2.價值閱讀,在浸潤主題中實踐
“價值閱讀”是指閱讀者“試圖盡可能敏銳和準確地描述出他在作品中所發現的價值”[3]。價值閱讀是品質閱讀的延伸,它關注閱讀的人文性、文化性,側重于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
師:讀文章、讀整本書,就要學會抓住細節,反復品讀涵泳,才能更好地領悟文章內涵。閱讀《感悟親情》手冊,哪些地方最讓你感動?
生:交流……(略)
師:親情往往凝聚在一些細節中,就像《母親》中的一個新書包、一把花折傘……請同學們回憶一下生活中父母關心你的細節——
生:交流……(略)
師:父母給予我們很多很多,讓我們永遠銘記在心。下面請同學們準備一張紙,讓我們真心書寫。你可以把你的歡樂、憂愁和父母分享,也可以是你最想對我們說的一句體貼、諒解的話。
生:交流……(略)
這是在學習《第一次抱母親》之后,我們引導學生閱讀學校自編教材《感悟親情》的閱讀匯報,在潛心閱讀、用心品味、盡情講述、真情書寫等閱讀實踐中,學生思緒由《第一次抱母親》追溯到《燭光里的媽媽》、《背影》、《荔枝》……浸潤在親情主題的價值閱讀,構建了一個以課本為中心發散多篇甚至多本書籍的“球狀”價值閱讀時空,將學生緊緊包裹其中,閱讀內容與形式的連續性和遞進性,一改傳統閱讀“重信息吸納輕釋放”的半程閱讀弊端,通過觸摸經典的“舉三反一”的語文實踐實現了全程閱讀,實現了閱讀興趣的提高,閱讀方法的演練,閱讀品位的提升,語言積累的豐厚,語言體驗的豐富……
在價值閱讀的背景中,學生耳濡目染,浸潤身心的都是以課本內容為基點進行延伸、對比、重組、再創造,把原本破碎分解的知識體系和人文內涵整合成的一個“集成塊”,由個及類,由類及理。從教育角度看,“浸潤主題的價值閱讀”是一種方法引領。從文化的角度看,“浸潤主題的價值閱讀”是一種全新的文化建構,通過體驗與熏陶,理解與揚棄,鑒賞與反思,沉淀與創造,形成一種高品位的精神建構。從課程角度看,“浸潤主題的價值閱讀”不僅是對教材內容的補充、重組、拓展,更是教材內容的文化解讀和創新處理,它將使教師成為課程的建構者、踐行者、創造者。從學生角度看,“浸潤主題的價值閱讀”實現了讓學生“感受性閱讀”、自主建構的新課程閱讀教學取向。
西哲有名言:“只有打鐵才能成為鐵匠?!痹谄焚|閱讀與價值閱讀的共同作用下,不同層面的閱讀教學著眼于學生個體的發展,著力于學生的言語實踐,讓他們的語文素養在立體多維的語文生活中,在“點”的挖掘中,在“面”的累積中獲得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2]童慶炳.文學概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4.
[3]劉憲華.“中小學語文主題閱讀實驗研究”課題方案.http://www.xywztyd.com/News.aspx?ID=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