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玲
伴隨著高中新課改的熱潮,廣大教師日益注重課堂教學的創新,而作為課堂教學形式之一的習題教學卻被很多教師所忽視。《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物理課程要著眼于學生的發展,使學生獲得終生學習的興趣、習慣及一定的學習能力,教學要力求貼近學生”,強調以物理知識為載體,讓學生經歷認真思考探究的過程,學習思考探究的方法,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精神,在獲取物理知識的同時,使學生的能力、情感、價值觀都得到進步與發展。為了適應新課程的要求,體現新課程理念,我認為物理習題的選擇應做到:精細化、生活化、多樣化。因此,我提出物理教學“三部曲”。
一、“一部曲”:習題精選少量化,令學生愛不釋手。
教師出示給學生的習題應該是精而少的習題,教師選題應具備針對性、典型性和靈活性。所謂針對性是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針對學生知識理解和應用中的“盲點”,針對考試說明,教學大綱的要求和高考改革的動向;所謂典型性是指體現一類知識,一種方法的習題中具有代表性的題目,能起到示范引路、方法指導的作用。所謂靈活性是指題目的發散性,便于從情景、設問、立意等方面做多種變化,從不同角度使學生對知識和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做到選題的精細化。
物理選題要貼近生活,聯系社會實際。使學生用所學過的知識去分析實際問題,使所學的知識得到拓展與延伸,同時體會物理的應用價值,感受物理就在身邊。另外關注社會熱點,日常生活現象,結合物理知識,開闊學生思路,培養學生的能力。例如嫦娥奔月的天體問題;手電筒、洗衣機、電風扇、電飯煲等電學問題;自行車輪胎在烈日下曝曬可能會爆胎等熱學問題等。做到選題的生活化。
作業選題形式多樣化,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發散。“美味佳肴常食也生厭,時令鮮花賞心又悅目”。我們的作業有常規的選擇題、填空題、計算說理題;還有發散性的小作文題。例如我們在講完《動量與能量》專題后,留了一個小論文,寫出解答高考計算與說理題的得分關鍵點的短篇論文(100字左右);根據已給學生的作答進行評說、論證、反駁,學生的情緒空前高漲,展示了學生的口才與素質,讓我們體驗到了激情與智慧的碰撞;聯系實際的應用題等,根據學生不同的時期的情況設置不同形式的作業,使新課程理念得到更好的體現,也使學生在習題練習中,體會到了物理的實用性和趣味性,形成了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養。做到選題的多樣化。
二、“二部曲”:課上習題講解的精細化,令學生豁然開朗。
1.精選習題的展示,等待問答。
教師出示題目之后要沉得住氣,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審題思考。教師還應觀察學生的體語(面部表情、眼神……)及演算過程,了解學生的思維進展,結合題目的難易程度,控制好等待學生思考的時間。
2.問答或板演。
提問時教師要善于把題目拆分為一系列環環相扣的問題,按思維的進程面向全體學生依次提出,分別由不同的學生作答,由審題尋找突破口,到對象選取過程分析,規律選用,方程列出,結果討論等,這時要求學生“動”,教師“放”,鼓勵同學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既講正確思路又講誤區所在,既講常規方法又講技巧捷徑;也可請同學們板演,為節省時間,可對一道題由不同同學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板演,或幾個同學同時板演不同的題目,而后集中講評。板演更能詳盡地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發現學生存在的誤區,也利于養成規范答題的好習慣。將習題課堂的時間還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讓課堂成為表演的課堂、討論的課堂、動筆的課堂。
3.歸納講評,總結提高。
教師通過學生回答、討論或板演,準確地發現學生在知識理解、方法運用等方面的成功和不足,給予必要的肯定,及時矯正。引導學生交流解題體會,總結尋找突破口的方法,總結解題的規律技巧,總結易混易錯處,歸納同類習題的共性與異類習題的聯系區別,突出重點,抓住關鍵,促成遷移,真正達到解一題,會一類,通一片的目的,但要注意總結要精練、簡捷。
4.題目延伸,多解多變。
多解題指在原正解的基礎上,啟發學生開闊思路,運用不同的規律、不同的方法(解析法、圖像法、等效替代法等)解答同一習題,訓練學生思維的發散性,也有利于學生將各種方法進行比較,好中選優,提煉解題技巧。多變是指改變原題中的設問形式,依物理過程的延續連索設問,把思維往縱深發散;或改變題目的情景諸如水平變豎直,單體變連接體,光滑變粗糙;克服思維定勢。
除此之外,講題過程中要始終注意教師啟發點撥、學生的主動參與,講練的結合,動與靜的合理搭配,群體活動與個體活動的交替等,使學生一直處于積極的思維狀態。這樣的習題教學少而精,針對性要強,不僅起到鞏固的作用,而且有時間讓學生去發散、去體會、去思考、去歸納總結,真正變被動灌輸為主動探索。
三、“三部曲”:作業處理的人文化,讓學生學習物理的情感得到發展。
適時適度地寫好學生作業評語,不僅能溝通師生的感情,而且能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對于學困生,一句“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評語,就樹立起了他們的學習信心和勇氣,也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對于作業潦草的學生,一句“如果你寫得工整,你的成績會更優秀的!”的評語,間接指出了學生的毛病與缺點,使學生以后作業更認真、字跡更工整了,緊接著再補上一句“你真的很優秀!”,讓學生感到自信十足;對于迷茫中的學生,一句“有時間找老師談談好嗎?”拉近了師生的距離;對于優秀的學生,一句“繼續努力!”就鼓舞了他們持之以恒的精神。看似單一的作業,蘊涵著學生個性特征。教師的每一次作業批改,都能點燃他們心靈的燈塔,都能詮釋他們人生中的困惑,鼓勵他們勤奮學習,分享他們的成功快樂,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做人。
當然我們還有作業的精批、作業的面批、學生之間的互批等多種作業處理方式,作業處理的改革讓學生體驗到了幸福與快樂、苦惱與辛勞。這樣,作業不再是學生的負擔,而是學生成長的一種需求,一種學習的需要,教師根本不發愁學生不交作業的問題。
總之,新課改下搞好習題教學,一要轉變觀念,牢固樹立起學生的主體意識,教學的目的意識,方法指導的意識,題目功能的意識,處理好習題“質”與“量”的關系。沒有觀念的改變,就不會有習題教學的改觀;二要求教師舍得投入,學生做的題少而精,意味著教師的投入多,只有教師翻閱大量的資料,才能找到真正需要的課上用題和課后練習,走出題海,提高習題課的教學效率,把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輕輕松松學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