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越

兩期建成后,中關村軟件園將聚集350家企業,產業規模超過1000億元,將實現世界一流專業園區的夢想。
中關村軟件園是在信息化大潮席卷全球之時應運而生的。2001年,中關村軟件園正式開工建設,東依上地信息基地,西臨東北旺苗圃,南靠北大生物城,一期面積1.39平方公里,已成為北京軟件與信息服務核心區,并成為北京市乃至全國展示中國科技產業發展的重要窗口。
園區先后于2001年和2004年被國家發改委、信息產業部和商務部命名為“國家軟件產業基地”和“國家軟件出口基地”。它通過發展軟件的平臺優勢,聚集行業龍頭企業,產生聚集效應,讓國內軟件直接參與國際競爭,拿到國際訂單,甚至得到國際資本的青睞成為現實。
2011年,園區產值達319億元,國際業務收入61億元。目前園區內有22家企業上市(含分支機構),2011年上市企業4家,融資規模達22億元,2010年上市企業6家,融資規模達60多億元。中關村軟件園見證了中國軟件產業的壯大,并在世界軟件產業發展的爆發期依靠驕人成績躍上龍頭。
聚集效應
從2001年北京市海淀區東北旺區域這片晝夜工程作業的工地,到今天的“國家軟件出口基地”和“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中關村軟件園從規劃到建設,從服務體系到產業聚集,無一不圍繞凝聚企業、整合資源、促進軟件產業發展的使命和任務。
中關村軟件園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周放女士說,作為科技地產,中關村軟件園所釋放的能量不可與其他地產同日而語,它對產業發展的貢獻、對區域社會和經濟發展的貢獻是不可替代的。在以利益為導向的經濟發展中,即便一些科技園區愿意不惜降低門檻招徠門類各異的企業,但中關村軟件園內的企業卻始終有一個共同特點——知名的高端信息服務企業。
十余年歲月流轉,中關村軟件園已經聚集了聯想(全球)總部、百度、騰訊(北京)總部、新浪、中科大洋、漢王科技、中核能源、曙光信息、廣聯達、捷通華聲、IBM、Oracle等219家企業,大多是國內外知名的軟件與信息服務企業的總部和研發中心、行政運管中心、市場銷售中心和結算中心。其中產品和解決方案類企業占園區總產值近一半,大型企業產值占園區企業總產值93.4%。
“軟件園絕不能辦成‘大雜院,中關村軟件園內的企業均為IT類高新技術服務企業,沒有任何工業制造和加工。簡單來說,都是‘人腦+電腦工廠。”周放說,“中關村軟件園最大的特點就是一直堅持‘軟件專業園區的定位,目前園區已形成產品和解決方案、互聯網信息服務、IT服務(軟件技術與外包服務)三大產業方向,在服務外包、信息安全、行業信息化等重點產業依然保持龍頭引領地位的同時,在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興產業方面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
當然,專業園區所帶來的最直接的優勢無非就是產生聚集效應。這種“聚集效應”將反作用于企業,使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逐漸轉化成了“強強聯手”,無形中加速了中國信息產業的發展進程。
2012年4月初,國內資深信息產品和服務提供商大唐電信旗下大唐軟件與Oracle攜手啟動大唐Oracle VAD全國巡展。這是大唐軟件獲得 Oracle權限產品VAD身份之后的首次戰略性、全國性的市場推廣活動,不僅將開啟大唐軟件IT綜合服務市場的新紀元,也將在行業市場上產生重要影響。4月6日,軟通動力宣告攜手IBM、大唐移動等與吉林省遼源市政府簽約,宣布在遼源建立IBM東北卓越云計算中心。這是IBM和軟通動力繼在無錫、佛山兩地共建云計算中心之后,在國內共建的第三個云計算中心。雙方持續性、戰略性的合作進一步鞏固了彼此在該領域的競爭優勢,強強聯手,充分釋放云計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看到園區中洋溢著的一番合作熱潮,周放顯然略帶自豪:“我們很高興看到企業之間能夠相互促進。從最初的商務合作,發展到技術合作和資本合作。通過‘產業聚集形成‘產業促進,培養出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這正式我們園區的使命?!?/p>
在津津樂道的同時,周放又補充說,“聚集效應”也是中關村軟件園平臺優勢的落地的最好證明,為園區邁向國際化做了最好的鋪墊。
國際化夢想
中關村軟件園是我國IT服務外包產業的發祥地,曾被國際權威研究機構Gartner稱之為“服務外包一條街”。全國十大服務外包企業中,有六家為園內及聯盟企業。
其實,早在2003年,中關村軟件園就提出將面向國際IT市場,建設成為中國規模最大、出口創匯最多,以及管理服務國際化、人才技術國際化、全球知名的“中關村軟件出口基地”。
與此同時,經過到世界上其他國家的調研和篩選,周放發現北歐市場的特點恰好與國內市場可以形成互補。“北歐的一些國家創新能力很強,眼光也很長遠。那里的企業屬于‘有技術沒市場,正好與國內情況互補?!敝芊耪f,“比如與芬蘭的合作進展得就非常順利。中關村軟件園已經和當地的科技園建立了友好的合作關系。同時我們也成立了‘出口協會,幫助雙方企業不斷進行交流合作,甚至相互并購?!?/p>
“國際化”是軟件產業發展的必經之路,而中關村軟件園與芬蘭的合作使之成為軟件產業發展國際化的一只領頭羊。
據了解,中關村軟件園已與美、歐、日、韓、印度等16個國家相關機構建立了業務聯系。2011年,園區共有來自8個國家的30多家國際企業,出口業務規模61億元,44家園區企業擁有海外分支機構,海外分支機構數量達128家,創立TD-SCDMA、McWiLL寬帶多媒體集群系統2項國際標準,17家企業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國際知識產權授權數達57項,外籍員工達1690人。
值得一提的是,園區的國際化使園區內的不少企業贏得了國際資本的青睞。其中在園區成長壯大的文思創新成為國內第一家在美國紐交所上市的服務外包企業。此后,軟通動力等4家公司也逐步完成海外上市。另外,廣聯達、華勝天成、啟明星辰、博彥科技、文思創新、網秦天下等入園企業開展多起國際并購,與印度TCS的合資公司、中芬金橋創新中心均已落戶園區。
作為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的綜合服務提供商,中關村軟件園以產業促進為使命,充分發揮創新主體和創新要素之間的關聯效應,以產業服務加速創新成果轉化、融合及應用,構建了專業化、特色化、國際化的產業服務體系。
眼下正在建設的軟件園二期占地面積121公頃,它在中關村示范區的未來建設中,將實現《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規劃發展綱要(2011-2020)》中提出的在軟件及信息服務領域形成擁有技術主導權和產業話語權的產業集群。兩期建成后,中關村軟件園將聚集350家企業,產業規模超過1000億元,使產業集聚規模和內涵在一期已有的基礎再上一個新臺階,在軟件與信息服務業領域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我相信在二期建設完成后,我們能實現世界一流的專業園區的夢想!”周放充滿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