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漢青

中國的民間文學其實應是中國正統文化和歷史的重要補充,甚至可能更接近真實。
皇家園林,作為京畿的特有物,伴生在我國的各大名都。如西安、洛陽、南京、開封等古都,曾有上林苑、大唐芙蓉園等皇家園林,惜乎年代久遠,早已難覓蹤跡。
北京由于自遼、金、元、明、清、民國和當今近七個朝代一直設為首都,與皇家有關的名勝古跡星羅棋布。特別是以圓明園、頤和園為代表的清代皇家園林“三山五園”,更是攬古都風韻于一地,集華夏園林之大成。
頤和園占地面積290公頃,自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年)始建至清末,有150多年的修建歷史,是世界上現存造景最豐富、建筑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博物館式皇家園林。
圍繞著頤和園的修建歷史、園林建筑、人物風情、趣聞軼事,曾經產生過大量民間傳說和故事。民間傳說是人類文化的早期啟蒙和寶貴結晶。許多流傳悠久、膾炙人口的神話故事,最早都屬于民間傳說,如嫦娥奔月、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等。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先生一部聞名中外的《聊齋》,可謂是民間鬼狐故事的結集。由于兩千年來中國封建專制的盛行,中國的民間文學其實應是中國正統文化和歷史的重要補充,甚至可能更接近真實。
近年來,以民間傳說為代表的民間文學,被稱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上至聯合國下至各國政府的重視。海淀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從上世紀80年代起,便組織作家收集、整理、編撰、出版了數千篇文章和數十部相關著作。2005年起,海淀文聯創作出版并申報的《頤和園的傳說》、《圓明園的傳說》、《香山的傳說》、《鳳凰嶺的傳說》、《曹雪芹的傳說》等,先后名列國家、北京市非遺項目前三名。并創刊了《海淀民間文學》。
北京出版社決定再版《頤和園的傳說》,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因為當下正值全國上下貫徹中共中央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努力推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民間文學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從豐富廣大人民的精神生活,保存歷史軌跡和城市記憶,抑或是為文化產業提供原料素材,都具有難以估量的價值。我們權將這本書作為一枚迎春花瓣吧!
( 作者系北京市海淀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中關村雜志社社長,本文為作者為《頤和園的傳說》寫的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