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財
海淀北部地區,區位優勢明顯,同時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建設科技園區、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式發展的理想之地。
產業集群是推動區域經濟增長、提升區域競爭力的重要方式。我國的產業集群是伴隨著改革開放發展起來的,對保持過去30多年經濟快速發展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經濟全球化是我國產業集群發展成功的大環境,地方政府是我國產業集群成功實踐的推動者,民營經濟是我國產業集群蓬勃壯大的主體。據統計,我國現有各類產業集群3000多個,在形式上體現為綜合性產業集群和專業化產業集群。
2010年10月,北京市政府批復《海淀北部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要求按照“用地集約、產業集群、設施配套、生態良好、城鄉一體”原則,將海淀北部地區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基地。這是海淀實現跨越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也是擺在我們園區建設者面前的重大挑戰。
2011年,科技部火炬中心組織實施的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工程為北部科技創新基地發展指明了方向。同時在民營高科技企業聚集的中關村核心區,發展創新型產業集群具有良好的基礎。在海淀北部地區推進創新型產業集群發展,通過集聚科技要素,實現對其他生產要素的集聚整合,把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科技金融、科技中介、技術平臺和市場網絡等大量要素融入到北部地區,是北部地區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基地最有效途徑之一。
根據海淀科技園區產業發展基礎和北部地區規劃,北部地區將率先推動云計算產業、導航及位置服務產業、移動互聯網和下一代互聯網產業、生物新醫藥產業等四個創新型產業集群發展。
四個創新型產業集群
發展的基礎與規劃布局
云計算產業集群。云計算是新的產業形態,核心區有豐富的云計算產業資源。據不完全統計,海淀園與云計算相關的企業近200家,在云計算產業鏈的各環節上聚集大批龍頭企業和中小企業,如聯想、用友、百度、賽爾網絡、曙光、華勝天成、金山、瑞星、漢王、啟明星辰、航天信息等,均具有很強的經濟實力、科研力量和產業化能力。目前,中關村軟件園及上地信息產業基地已經聚集了云計算產業內企業30余家,已形成產業聚集發展的雛形。北部地區將在軟件園二期、翠湖科技園和北部鄉鎮產業園中預留部分空間發展云計算產業,形成年收入過千億元的產業集群。
導航及位置服務產業集群。隨著北斗全球導航衛星系統的建成和投入營運,我國衛星導航產業發展進入了高速度、跨越式增長期。核心區是我國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的技術引領區,為北部發展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集群提供豐富的智力資源和技術、成果來源。核心區聚集了中國衛通、北斗星通、東方正通、北大千方、國智恒、四維圖新、高德軟件、合眾思壯等一批龍頭企業,已形成較完善的產業鏈。目前在永豐產業基地已形成部分聚集,北部地區將以建設中的中關村壹號為中心,在其周邊進一步拓展產業空間,形成年收入過千億元的產業集群。
移動互聯網和下一代互聯網產業集群。核心區移動互聯網產業基礎雄厚,優勢明顯。已形成覆蓋移動終端芯片、移動操作系統、移動互聯網終端、個人與行業應用、移動安全等領域的完整產業鏈。截止2010年底,海淀區移動互聯網相關企業近3000家,其中上市企業39家,十百千企業35家,產業集群內從業人員超過10萬人。
核心區是我國下一代互聯網技術IPV6發源地。由聯想、方正、京東方、中國網通、中科院計算所等企業和研究機構組成的中關村下一代互聯網產業聯盟通過整合協調優勢資源,聯合研發IPv6相關技術,并不斷推進下一代互聯網技術成果產業化。
目前,中關村軟件園及上地信息產業基地已經聚集了一批移動互聯和下一代互聯網行業內有影響的企業,北部地區將以中關村軟件園為主體,同時在翠湖科技園建設移動互聯網和下一代互聯網產業發展的中心,形成年收入過千億元的產業集群。
生物新醫藥產業集群。雖然核心區的生物新醫藥產業總收入占園區總收入比例不高,但擁有豐富的創新資源,在基因工程藥物、疫苗與診斷試劑、生物CRO、醫療器械、生物農業等領域領先優勢明顯,生物產業已成為引領我國該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翠湖科技園東北角已入駐先聲藥業、301轉化平臺、BBI、納通醫療、北農綠亨、歐林美帝等生物新醫藥企業,已形成初步聚集,總占地面積為30公頃,建筑面積約40萬平米。計劃在此基礎上,拓展空間,建設孵化器,以吸引中小生物醫藥企業入駐,形成大中小企業互動的集群發展模式,估計該集群年收入將超過200億元。
對北部地區發展
創新型產業集群的有關建議
雖然核心區在云計算產業、導航及位置服務產業、移動互聯網和下一代互聯網產業、生物新醫藥產業等四個細分產業領域具有優勢,但目前核心資源主要分布在中關村科學城等山前地區,北部地區尚處于開發建設期,要促進創新型產業集群發展,仍需做大量艱苦的工作。
一是盡快建立專門機構,制定創新型產業集群發展規劃,用規劃引導產業聚集。專門機構要結合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和國家、北京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研究制定北部地區四個創新型產業集群發展規劃,并提出促進集群發展的相關政策建議,發揮規劃和政策的導向作用。專門機構要根據規劃進行招商,引進一批國家政策鼓勵、外延關聯度大、集聚效應高、帶動力強的項目。要積極對接國家、市屬重點工程,爭取國家重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在集群內布局和落地。
二是加快創新型產業集群基地建設?;厥羌喊l展的依托。要貫徹市、區政府有關決策部署,按照大企業購地建房、中小企業入駐孵化器的模式,加快創新型產業集群空間載體建設,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成長條件和發展空間。在孵化器內搭建相關公共技術平臺,降低中小企業創業成本。同時在基地周邊規劃建設一流的生活設施,為人才排出后顧之憂。
三是加大北部網絡基礎設施建設。
超高速、大規模、高品質的網絡基礎設施是支撐云計算、導航及位置服務產業、移動互聯網和下一代互聯網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條件和保障。北部地區相對南部建成區網絡基礎設施薄弱。必須加大網絡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
四是政府要加大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發展創新型產業集群,政府的作用非常重要。建設創新型產業集群的核心是營造能促進各主體協同作用發生的制度環境。政府要根據集群發展需要,不斷進行政策和制度創新,以促進集群創新。對占據產業鏈高端環節、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科研與產業化項目,在土地供應、財稅優惠、金融服務等方面給予支持。
人才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根本。要落實北京市相關人才引進政策,支持引進一批從事國際前沿科學技術研究、帶動新興學科發展的杰出科學家和研究團隊,培養一批熟悉國際市場、具有廣泛國際聯系的產業領軍人才和創業團隊,集聚一批由高端人才領銜的創業投資、科技中介等創業服務團隊。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對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實施期權、技術入股、股權等多種方式的股權和分紅權激勵。
(作者系海淀區北部地區開發建設委員會辦公室政研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