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頤武
大眾文化雖然有其局限,但其對于青年的心態和生活的正面的影響也不容小覷,對他們更加有韌性地面對社會問題有其積極的意義。
這些年來,對于80后的關注一直是媒體和公眾的熱點。現在80后已經開始進入了30歲的門檻,逐漸進入人生的中年階段的開始。現實的種種問題開始超越了想象,變得更加現實和具體。與此同時,90后的第一批大學生將在今年的暑期畢業走向社會。中國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成長的第一代人已經在社會生活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影響。他們的狀況和心態會對于社會的未來有深遠的影響,他們的問題和困擾也會成為社會本身的問題和困擾。
在2008年之后,中國告別了百年的悲情,進入了新的社會發展階段。國家的上升和崛起帶來了新的自信,“中國道路”或“中國模式”引發了熱議,但同時也帶來了更高的期許和要求。一面是社會在邁向新的階段時出現了一系列新的問題,諸如道德問題,企業的社會責任問題,公眾人物的誠信問題,貧富分化問題和腐敗、環境等問題的公眾關注度前所未有地提高;另一面是公眾更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和幸福感的提升。這樣的狀況當然對于青年有相當的影響。
“80后”“90后”可以說是中國市場經濟下成長的第一代人,他們是獨生子女,受到家庭和長輩的更多的關愛和呵護,也生長在中國發展最快、最富裕的時期。因此在現在他們的物質和精神的困擾是諸多新型的問題,如物質問題是對于住房的強烈的期待和房價之間的差距,高端消費品的消費渴求和現實的收入之間差距等所造成的苦惱等等;精神問題是對于真情的渴望和情感被物質化的苦惱之間的反差,以及對于社會的高度期待和現實給予他們的滿足之間的反差等等。同時,他們普遍的對于自己上升的強烈期待和現實“完成不足”的狀況之間的反差也使得其困惱具有某種普遍性。而新媒體的成長又讓他們在新的輿論空間中具有前所未有的影響力,放大了他們的不少困惑和問題。這些都構成了一個“問題群”,造成了不少80后和90后的“幸福感”低迷,社會“認同感”低迷的問題。
但在近年以來,青年所喜愛的大眾文化的創作,雖然還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但還是起到了一定的積極的作用和效果。諸如《失戀33天》這樣的情感劇,《武林外傳》這樣的喜劇,《宮》這樣的穿越劇等;也有像《非誠勿擾》這樣的情感類的綜藝節目或《天天向上》這樣的知識性的趣味節目等。這些作品雖然還存在著種種不足和缺陷,也還顯得膚淺和缺少深度,但其對于現實的態度相當積極和正面,這些作品所表達的是通過努力奮斗來實現自我價值和解決自身危機和困擾的態度,是接受現實的挑戰,正面面對自己的問題健康而切實的心態,同時也在積極探索為80后年輕人所喜愛的新形式和新方法,來讓他們能夠在休閑娛樂的輕松狀態中接受正面的價值,從而提升他們面對生活的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所謂的“治愈系”的作品,指的正是通過一種明亮、健康的價值觀潛移默化地傳播,使年輕人在現實中遇到的多方面的問題得到一種化解和了解。大眾文化雖然有其局限,但其對于青年的心態和生活的正面的影響也不容小覷,對他們更加有韌性地面對社會問題有其積極的意義。
我們常常困擾于我們的不少正面價值在傳播方面還存在一些局限和問題。重視大眾文化在增進青年的社會認同方面的積極作用,對于大眾文化的功能和影響做客觀的、實事求是的判斷,其實對于社會的正面價值的弘揚有其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