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紅飛
傳播生生不息
周末為愛人做一份浪漫晚餐。你是否會想象這樣一種場景:打開百度,輸入她喜歡吃的“糖醋排骨”,一段2分鐘的視頻出現在眼前。
這是一段精致的微視頻:一道菜的制作手法,在美女的解說與演示中,了然于心。且伴著一份心情—“不同的菜有不同的故事。你有沒有在品嘗某一道菜的時候,讓我想起某一個人或者某一件事?”仿佛某個電影的片段。于是水到渠成,浪漫晚餐成為當晚發送的微博主題,連帶那段精致的視頻。
這是愛奇藝新節目的創意來源。以視頻為核心,打通搜索、SNS、無線,甚至是出版、影視等領域,一個將分散資源聚攏的過程,將要傳達的訊息成倍數擴散,賦予傳播以無限延伸的力量。
如同蒲公英灑向天空和大地的種子一般,每粒種子都是一個完整的世界,落地生根后再次生發出一個新的網狀系統。正因如此,這種模式擁有一個充滿想象力的名字“蒲公英”。
據奇藝數據研究院院長葛承志介紹,蒲公英的誕生與百度的登陸頁計劃相互關聯。每一次搜索請求,代表用戶的一個明確需求。很多類型化需求,比如做菜、育兒、化妝等視頻演示,是網友的首要選擇,而現狀是既有的視頻資源缺乏針對性。這讓愛奇藝看到了機會:高品質視頻節目搭配百度搜索,給廣告主一個夢寐以求的理想組合。
聚攏用戶需求
伴隨著《美食美課》三期樣片試水,蒲公英模式開始實現。
為什么是美食類節目?百度指數顯示,2006年以來,人們對于家常菜做法的搜索量持續上升,通過百度搜索菜譜成為網民習慣。許多熱門菜譜的日均搜索量多達幾十萬。
如此明確清晰的菜譜搜索需求,但用戶得到的多是碎片化的、過多選擇的搜索結果,有些是大段的歷史文化敘述,有些菜品的制作步驟繁復或過于簡略。顯然,文字版對于年輕人來說不夠實用,不夠直觀,而網上現有的視頻形式菜譜多為早年的教學片,過時、無趣、做法過時,并且缺乏新式菜品。
這些顯然不是網友的期待。精確、直觀、簡潔的視頻,這些網友的需求潛臺詞造就了新的機會。龐大的百度導流,代表龐大的精準用戶,只有精準的視頻節目內容能滿足它,轉化它。《美食美課》的意義正在于此。
這樣一個3分鐘左右的微視頻,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內容立體豐富,包含三個層次。奇藝公司自制劇制片人何葉坦言:“奇藝出品向來以品質把控的專業化著稱,即便是3分鐘的微視頻。”曾經拍攝過珠寶廣告,又有電視節目背景的知名導演操刀該節目。
搜索視頻到分享視頻是網絡用戶的典型行為路徑。針對此,視頻節目的內容設計更要有針對性。首先,微功能,3分鐘時間,精而微的講解,過程的演示,滿足了用戶學做菜的知識需求。而且,小體量也有利于用戶SNS傳播,給節目帶來新的流量。其次,微推薦,節目與觀眾互動,為他們推薦食材的選擇與搭配。最后,微觀點或微情緒。數據顯示,在百度搜索菜譜的用戶中,以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教育程度高的白領人群為主,他們做菜不僅是學會這么簡單,更多的是“一段美好記憶,一種情愛籌碼,一份生活態度”,故而節目設置了情感觸發環節,就有了節目主持人的真情告白。
目前,《美食美課》開始大規模制作。根據網友搜索菜譜TOP50,一次性上幾十期節目。“我們計劃建一個庫,和用戶對菜譜的需求批量對接。”葛承志說。
營銷以小見大
從內容找人,到人找內容,是蒲公英模式的核心價值,顛覆了傳統的節目模式。《美食美課》建立在百度搜索數據的精密分析之上,是精準的用戶定向分析,而這是任何傳統電視節目都無法做到的。
《美食美課》的調性是綠色健康、悅享生活。只要符合節目理念,節目畫面里的每一個鏡頭都有轉化為產品銷售的可能。產品的視覺、字幕和口播植入中,品牌與網友的溝通基于共同需求,更自然,也更有效。例如,節目有“小貼士”顯示提示式內容,如配料選擇竅門、烹調時間等,融入品牌的特色推薦,更周到地滿足了網友需求。
輔之以愛奇藝擁有專利的視鏈技術,實現“看到即買到”。比如,在節目進行的過程中,一道添加海鮮醬油味道更妙的菜,講解海鮮醬油效果的同時,網友通過畫面浮層的提示,點擊鏈接,即可進入相關品牌的專題頁面,甚至是電子商務平臺。
恰是這樣有彈性的節目形態,提供了更廣闊的營銷空間。從廚衛電器到食品調料,甚至主持人的衣服、化妝品都可以進行植入;或者為汽車品牌量身打造一系列的BBQ專題,以車為背景,在野外拍攝。
并且,節目還能產生一系列衍生品,如音像、圖書等,也可以做成APP,還能反向植入長視頻里,對節目內容進行延伸傳播。特別是廚房電器類的廣告主,他們期待用更有針對性的內容替代傳統的烹調類節目。
對于即將展現的種種可能來說,蒲公英模式像是一條“吃不完的魚”—既能把品牌植入節目中,也能通過節目植出推廣品牌。
(本文作者工作單位為河海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