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蘇華 謝從波 馬坤明


國慶節期間,浙江省舟山市政府分管農業、商務、工商等工作的副市長劉宏明熱情接受了本刊記者和“創新三農”課題組調研人員的采訪。
《農產品市場周刊》:這些年舟山農產品有長足的發展,您能否向我們介紹一下貴市農產品發展策略?
劉宏明:舟山市的農產品發展戰略在我市農業產業化經營規劃中有充分體現。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必須依靠科技進步,著重強化質量和品牌建設,為此,我們要加大種子種苗工程實施的力度,培育發展具有海島農業特色的種子種苗,抓好良種提純和傳統品種的更新換代,特別要開發我市獨特的海島農產品資源;制定和完善“五個二”特色農產品質量標準,嚴格按技術規程實行標準化生產,提高農產品質量;加強農產品的商標注冊、儲藏包裝和品牌宣傳,擴大社會影響,繼續保持“五個二”特色農產品申報綠色農產品品牌,著力提升農產品的檔次,提高我市農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知名度和競爭力。
《農產品市場周刊》:作為海島城市,舟山農產品發展戰略有何部署?
劉宏明:市委、市政府明晰了我市農產品發展的外向戰略:把握農業發展市場化和國際化的趨勢,充分發揮我市地處沿海、緊鄰上海的區位優勢,依托大都市積極主動地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合作,大力發展外向型農業。充分挖掘我市特有的資源優勢,利用“普陀水仙”、“普陀佛茶”等“五個二”特色農產品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形成全市不同特色農產品品牌一體化。扶持“定海百勝食品有限公司”、“普陀特產公司”、“綠洲柃木有限公司”等外向型龍頭企業的發展,加快農產品出口基地建設,拓寬海內外市場,提高農產品出口創匯能力。充分發揮我市傳統僑鄉的優勢,進一步擴大農業的對外開放,積極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先進設備和科學管理方法,加快對傳統農業的改造,提高我市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儲藏、保鮮、包裝技術水平。加強與市外、省外的農業科研、教育機構和經濟組織的合作,加快提升我市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步伐。
《農產品市場周刊》:在特色農產品示范基地建設方面,舟山有著怎樣的舉措?
劉宏明:發揮比較優勢,發展優勢產業,優化資源配置,優化全市農業的區域布局,必須建立一批高質量的舟山特色農產品示范樣板基地。我市建立水仙種球繁育基地,香柚、舟山新木姜子、香樟苗木基地等種子種苗基地。加強省市縣(區)兩級科技示范園區建設。重點搞好省級曙光高新科技示范園區和市樹市花苗圃基地建設。以市場為導向,明確投入主體,實行企業法人管理。按照科研技術規程操作要求,加強對特色農產品和鄉土特色樹木種子種苗的管理。加速先進技術改造傳統基地步伐,全面優化農產品品種質量。與此同時,主動同省級科研部門掛鉤,引進專業人才,共同開發舟山特色農產品。而且,還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引進新品種,培養新產品,提高園區品位檔次。通過園區科技支撐解決農戶一家一戶難以解決的種子種苗培育難的問題,提升農業園區和基地的創新能力、輻射能力、帶動能力。
《農產品市場周刊》:農產品增值擴銷,農業龍頭企業帶動很重要。
劉宏明:對,我市一直注重對農業龍頭企業的扶持。具體舉措是,圍繞舟山“五個二”特色產業和海島畜牧業的發展,引進和扶持一批農業龍頭企業,市重點引進和扶持一批起點高、規模大、覆蓋面廣、競爭力強、在全市有較強示范帶動作用的農業龍頭企業。通過合同契約或產權聯結等多種形式,與農民形成穩定的產銷關系和利益聯結,帶動農民發展生產、進入市場。要積極探索建立農業信用擔保公司,努力搞好試點工作,以促進企業帶動農戶共增效益。積極扶持農業龍頭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加快農產品的加工、保鮮、儲運技術和設備的引進、開發,提高農業龍頭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大力發展農產品的精深加工,延長農業產業鏈,實現農產品的綜合利用和多次增值,不斷提高農產品加工水平。
《農產品市場周刊》: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方面,舟山的舉措同樣引人注目。
劉宏明:建設農業標準化體系,實施農產品標準化生產,這些年一直是舟山農業的一項重要工作。加快農產品生產、加工和營銷的標準化建設,逐步制定完善主要農產品生產技術標準、產品質量標準、衛生安全標準和農產品包裝、儲運、營銷標準,力爭與國際標準接軌。我們要重點建立和完善“五個二”產業農產品質量標準的管理工作,幫助企業與農戶狠抓質量標準落實,更好地為“五個二”產業的發展提供產供銷一條龍服務。搞好普陀水仙等生產與產品標準,帶動普陀水仙產業發展。按照省有檢測中心,市有檢測站、縣有檢測點的要求,逐步完善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檢測體系和控制手段,建成覆蓋全市農業主導產業的標準化體系和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體系,實現我市食用農產品從田頭到餐桌全過程的質量安全管理。特別是實施農產品的市場準入制度。我市逐步實行標準化生產、加工、包裝、儲運、營銷,全面提高我市農產品品質和市場競爭力。
《農產品市場周刊》:舟山農產品流通充滿活力,“舟山經驗”值得好好總結、推介。
劉宏明:在完善農產品市場體系方面,我市這些年大力培育農產品市場,加強市場的冷凍、冷藏、倉儲、運輸和信息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吞吐能力,完善信息收集和發布制度,增強市場的配套服務功能。倡導成立舟山農副產品營銷協會,重點扶持發展一批區域性的特色花卉、果品、畜禽等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結合“菜籃子”工程,辦好面向市民服務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和零售市場。拓展柃木、普陀佛茶海外市場。鼓勵農民以自產自銷、代購代銷、聯購聯銷、聯購分銷等形式參與農產品流通。探索農產品產銷直掛、連鎖經營、配送中心等新的流通方式。在全市形成多種經濟成分和多種經營方式并存,以專業批發市場為骨干,以集貿市場為主體的城鄉貫通、布局合理、設施完備的農產品商品市場網絡。
舟山市市場發展集團正著手準備新建一個一級農產品批發市場。這個市場一旦形成,將拉動我市農產品市場的整體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