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蘇華 謝從波 馬坤明
新農都現代農產品物流中心在杭州市蕭山區建設四路與長山直河交界處。10月2日,本刊記者和“創新三農課題組”的專家們受邀到浙江新農都實業有限公司調研。此時總經理趙永夫、副總經理徐律平仍在新農都現代農產品物流中心項目現場做指導,帶著一幫骨干為即將到來的開業準備工作加班加點。
創新農副產品交易新業態
浙江新農都實業有限公司是浙江省政府直屬的農口類國有資產營運機構、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浙江省農村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的下屬企業。公司成立于2008年5月8日,注冊資金3億元,位于杭州市蕭山區新世紀市場園區。公司以投資、開發和經營農產品批發市場為核心業務。目前,公司正在建設的浙江新農都現代農產品物流中心項目,項目總占地約1900畝,計劃總投資78億元,項目先后被列入浙江省重點項目、杭州市“十大工程”重點項目。目前,正在建設的項目一期占地450畝(含道路、綠化等配套98畝),建筑面積465064平方米,總投資約20億元,將在原農都市場及其他農副產品批發專業市場搬遷的基礎上進行擴展和提升,由水產品市場、副食品市場、蔬菜市場、副食品精品區、凍品區、物流配送及配套服務區6大區塊組成,即將開業;項目二期緊鄰一期工程,規劃用地約1399畝,計劃總投資約58億元,前期工作已于2010年8月正式啟動。
徐律平副總經理介紹,即將營運的新農都現代農產品物流中心一期集聚了水產、蔬菜、水果、肉類、酒水、副食品等所有農產品大類以及精品豪華商場、超大規模的會展中心,設置了3000余個批發、零售攤位。只要消費者、商家想得到的農產品都能在這里實現一站式采購。業態均實現了分類布局,集中分區經營,便于生產商和采購商在一個區域進行集中交易,專門為專業市場設計了交易設施設備,配備完善了運輸通道,強化了配套服務,在將規模做大做強的同時,徹底解決了傳統市場魚龍混雜、運輸困難等難題。預計一期進出貨物在300萬噸以上,預計年交易額超過130億元,將首先確保杭州市三分之一以上的口糧,提供浙江省80%的淡水產品。待二期、三期建成時,除了實現市場規模的疊加,更將完全實現立足浙江、覆蓋華東、影響全國的現代農產品物流體系,預計產業板塊資產規模可達到30億元,年市場交易額突破300億元,形成東南沿海農產品價格發布中心、浙江省農產品信息中心、交易中心、調控中心、分撥中心。
新農都顯然不再是傳統意義的農副產品交易市場,而是致力于打造以批發為主、批零兼有的綜合型一級市場。新農都兼具貨物集散和現場交易、加工倉儲、物流配送、信息網絡電子商務、質量檢測、展示展銷、價格引領、綜合服務等8大功能,這無疑是對傳統農副產品市場的全面提升。趙總津津樂道,新農都建有完善的市場配套和優越的生活服務配套,包括銀行、安保中心、消控中心、檢測中心、客服中心、信息發布中心等,包括酒店、公寓、美食廣場、步行街、休閑娛樂中心等。
新農都給調研人員帶來的感覺有如春風撲面。專家們一致認為,新農都是一種新型農產品流通業態,是一個集旅游、休閑、購物為一體的新型農副產品商貿綜合體。
趙總還信心滿懷地告訴我們,浙江省政府已經明確,將今年的第十屆省農博會主會場設于新農都,于11月23日盛大開幕。與此同時,在浙江省農辦的幫助下,新農都引入了浙江省名特優農產品一條街,打造永不落幕的“農博會”。
創新農產品物流運營模式
趙永夫總經理說,浙江省農發集團為新農都唱好農產品物流這出大戲搭好了臺架子。他介紹,在臨近蕭山的上虞,農發擁有幾千畝屬于自己的種養殖基地,并在省內外有多個生產合作方。作為浙江省農產品流通行業協會的副會長單位,新農都將依托協會牽線搭橋,在農超對接、二級市場分撥上樹立良好品牌。在產業鏈的上游和下游打通了路徑,助推產銷兩旺。
流通的速率是展示一個市場是否興旺的重要標志。新農都要做的便是在流通環節上的不斷創新,精益求精。這其中,如何解決配送方式成為關鍵之舉。我們注意到,依托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新農都整合社會資源,與國家5A級綜合服務型物流企業——傳化物流達成了合作意向,加上自己組建固定的廂式車配送隊,將極大地提升配送的速度和效率,為農產品流通解決了車輛運輸的后顧之憂。
趙總介紹,新市場新在哪里,除了設施先進,更要有管理方式的創新。在新農都,大家既可看到實體市場,又能宅在家里逛虛擬市場,通過打造一個3D和2D結合的“網上大市場”,全面打造農產品物流信息平臺,涵蓋訂單交易、新品發布、網上團購、凈菜配送等內容的專業網上交易平臺,力爭建設成為覆蓋長三角的權威農業信息中心、交易中心和價格中心。中央結算模式是新農都創新管理的又一個模式,經營戶與顧客將統一用新農都的卡進行交易,交易后經營戶與結算中心進行統一結算,既有利于市場方掌握交易量、交易額等信息,便于財務統計,也有助于經營戶免去現金交易的麻煩,確保財務安全。另外,新農都著力建設食品檢測和追溯系統。引入一批現代化高科技的檢測儀器和設備,對農產品安全實施全過程監督,包括健全農產品的生產地、生產商、配送方等追溯信息,一旦發生問題,將有源可查,明確責任,有效保證食品安全,保護消費者權益。
作為體量超大的新農都來說,與其稱之為是一個市場,更不如說是一個小社會。交通、治安、衛生、就學、戶口、生育、工商、金融等社會管理系統需要完全覆蓋。為此,新農都作好了充足準備,在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下,將必需的社會管理機構引入市場辦公,并成立了專門的市場管理機構,建立一支近200人的管理隊伍,全天候開展各類服務,讓經營戶安心在此工作和生活。
創新覆蓋浙江省的農產品市場體系
在資源豐富、資本熱流涌動的蕭山,新農都的崛起為商貿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趙總介紹,新農都引入了“全國十大綜合商品交易市場第一名”的蕭山商業城作為合作伙伴,使新農都與商業城形成相輔相成的產業格局。在二期上,規模將達到600畝,有更大的空間滿足經營業態的分布,完善相關倉儲用房,在市場環境、產品包裝、品牌塑造上引入新的設計理念,上馬凈菜配送等新型業務,引入進口農產品等高端產品,建設現代化的農產品信息中心,發展農產品拍賣等新的產業形式,既帶動蕭山區本地現代農業和服務業的發展,又能滿足消費終端對生活品質的追求。
隨著市場臨近開業,浙江省內的衢州、溫州、湖州、舟山等11個地市,省外的黑龍江、新疆、重慶、上海等地政府部門、重要客商均與新農都進行了交流聯系,洽談合作事宜。湖州長興縣政府已經與新農都明確進行了項目開發,簽訂了戰略合作意向書,由新農都與長興縣合作開發長興農副產品綜合批發市場遷建項目,占地規模500畝,投資達10億元。
長興農副產品綜合批發市場遷建項目是新農都實施“綠海戰略”的第一個合作建設項目,為新農都的對外拓展開了一個好頭。“綠海戰略”作為新農都的長遠發展規劃,計劃以地級市為核心,在浙江省其他10個地市建設、整合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發揮各地發展平衡的農副產品購銷主渠道作用。以縣區為支撐,建設、并購、完善60個左右的農副產品貿易市場,發揮各地發展平衡的農副產品購銷節點分撥的作用。以街道、村鎮、社區為終端,建設、加盟400個左右農超市場,發揮服務基層的“米袋子”、“菜籃子”和“果盤子”的保障作用。
據趙總透露,新農都正探索將來上市,先期與全國最大的面粉生產商恒天面粉合作,收購其主業股份成立公司后培育上市。該項目已經基本達成了合作意向,將有助于實現在“十二五”期間實現IPO、躋身資本市場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