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澤辰 周建萍

吳中區橫涇街道上林村地處江蘇省蘇州城南東太湖之濱,是一個美麗富饒的魚米之鄉。2003年底,由原來的新安、新光、上澤三村合并而成,全村占地總面積6.7平方公里,太湖沿線3.4公里,太湖邊上的一個純農業村。轄29個村民小組,1131戶,4275人,黨員138名。該村土地資源豐富,現有基本農田3500畝。2009年,村級集體凈資產957萬元,收入78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775元。
創新土地流轉機制
上林村是個純農業村,原先3500多畝耕地都由農戶分散經營,主要種植水稻等傳統農作物,每畝年收益僅在250元左右,扣除人工費用,農民種地經濟收益幾乎為零甚至是虧本。
為更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資源,提高農業經濟效益,通過土地入股合作經營,引導農民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來,盤活土地資源,改變傳統小規模的經營方式,2006年上林土地股份農業專業合作社成立,初步解決了一家一戶生產的問題。由合作社統一規劃、統一種植布局,有效地推進以規模化、產業化為特征的現代農業發展,為實現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找到了一條新的途徑。2007年7月1日《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頒布實施后,從原先三個組試點擴展覆蓋到全村。經過三年的發展,規模不斷壯大,目前全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面積近3200畝,全村農戶入股率100%,解決本村農民就業318人。
上林村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資源條件,通過成功組建土地股份農業專業合作社,激活各種生產要素,不斷優化產業結構,科學合理規劃生產布局,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來打造“太湖恬園”,將土地規劃成四大生產區,即500畝常綠水生花卉基地(已試點250畝)、800畝生態瓜果采摘區(已建成500畝)、1000畝生態林基地和近1000畝水稻豐產區。
壯大合作經濟發展
加大投資,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按照沿太湖六萬畝現代農業整治及開發要求,合作社加大投入力度,借助村村通公交這一契機,健全道路網絡,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為標準化生產,發展現代高效農業打好基礎。規劃建設園藝基地1100畝,修建、拓寬、鋪墊生產道路5公里、綠化建設5000平方米、生產溝渠5000-8000米、建造電力泵站10座、建造農用橋6座、鋼管大棚搭建500畝等配套基礎設施,平整坑洼土地1100畝,遷移祖墳近6000多穴,總投入1500多萬元。
招商選資,壯大合作經濟發展。上林村土地股份農業專業合作社依托整體規劃布局,有效整合各種資源,加強招商選資力度,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投資農業項目建設,發展并壯大上林土地股份農業專業合作社。目前已引進2家農業企業和22戶種養大戶發展規模農業,整個合作社范圍內的土地共生產14 種優質農產品,其中市級名牌 4 只。在獲得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創造出更大的社會效益,帶動農民共同致富。
規范制度,完善民主管理機制。在實行合作組織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經營、市場化運作,加強農田基礎設施投入的基礎上,合作社以“四有”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為目標,積極推廣蔬菜新品種、新肥藥,發揮科技示范作用,帶動農民致富。土地股份農業專業合作社先后多次聘請專家、技術人員進行技術服務指導、技術專項培訓等。嚴格按照合作社章程,健全并落實各項制度,理事會監事會按規定行使職權,對合作社實行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民主決策,全面推進合作社健康發展。
打造上林“太湖恬園”
2012年預計合作社可實現凈收入400萬元,畝均分紅800元。合作社整合土地資源,完善統一發展規劃布局。將分散的有限土地資源集中整理起來,統一規劃布局,加大投入,將分散、零碎的土地逐步改造成片、規整、標準化建設;搞好布局規劃,科學確定發展重點,形成優勢突出和鮮明的片區特色產品;對土壤實施科學檢測,對土壤進行改良,推行科學配方施肥。今年,上林村在現有種植面積的基礎上再擴大種植規模1000畝,向臨近最適合片區發展,并以農產品產業為依托,發展農家樂休閑觀光產業,成為農民增收的新途徑。
合理有效規劃,著力打造上林“太湖恬園”。結合沿太湖六萬畝現代農業整治及開發,合作社將加大投入力度,以村村通公交線路為依托,規劃建設3.7公里長的涇南路、新光路、涇東路,更好地健全道路網絡建設。進一步科學合理、有效規劃土地股份農業專業合作社四大生產區,切實完善配套設施建設,著力打造彰顯特色的上林“太湖恬園”,將使農業發展上一個新臺階。
發展現代農業,切實加大招商合作力度。進一步加強招商與合作,招引更多的社會資本,發展農業項目,繼續宣傳推廣桑林牌系列農產品,打響一村一品,把“富硒大米”、“生態草雞”、“太湖大閘蟹”、“上林葡萄”、“龍蝦養殖”等“桑林”牌無公害農產品全面推向市場,提升農產品質量,提高附加值。
加快市場運作,穩步提高農產品競爭力。一是促進產業可持續發展,按照生態文明的要求,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廣節能環保技術,加強對生活污染和農業面源污染的防治工作,在確保無公害生產的前提下,向綠色健康產品發展。二是打響品牌,拓展市場。積極實施品牌戰略,組織參加農產品展示、展銷和名牌產品、著名商標評比,力爭在下個三年計劃里榮獲省級以上名牌或著名商標稱號,全力打造“桑林”農產品的品牌形象。三是加快產品科技創新。加大對產品的科技投入,建立產品科技創新基金,同高等學校,科研院所開展多種形式、多渠道的技術合作,開展深加工,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加強產品技術推廣普及,定期開展成員技術培訓,培養壯大科技人才隊伍和新型農民隊伍。
合作社面臨問題
合作社通過多年的運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碰到很多的矛盾與苦衷,需要得到上級幫助。主要是 : 加大財政資金扶持。合作社當前還處于成長階段,資金短缺是現階段合作社運行過程中的一個突出問題。由于產業結構尚未成熟的特殊原因,合作社硬件基礎設施比較落后,投入難度大。
需完善用地政策,合理規劃定位。上林村全部是基本農田,無法操作,合作社現有32戶零星種植租賃戶,在整體看來不成規模型。急需降低用地成本和科學合理的規劃定位。
需全力招商選資,發展高效農業。將來通過科學合理定位,同時在發展基礎設施、健全路網、網站的基礎上,能進一步加強招商選資,招引更多的社會資本,吸納社會資本投入來發展現代、高效、規模的農業。